天堂湖
江浙滬蘇杭鄂都有天堂。去過大別山的人都會忘記天堂湖。
天堂湖位於九子河和迪達坳之間。它大約是65,438+00李龍,65,438+0裏寬。從遠處看,整個湖就像壹面巨大的長方形寶鏡,鑲嵌著薄薄的葉片,天堂寨和筆架山。峰巒腳下,還有蜿蜒的銀帶在山間舞動,勾勒出壹幅山川河流、雲霧繚繞、村舍錯落的景觀。
沿公路乘車至景區東面,經愛平直行約7公裏,到達天堂湖大壩所在的迪達坳鄉,爬上大壩堤。微風拂面,碧水蕩漾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遊船在飛翔,畫舫在遊動,鳥兒在水下拍打著翅膀,魚蝦在嬉戲,烏龜在漫遊...它給人壹種無處不在的商業感。
乘坐小型機動遊船,環顧湖區。天堂村和筆架山拔地而起。西部,薄刃飛越三省;南方,公雞打鳴,狗耳朵,藍潮湧動;北方的莫斯山口和翁門山口東西交叉。
湖區附近有著名的神仙和美麗的山峰,將人們帶入壹個夢幻的世界。湖邊數十裏,山山更如畫,風景多情。依山傍水的農家樂,浣紗村,讓人仿佛進入了山水畫和田園詩中。
蓮花山
蓮花山位於鄂州市南郊的楊瀾湖畔。蓮花山峰巒疊翠,亭臺樓閣美不勝收。它已發展成為康福旅遊區著名的遊客療養、觀光、娛樂的天堂。
鐘靈郁秀楊瀾的蓮花山充滿了煙波。從地形上看,鄂州境內是壹片綠色的荷葉,靜靜地漂浮在長江和五大湖之間。長江和五大湖的地殼運動已經持續了數億年。蓮花山主體的九座山峰拔地而起,環抱在壹起,像九朵蓮花盛開在湖面的波浪上。
壯麗湖光山色的獨特風光和地貌,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在屈原、陶淵明、黃庭堅、蘇東坡、丁鶴年等處駐足停留,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相傳吳王孫權曾在此設觀星臺,東吳巡撫周瑜曾督練水軍。
湖北省著名的涉外旅遊景區蓮花山,有三十多處人文景觀——江南第壹塔——圓明塔中的天下之龍——接龍臺。如今,蓮花山是世界上規模較大的文化林,作為荊楚的旅遊勝地而聞名。
西山風景區
鄂州西山古稱礬山,因古都王武——今鄂州城西故名西山。
西山位於長江南岸,距中國大都市武漢68公裏,北臨長江,北靠黃州赤壁;在南部,楊瀾湖與藍色的水域相連;東至繁華鬧市;西枕玉帶溯百裏。在樊川的錦江帶,湖水從地面升起。西邊山巒曲折,九峰六谷疊翠。松柏掩空翠荷丹崖瀑。漱玉整座山東西長約1.6公裏,南北寬約1.2公裏。主峰170米,總面積4000多畝。西山地下水水質優良。
西山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樹木繁茂,鮮花盛開。西(山)和雷(山)兩座山峰巍然屹立。絕壁如龍,山色飛動,山谷飄動,山色飄動,清泉嵌於樓閣之亭,樓閣之亭,樹-樹-漂流之亭,水邊倒映於綠澗,青塔紅樓若隱若現於彩雲之中。
西山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孫權和蘇軾代表人文景觀,古老的靈泉寺標誌佛教文化景觀,西山園林主體相互交融,美輪美奐。西山已經離開三國了。吳王孫權治國,晉代著名高僧慧遠參禪,著名抗金學者嶽飛,還有陶侃、郁亮、李白、蘇軾、歐陽修、王安石、陸遊、彭玉麟、張之洞講學、練武,還有許多避暑隱居的痕跡,讓人贊嘆我們在墨寶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和傳世的中國文學藝術瑰寶。清末書法家張裕釗、辛亥初期烈士彭楚藩也有遺物。在這場大革命中,何多次率解放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和王視察西山。1965年秋,陳毅元帥登上西山之巔,感慨萬千:西山不如廬山。
西山有20多處名勝古跡,如吳王頤和園、武昌樓、鼓嶺泉寺等。
