裊裊飄香,或者起身寫情書,然後去後花園和伴侶鬥壹會兒。
達令千金,官宦之家,享受舒適的生活,得到壹定的教育,這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裏並不奇怪。出人意料的是,李清照像往常壹樣壹開始不認識字,掌握了針繡,然後就等著結婚了。她欣賞過父親所有的書,文化的汁液澆灌了她,不僅外在美,內在也美。她已經像鬥草、蕩秋千壹樣自如地掌握了詩歌的節奏。而評判歷史人物,胸中有塊,大氣如虹。
唐代開元至天寶間的安史之亂及其平定是中國歷史上的壹件大事,後世評論頗多。唐代詩人袁捷寫下了著名的《大唐復興頌》,並請大書法家顏真卿將書刻在墻上。這種被子被稱為雙獨壹無二。與李清照同時代的,“蘇門四學士”之壹的張文倩,是壹位著名的詞人,也是壹位偉人。他曾為這座紀念碑寫過壹首詩,感嘆道:“天賜二子於未來,山高十尺,崖色蒼白。誰拿著這個平板電腦進了我的房間,讓我第壹眼就暈了。”這首詩轉到閨房,進了繡工家,傳到李清照耳朵裏。她馬上贊同了壹句詩:“五十年成就如電掃,華清花柳在鹹陽草。五方鬥雞,酒肉堆裏不知幾歲。胡兵突然從天而降,但他也是壹個奸詐的人。走在勤政樓前,珠玉踏盡香塵。什麽戰鬥無敵,都說荔枝必死。姚公順德如天,用義言。寫碑文真醜,鬼神磨崖。”妳看這首詩的氣勢就像出自壹個閨女之手。描寫情景,評價功過,哀嘆人世,不要讓風流豪放派的李白、辛棄疾。當李付各·費第壹次看到這首詩時,他感到很驚訝。這首詩向外界傳播,在文人中引起了轟動。李嘉佑女兒剛長大,筆走蛇打雷。少女李清照靜靜的享受著嬌縱和才華編織的美麗花環。
當李清照滿載著壹個閨閣少女所能得到的壹切幸福而墜入愛河的時候,她的美麗人生就是靠著上了壹層樓,給我們留下了壹部愛情經典。她的愛情不像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不像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不是那種歷盡千辛萬苦才能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點很高。從壹開始,她掉進蜜罐,站在山頂,住在水晶官裏。丈夫趙明誠是個風度翩翩的少年,兩人是文學知己,意氣相投。趙明誠的父親也是官員,兩家門當戶對。更難得的是,除了普通文人的詩詞琴棋書畫之雅,他們還有壹個更投緣的職業結合點——金石學研究。在不允許自由戀愛的封建時代,他們全憑媒妁之言和父母之願。他們能有百萬分之壹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機。就像陸遊的《釵頭鳳》給我們留下了愛情的憂傷,李清照給我們留下了愛情的另壹端——愛情的甜蜜。這個愛情故事,被李清照的妙筆所感動,成為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精神享受。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不是壹個只會感嘆幾句的普通小女人,而是她在空房間裏實踐文學,把這種藝術做到了極致,於是這種最常見的表達愛情的方式就成了夫妻間的命題創作比賽,成了他們攀登藝術高峰的記錄。
這是李清照在趙明誠不在家的時候,送給他的壹封丞相的信。刺骨的愛,癡癡的思念,被秋風黃花表達的淋漓盡致。石仔趙明誠收到這首詩後,先是被感動,後更被詩的藝術力量所激動,誓要寫出壹首超越妻子的詩。他關上門,向客人致謝。三天後,他拿到了五十首詞。他把李的詞混在其中,請朋友們評論。沒想到他的朋友說只有三個最好:“莫讓道死,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趙比嘆著氣。這個故事很受歡迎。可以想象這對夫妻是如何在相互的愛中享受鋼琴和豎琴和諧的甜蜜。這也讓所有有才華卻得不到相應愛情品質的男女,感到些許悲哀。李清照在《石頭記·序》中回憶那段生活,說:“我會記得,每頓飯後,我都要在堂上坐壹坐,指的是書史的積累,說什麽東西在卷的第壹頁第壹行,輸贏是喝茶的順序。舉起壹杯,笑到茶翻臂,卻喝不下去。”這是多麽的幸福,多麽的快樂,多麽的甜蜜。這種蜂蜜般的生活滋養了她優雅的魅力和蓬勃的藝術創作。
但老天早就發現了李清照更廣闊的藝術才華。如果只允許她寫壹點《永遠在我心的閑暇》的話,中國的歷史和文學都會白白地與她擦肩而過。於是宇宙爆炸了,時空攪動了,新的人格考驗和新的命題創造壹起推給了李清照。
167年宋朝繁榮之後,北方出現了壹支遊牧民族。金人搗毀了都城汴京的瓊樓玉園,帶走了徽、秦皇帝。公元1127年趙宋倉皇南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國恥的壹頁。李清照在山東青州的愛巢也分崩離析,壹家人開始了漂泊的生活。杜南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我不想在這個時候出現國恥國恥。壹天晚上,城裏發生了壹場騷亂。作為地方長官,趙明誠沒有帶頭指揮暴動,而是偷偷用繩子逃出了城。他後來被逐出法庭。李清照是個弱女子,但在這件事上表現得很正直,對丈夫的出走感到非常羞愧。趙被革職後,夫妻倆繼續沿長江向江西方向流亡。壹路難免有些尷尬,失去了魚水之和。到了烏江鎮,李清照得知這裏是項羽戰敗自殺的地方。她感到心潮澎湃,面對浩瀚的河流,她唱起了這首永恒的絕唱:
活著,做男人中的男人;死去,成為靈魂中的靈魂。今天,人們仍然懷念項羽,因為他拒絕生活,回到了東方。
丈夫聽著身後石頭的聲音,臉上羞愧,心中深深自責。次年,趙明誠被召回北京復職,卻突發急病去世。
人不能沒有愛,花壹樣的女人不能沒有愛,感情豐富的女詩人也不能沒有愛。正當她的藝術之樹在愛情的汁液下茁壯成長時,上帝無情地切斷了她的愛情。李清照壹懂得愛,就受到家人的喜愛。現在她被困在幹涸的河床裏。她怎麽能不擔心呢?
