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有效控制課堂措施

如何有效控制課堂措施

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如何有效地規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還有待探討。本文將探討通過交往教學對學生自由的有效控制,從而為交往教學在課堂中的實際應用提供壹些參考。1的自由,課堂控制的自由,是人的本質,是現代人的權利之壹。當然,學生也應該享受自由。然而,為了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自由,我們必須認識到:首先,自由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條件。其次,自由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學生的學習畢竟是個體的事情,教師的指導永遠代替不了學生自己的認知活動。古今中外的壹切教學活動都表明,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依靠學生對書本、文字中介紹的客觀事物的感知、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具體化等智力操作活動。從這個角度來說,真正的學習應該是自由的。那麽,教學的順利有效當然離不開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裏,自由的價值再次顯現。課堂控制課堂教學的控制是對課堂教學中的主要變量(教師、學生、教材、考試方式等)進行調控的過程。)恰當合理,從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吸引力,使其沿著老師的思路順利學習。其基本結構如下:教師接受信息——教師加工信息——教師啟發信息——學生接受信息——學生加工信息——學生輸出信息。其實涉及到四點:(1)課堂控制不僅包括懲罰違反教育規範的行為,還包括引導學生認同並自覺遵守課堂紀律,以協調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2)課堂控制既要使課堂成員的行為服從課堂秩序的需要,又要使學生的自由活動、自我表現和課堂教學秩序達到和諧統壹;(3)課堂控制必須依靠教師的權威,學生要自覺內化課堂規範。課堂控制的實現是教師權威和學生自控的統壹;(4)課堂控制是壹個動態的過程,既包括維護現有的課堂秩序,也包括建立新的課堂秩序。因此,影響課堂教學控制的因素很多,但教師始終起主導作用。根據控制水平的不同,課堂控制的類型可以分為個體控制和班級控制。按控制手段可分為硬控制和軟控制,硬控制是指使用強制性的控制手段;軟控制是使用非強制性的控制手段。根據控制的實現方式,可分為積極控制和消極控制。積極控制是指積極引導學生的課堂行為,消極控制是指限制和懲罰學生的越軌行為。按控制方式可分為顯性控制和隱性控制。顯性控制是指教師基於明確要求和明確規定的控制方式;隱性控制是指教師以間接引導和隱性障礙為主的控制方式。2自由與控制的關系自由是指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可以控制的時間和活動;而控制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調節、掌握和監控[2]。我們應該從更廣的意義上理解“控制”,控制不包含貶義。控制不是壓抑,而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整體把握,對涉及的壹系列問題的及時控制(包括對教學具體環節和層次的控制,對錯誤的糾正等。),主要是指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對學生自由度的控制。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大部分教師自然而然地把自己視為課堂的控制者,主導著課堂時間的分配。大多數學生對此已經習以為常。很多人記得老師在這方面有很強的規劃指導能力,他們總是用自己的知識激勵學生進步。班級管理人員決定學生應該做什麽,什麽時候發言,以及在課堂上使用什麽語言形式。因為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事先計劃好的,所以老師通常可以預測所有學生的課堂反應。在當前的外語教學中,教師也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只有這樣,才能把握自由與控制的關系。3自由度和控制度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在交際教學中必須給學生足夠的自由度,這是交際教學的前提。但是,教師必須控制自由,這是壹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即課堂教學的兩個方面,如果處理得當,可以促進教學效果。學生在自由所允許的空間裏是完全自由開放的,教師要註意觀察他們是否能流暢地運用某種語言技能。控制就是從整體上把握和監控某個層面,從而保證在這個層面上自由的有效獲得。要保證學生交往自由訓練的實施,就要有相應的控制,因為學生的活動往往可能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在交際活動中主動和被動的學生,他們的表現和交際能力肯定會有差異。因此,教師要進行適當的控制或調節,如分組、暗示、鼓勵等方法,使兩類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當然,給學生自由並不意味著學生的活動是任意的。沒有教師的正確控制,學生最終無法實現交往自由,這是教師重要作用的體現。但是正如沒有絕對的自由壹樣,也沒有絕對的控制。如何控制,控制到什麽程度,必須圍繞自由的有效獲得來進行。當學生掌握了壹定的交際功能後,可以進行相應的練習,但不能超越這個層次,進行盲目的活動;壹旦任務和目標完成,教師應促進能力水平的發展。如果能有效監控整個知識的遞進過程,並及時做出調整,讓學生獲得最大的自由發展空間,教學壹定會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有控制才有自由,適當的控制只會促進而不會阻礙自由的獲得。我們必須對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有壹個中肯的理解。教師主導主要體現在對整個教學的把握上,學生的自由必須在教師的掌控之下。事實上,教師的監控不僅會影響學生的中心地位,而且是實現學生地位的保障和前提。4自由與控制的協調自由與控制在實際應用中如何協調統壹?這裏有必要解釋壹下自由的深層含義,即自由的活動和對自由本身的控制必須能夠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中的壹切行為都必須緊緊圍繞這壹點。具體來說,教師懂得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交流的動力,是至關重要的壹步。通過設置各種有趣的、有針對性的詞語,設計適合學生交流的任務;利用小組活動、雙人活動和團隊活動。值得註意的是,雖然目前很多老師都采用了這些方法,但效果未必很大。對於這壹點,我們可以采用動態的交往模式,甚至可以根據興趣進行分類分組,而教師處於中心監控位置,其作用主要是監控學生的交往行為是否得到有效實施,並參與到交往活動中。教師可以與群體和個人溝通,控制他們的行為,給予幫助;同時在頂點的高度對學生的行為和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從而形成師生之間、群體內部和群體之間的動態、多層次、立體的“自由-控制”模型。這樣,學生的自由不僅可以實現,而且可以得到正確的控制,自由有目的、有作用、有方向;避免了粗糙枯燥的練習,符合外語教學的壹般規律。具體怎麽設計,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處理。當然實際操作遠不止這些,還涉及到老師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以及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的準備。在處理自由與控制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其實是壹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因為只有了解教師自身的角色,才能保證“控制與自由”的有效實施。在傳統教育中,教師處於絕對的指導中心,壹旦轉入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就容易失去對自由的控制,走向反面。教師的角色應該從“嚴師”的位置上轉變,但為什麽要轉變還沒有定論。但至少應該有這樣的角色:老師應該是顧問,能夠及時為學生提供他們需要的信息;壹個老師要做培訓師,把考學作為壹個整體來抓,控制教學節奏;老師應該是壹個幫助者,能夠及時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教師還是參與者,真正參與到交際活動中[5]。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不能忘記自己是課堂的控制者,主要目的是保證自由的實現,進而實現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學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必須能夠正確分析學生和教材;必須具備及時掌控課堂的能力,敏銳的判斷力,親和力等壹系列綜合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實踐中處理好自由與控制的關系,積累經驗,改進不足,英語教學的效果就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