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北大博士生就業?

北大博士生就業?

博士畢業的去向:在高校(俗稱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國企、外企任教,出國留學後,

中國的博士點有七種。這裏以國內高校為例,詳細說說如何定位和培養博士本身。

1.工作兩年,第壹道坎,職稱,刺刀見紅,概述

關鍵詞:崗位與人員,評聘分離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部分學校實行了定崗定編,並將陸續推廣到所有學校。

然後,高校的鐵飯碗被打破了。以天津某著名大學的著名學院為例,教授壹直超編,這是

這意味著,第壹,有些教授不能被聘為教授,第二,除非有些教授過了或者調走了,否則就是副教授。

教授基本不晉升教授。第三,壹場高校教師之間的血戰即將開始。

。。。。。。

妳準備好了嗎?

國內高校可分為壹流高校985和部分211高校,以及地方高校,以下統稱三流高校,二。

流動的是兩者之間有壹定知名度的部分。

對於青椒來說,除了讀了碩士的,壹般畢業年齡都在28歲左右,這是壹個很尷尬的年齡。

結婚了就要買房。買房需要錢。錢從哪裏來?壹般有三種花錢的方式:父母

提供,學校提供部分,自己提供。

壹等學校待遇:0-6萬住房補貼,0-2萬安置費,1年周轉房,無配偶工作。

工作,工資2000以下,講師待遇,兩年後可以申請副高(副教授或副研究員)開始科研。

費用2萬左右,壹年的工作緩沖期,不參加崗位考核。經過壹年的考核,直接確定崗位津貼數。

基本沒有崗位,除非地方政府發。生活最差,甚至可能入不敷出,年收入3-4。

萬。

三流院校待遇:住房補貼50-20萬左右。學校越差,待遇越高。有些醫生直接找助教。

工資大概1,700-2,500(稅前),配偶工作基本沒解決。入駐費2-5萬,周轉房1年。

有壹個1-2年的緩沖期,然後妳再參加崗位評估。壹般會有博士津貼,有的地方還有政府博士津貼。

比如福建。2年後可以申請副教授,也有學校在評定職稱時承認自己以前的工作包括博士、碩士。

有些學校不承認發表的文章。找工作的話壹定要問清楚。生活滋潤,勉強夠吃夠穿,

年收入4-6萬

三四流大學:住房補貼20萬左右,配偶安排工作,稅後年收入6-8萬,部分提供住房。

服務n年,產權給了,壹般還有醫生津貼。科研啟動費2-10。有的可以直接招進學校。

博士是副高中。生活是最好的。

發展前景:

壹流院校是最苦的,成名之前可能壹無所有。三四流院校最滋養,但職業發展最受限。

申請科目的難度

壹流的大學和研究所最容易,三流以下的學校很難。項目應用將在後面詳細描述,但是

但是對於大多數青椒來說,沒有項目=沒有標題。

2.兩年後的考試,副教授=項目?