王武頤和園王武孫權西山避暑山莊建於公元2265438年至229年。裏松銀浦地山泉的溫度比市區低2-3℃。壹直被稱為五常城的清涼福地。東晉元年(公元376-396年),和尚慧遠看了壹座美麗的頤和園。所以在90年代,吉壁西山寺只保留了頤和園之間的側廳,稱為避暑山莊。
1999王武頤和園移至椅頂,改建為西山心有風景區。有頤和園、讀書廳、議事堂、武昌樓等漢代風格的仿古建築,總面積80余畝。
武昌大廈
站在椅頂,雲影映日,秀雄偉,遠觀鄂州黃州風光。長江煙波浩渺,汽笛呼嘯漫山遍野。它應該給人壹種遼闊和宏偉的感覺。建築的大門,優雅而又雄渾的額頭。中國當代文化偉人郭沫若的筆跡是三個字。
古靈泉寺
又名西山寺,東晉元年高僧慧遠創立的佛教凈土宗發源地,有磚木結構、蓮花鬥拱、飛檐紅椽的三堂(文殊殿)、三泉(迪迪泉、韓熙泉、活水泉)、六堂(天王殿、白殿、大雄殿、觀音殿、武聖殿、念佛殿)。
九曲亭
九曲亭建於三國時期,現已廢棄。宋代詩人蘇軾流亡黃州,登西山尋舊址。九曲亭內的黃屏、紅柱影壁均為重修。正反面分別有蘇軾的詩《武昌西山》和蘇轍的《武昌九曲亭》。此外,西山寺,宋風亭,崔靜花園,修遠,劍測試石和附屬祭壇。
鄂州博物館
由政府興辦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不僅承擔著配合市內建設項目進行文物調查、勘探和考古發掘的重要任務,還肩負著文物收藏保管、展示宣傳、科學研究和開發利用、管理市內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使命。
全館用地23.69畝,下設辦公室、保衛部、文物考古隊、地上文物保護部、展覽保管部、運營部、旅遊部和文物修復復制研究所。
經過廣大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全市已發現古文化遺址54處,古建築8處,石刻6處,現代紀念建築7處,古墓5座,古墓區多處。經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批準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108處,其中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97處。
較有影響的文物保護單位有:壹亭明摩崖石刻、彭楚藩烈士墓、吳王城遺址、觀音閣、賀龍軍部舊址、郁亮樓、文星塔、城隍廟等。* *已發掘古墓1000余座,文物20000余件(套),其中國家級文物56件(套),二級文物277件。
鄂州
鄂州位於湖北省東部長江南岸,北緯114° 32′—115° 05′,北緯30° 00′—30° 06′。西接九省通衢,東臨礦冶名城武漢,北接黃石市,南接黃岡,南臨鹹寧的湖泊。四峰山最高點海拔485.8米,梁紫梁紫湖最低點海拔11.7米。133境內有大小湖泊,水域面積65萬畝。這是壹個著名的百湖之城,魚米之鄉。它是中國十大著名湖泊之壹,擁有300多平方公裏的方圓湖泊——梁紫湖。
旅行
鄂州是壹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城市。東漢以前,鄂、鄂、鄂三國時期,這座城市的首府改名為武昌。鄂州,縣或州政府,壹直是長江流域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
長江之濱的風景城市鄂州,是壹座有山有水有泥崗有梁紫湖有楊瀾湖的旅遊城市。主要景觀為自景觀,如壹亭明崖、五王城、觀音閣等。孫權、元傑、蘇軾等歷史名人代表了凈土宗的人文景觀和發源地。中國著名銅鏡的發源地遍布全市,使鄂州成為三國旅遊線路和長江邊上的重要城市,成為湖北楚文化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