博士工作兩年後可以申請副高。我們來看看不同機構的要求。

壹流大學和科研院所:主持完成1-2國家項目(國家自然基金,973,863),SCI有

幾篇有影響的文章。由於這個限制,國產青椒工作兩年後成功拿下副熱帶高壓簡直是必須的。

三流大學:主持完成1部門項目(如教育廳項目)或作為主要參與者參與(前三)。

完成壹個省部級項目(當地省基金委、科委或教育部、人事部等。)或者完成橫向。

要達到壹定的項目經費,比如我的學校要求橫向壹次性經費654.38+萬以上。SCI/EI檢查

要求至少壹篇論文和壹篇其他重要文章。註意,要求是完成項目,論文的壹些要求是

必須以工作單位為單位簽,有的不要求,就是在讀博士的時候可以發。由於這個項目

有限,所有的工程都要求完工,因此,想要拿下副高兩年後的工作,最快的辦法就是弄壹個大的。

金額是橫向的,然後和企業討論,快速得出問題的結論。這個垂直項目至少需要3年才能完成。

三本大學、四流大學:參與完成廳級以上項目只需要幾篇文章。

對於女博士,可以考慮三流四流院校,工作壓力小,有利於家庭穩定,收入低。

錯誤的

對於有誌於有所成就的醫生來說,需要認真考慮以下問題。

影響青椒未來最重要的是兩件事,項目和文章。不同行業的文章不壹樣,不好說。

項目,這是每個大學青年教師頭上最大的壹座大山。沒有項目,什麽也做不成。下面將是

對項目的仔細評估

對於青椒來說,沒有導師的幫助或者相當的人脈積累,橫向項目(企業項目)基本無望。

是的,企業現在非常狡猾。壹般要求妳有成果,拿到這裏來轉化成生產才會給妳錢。

不像以前,它不會支持早期的探索。

垂直項目:973、963、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新教師基金、地方省市。

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基金、中醫藥管理基金等。

973,863,誰拿項目誰寫項目申請指南,壹般青椒不用考慮。地方省部級自然科學部門

學術基金及教育部項目,限定項目申報。也就是說規定了每個學校可以申報多少項。和我的學校

比如每年允許申報30項左右,最終批準3-6項。因為物品有限,很多人繼續在筆記本上學習。

學校連門都出不去。所以青椒的努力方向只有兩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博士新教師基金。

這兩個都是可以自由申請的,但是如果妳和我壹樣,妳所在的系沒有博士點,那就只有國家自然科學部了。

學基金都是這麽來的。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職稱華山壹條路?誰是妳的伯樂?

號稱中國最公平的基金,能不能申請到就看妳個人本事了。2008年後,國家基金會將設立青年科學基金。

從壹般項目中分離出來,列為人才基金,總體命中率在25%左右,有不同的學科,其中

生物醫學是死亡之組,地球和數學比較好。在我看來,吉果是最容易獲得的基金,但卻很難。

學位低於省部級基金和教育部門基金,教育部新教師基金也沒有申請,不知道有多難。

申請要求:博士學歷35歲以下,在職博士需要導師推薦信。

國家基金考察什麽:創新,排名第壹,其次是研究基礎,研究群體構成等。

評審方式:匿名專家評審員3人以上(簡稱信評),評審員意見有三條,優先考慮經費和資金。

幫助,沒有資助。根據三位審稿人的意見,決定是否將您的書提交課題組會議(簡稱會議)進行評審

評估,至少需要壹個優先資助),會通過評估,然後拿到國家基金,參與率,據說今年青基會是1。

30%,也就是評判時需要淘汰到30%的人。

國家基金與博士期間的工作

創新是國家基金的靈魂。如果妳在博士期間完全依賴於妳的老師,老師告訴妳怎麽做是非常重要的。

對不起,妳想不出壹個能讓評委欣賞的想法,那妳的醫生就是個失敗者。

申請青基會壹般有三個思想來源:博士論文的續寫和工作單位的新方向,以及以上兩者的結合。

為什麽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這很簡單。國家基金會要求創新+工作基礎,雖然中國的國家基金會已經

強調青年基金申請人對工作基礎的要求可以放寬。但是,這篇文章相當於無用論。

因為很多人都是有工作基礎的,如果妳不申請工作基礎,那簡直就是找死。工作的基礎是什麽?是妳。

文章和項目與妳現在申請的課題有多緊密,妳現在單位的條件能否滿足妳完成項目變更的要求?

以及妳的課題組成員是否合理。

所以青椒最容易入手的就是博士論文的延續或者工作單位和之前博士班的新方向。

把問題組合起來,這樣所有的文章都可以用。文章越好,希望越大。

4.訂單式培養博士——以科研創新和文章為主體,死亡賽跑的起點

我的警告:浪費妳博士的三年,就等於浪費妳的未來。

現狀:中國博士產量世界第壹。以我的學校為例。2006年我們學院有兩個人申請了副教。

2007年有65,438+03名教師,2008年有24名教師。全院教師接近100人,近三年引進醫生約60人。

項目現狀:省自然基金每年申報30個左右,教育廳申報25個左右,全校每年都是新的。

大約引進了100名醫生。

如何申請國家基金?

創新,在博士期間,必須對這個領域達到世界壹流的理解,針對每個短板,要達到的發展方向。

清楚的知道,閱讀100篇英文文章?拜托,這只是開始。聽著,這並不意味著妳明白,妳必須明白。

為什麽每篇文章都這樣?它的缺點和優點是什麽?如果妳能得到100篇文章的所有背景

是的,是壹個合格的醫生。記住,合格不是優秀。

國家基金的最高原則

優中選優,也就是所謂的錦上添花,國家基金不是扶貧項目,從來不給予及時幫助。

在我眼裏,什麽樣的博士是優秀的,壹畢業就能申請到國家基金會?

3 SCI3篇以上,影響因子越大越好,醫生老板越好,最好是能評上評委的那種。

新點越新越好,解決某個領域的基礎問題。所以,還是我上壹個帖子說的,很多。

讀文學,英語讀寫流利,努力,那麽妳以後的路會順暢很多。每天

壹個壹到實驗室就上網聊天放屁,整天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麽的博士,進了高校也會被淘汰。當...的時候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妳找個大樹靠著,我可沒這麽說。

國家基金會評價的幾個原則:1。在會上得到壹些人大力支持的項目肯定會得到資助,即使所有學科都參與進來。

成員投票少於半數,這個支持者必須簽名表示他的支持,也就是所謂的非知識項目。2.有些人下定決心

肯定反對的項目基本不通過。

所以,做博士生導師很重要。如果妳的評估專家認識妳的導師(不太可能認識妳),

如果妳的導師在評價中支持妳,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資源。所以,導師越好,文章如果。

越大越好。如何處理和導師的關系,請看我的第壹篇帖子。在這場死亡競賽中,如果妳輸了,

沒有導師的支持,妳會孤軍奮戰。

-

-

摘要

博士期間的論文水平=項目水平=工作基礎。

獨立能力+領悟能力+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博士期間的創新能力。

工作基礎+創新能力+壹些運氣=國家基金

國家基金=課題組經費+妳的職業發展。

-

博士就業兩極分化

說到博士生就業,這兩年給人的明顯印象就是情況比以前差很多,普遍被貼上“縮薪”“找不到工作”的標簽。

五年前,公司在招聘博士時往往會配車配房,而現在,這種特殊待遇減少了很多,甚至連歸國博士的優勢也不再體現。那是因為以前博士相對較少,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有壹種對學歷的崇拜。現在博士越來越多,沒有那麽多企事業單位吸引博士,各地大學基本都是教師飽和。

現在的人才市場,醫生找工作基本都是壹個字——“難”。這個“難”體現在兩個方面:壹是醫生崗位少,不要以為自己是醫生,競爭力強。其實妳的對手都是醫生,PK更激烈;二是對崗位、薪酬福利的期望與實際付出差距較大。比如本科生心理預期2000元,企業給1500元,還差500元。但是醫生的心理預期壹般是7000到8000,企業壹開口也就3000到4000。他們如何找到這份工作?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才發展報告(2009)》顯示,我國博士畢業生平均實際月收入為4814元。其中,不同類型的單位給博士生開出的薪酬差別很大。在公司、企業工作的醫生平均月收入最高,為7184元;其次是在科研機構工作的博士,為4709元;再次是在政府或其他事業單位工作的醫生,為4272元;最低的是高校,工資3932元。

當“唯學歷”的時代漸漸遠去,原本研究生的“皇帝女兒們”突然變成了“行走在尷尬地帶的群體”。所以如果妳這兩年準備考博士,請想好以下幾個問題:1。讀博的目的是什麽?2.妳的專業是什麽?3.這個專業就業情況如何?4.畢業後的工作期望是什麽?

小邵采訪了很多博士後,發現他們壹開始就對學校抱有幻想。感覺清華北大中科院是科學的殿堂,能攀上科研的高峰,自然前途壹片光明。二是對導師期望過高。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申請的導師。他們只是覺得導師有名氣,就不愁找不到工作。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容易走入就業誤區。

目前博士就業出現兩極分化。高水平的博士,壹流學校畢業,有相應的研究方向和課題,有海外留學經歷,收入還是會高的;而壹個二三流學校畢業的低水平博士,只有紙上談兵和學位證書,妳的收入可能會不盡如人意,生活會很拮據。所以,想通過讀博士改變命運的人,壹定要謹慎。

高校不再是就業的避風港。

從博士就業單位類型看,高校和科研機構是主要去向,占總數的68%;真正進入政府機關的醫生不多,占比不到3%;進入企業的博士主要進入大型國企和外資合資企業,比例分別為7%和10%。

再來說說國內高校的招聘。近年來,很多高校的編制已經飽和,大部分高校生源很少。壹般大壹點的系壹年只有四五個學生。而且越知名的高校門檻越高,壹般要求海歸博士,對“土鱉”不感興趣。同時,即使有招聘名額,妳也很難把握。高校很多專業學科習慣於留住自己的學生。等妳北大畢業,北大的門檻太高進不去。進北師大和北航可以嗎?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可能也沒有辦法。

高校招聘中考察應聘者的因素有很多:專業、畢業學校、論文、個人關系、研究方向等等。因為高校招的人少,而且是人定的,所以主觀性很強,偶然性很大。此外,國內名校基本不願意招剛畢業的博士,相對願意招在國外獲得教職、壹回來就能吸引科研經費的人才,有利於高校在某個研究領域的快速發展。同時,高校往往不那麽喜歡女博士,所以女性在選擇博士項目時要更加謹慎。

另外,科博不僅要考慮現在的情況,還要考慮未來更緊張的就業名額。對於沒有名額,想招人來工作的高校,通常提出的招聘方案是:壹是以博士後方式錄用。有的高校規定要進高校必須是博士後,比如浙江大學,山東大學。現在乃至未來,做博士後進入高校是大勢所趨;二是實行人事代理。把妳的檔案放到人才市場,通過第三方機構,在企業和高校之間建立雇傭關系。

謹防“門面”式招聘的陷阱。

先說說企業對醫生的招聘態度。

在商界,不同專業的博士就業難度差別很大。總的來說,喜歡招博士的公司不多。很多公司認為醫生做的題目華而不實,離現實很遠,但是薪資要求高,往往眼光很低。

另外,公司裏的研究崗位受經濟形勢影響最大,企業壹般在財務狀況不好的時候會削減研究經費,也就是說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研究崗位不會招人或者招的人很少。很多專業,尤其是基礎學科,在商界幾乎找不到工作。即使是高科技企業,比如中興、華為、騰訊等公司,招聘也是以本科生為主。原因很簡單。高科技的應用和發展不是基礎理論研究。需要的是有壹定知識基礎的人不斷學習和接觸新事物,大量工作有壹定的知識含量但不涉及太深的基礎理論。現在的培養體系出來的博士生,大部分都屬於閉門研究理論的人。

那麽什麽樣的公司會招聘博士呢?只有兩種:壹種是以“充門面”為目的。在壹些中小型的心理咨詢、保健、醫學或者教育機構,很多會打廣告招聘醫生。招聘的醫生往往在公司對外活動或宣傳中扮演主角,他們的國外名片上赫然印著“醫生”二字,似乎在炫耀公司在這壹領域的專業性。進入這種公司,醫生的價值被大大削弱,工資也不是很高,沒有晉升發展的可能。醫生在求職時壹定要小心,避免踏入這類企業的“陷阱”。

另壹種是大型研究型企業,這是真正的招聘,在這種企業中博士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研究才能。國內有少數技術領先的“牛”公司,需要依靠前沿技術研究支撐自己的企業才能長久立於不敗之地。這些公司往往願意出高薪,但對醫生的要求也很高。如果不是海歸或者名校博士,就沒有面試機會。這些企業大部分是外企,但只占外企總數的壹小部分,主要集中在醫藥、化學、高科技、通信、搜索網站、快速消費品等行業。所以在讀博之前,壹定要明確自己選擇的專業,哪些公司會重視博士招聘,每年有多少招聘。

博士就業還有最後壹條出路——創業。對於大多數沒有經驗的大學畢業生來說,創業的成功率很低,但是博士學位的成功率很高。因為博士可以考慮把自己的科研課題變成產品,結識擁有豐富企業資源的導師,在導師的幫助下幫助自己創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