失去家園後,李清照開始了晚年的三次磨難。
第壹個大磨難是再婚後離婚,承受感情生活的痛苦。
趙明誠死後,李清照居無定所,身心憔悴。我很快嫁給了壹個叫張汝洲的男人。李清照為什麽再婚,歷史上眾說紛紜。但是壹個人生活的決心大概是主要原因。這個張汝舟,第壹次接觸也是彬彬有禮的紳士。結婚後,張對她無微不至,但她很快就原形畢露了。原來他想占有李清照身邊殘存的文物。李視這些事為生命,《金石錄》至今未編成書。當然不能丟。在張看來,既然妳和我結婚了,妳的身體和妳所擁有的壹切都屬於我,由我支配。妳會有什麽獨立的追求?起初,他們在文物控制權上產生了沖突,逐漸發現他們的誌向和興趣大相徑庭。真是奇怪的同床異夢。張汝舟先是為自己有這麽漂亮的女人而驕傲,然後因為無法俘獲她的心,控制她的行為而憤怒。最後,他徹底撕掉文人的面紗,揮拳相向。帳篷前,紅燭下,李清照看著這張小白臉,真的生氣了。曾經滄海難為水,我高貴不低頭。李清照視人格重於生命,所以決定和他分手。但是在封建社會,女人很難離婚。無奈之下,李清照走上了絕路,魚死網破,舉報張汝州欺君之罪。
公元1133年,高宗突然想起要派人到全國各地去拜訪惠帝和秦始皇,詢問和平的可能性。但壹聽說要進入虎狼之境,壹時無人敢違。韓曉燕部長自告奮勇,願意冒壹次險。李清照日夜關心國家大事。她聽了非常激動,悲傷壹下子變成了希望和驕傲,於是做了壹首長詩作為禮物。她在序中說:“有安宜安房的,他們的父輩、祖輩都是韓公家的。今天家裏急,兒子姓窮,不敢看公家車塵。貧病交加,但神仙不弱。看到這個大單,不能胡說八道,可以寫壹章往事,寫壹首法詩來寄語。“那時候她是個貧病交加的女人,身心憔悴,單身寡居,卻還那麽關心國家大事。不用說,她在朝中沒有地位,即使在社會上,也輪不到她來討論這些事情。但她還是站了出來,大聲稱贊韓小玉此舉的凜然正氣:“我願服務天地,我願服務宮主。“拿著紫泥詔書,直奔黃龍城。”“脫衣已被漢恩溫暖,離開宋不易。”作為壹個民間寡婦,她想送幾句臨別贈言:“結了婚的女人呢?她把熱血奉獻給了寫書和記錄。”“我不求隋柱,不求畢,只求鄉俗新知。”“我的兒孫幾年南下,漂泊在外,參軍了。欲寄血淚於山河,去山中掛壹杯土。”
浙江金華有壹座以南北朝沈約“八首詩”命名的著名建築。李在此避難,登上樓臺,看剩下的半壁江山。他不禁嘆了口氣:
千古風流八翼樓,江山留後人。水貫南方三千裏,氣壓河十四州。
我們只看這首詩的氣勢,不像是流浪女寫的。就像需要收復失地的將軍或者憂國傷國的臣子。那壹年,我去金華向這座著名建築致敬。久而久之,這座建築已經被後來的民間擠在了壹條幽深的巷子裏,卻也是鶴立雞群,風骨不減。壹個看樓的老頭,也是李清照的粉絲。他給我講了幾個民間版本的李清照的故事,給了我幾頁新收集的手寫李詞。我擡頭看著危樓,低頭看著小巷。我深深感到詩人的靈魂走不掉,在世間成長。在金發瘋人院期間,李清照還寫了壹首《馬達賦》。"打馬"在當時本來是壹種賭博遊戲,但李利用這個話題玩了起來。在文章中,他引用了大量歷史上著名大臣、將領的典故,描寫了金戈鐵馬,揮舞沙場的氣勢,譴責了宋家的無能。在文章的最後,我表達了我烈士晚年的誌向:
後人對李清照的評價往往止於她的惆悵,卻不知在她的內心深處,始終冒著反抗的火花,為理想吶喊。她很擔心,因為她看不到出路!她不服從權貴,做違心的事。她原本與當朝權臣秦檜有親戚關系,秦檜的妻子是她二叔的女兒和表妹。但李清照和他們沒有關系,就是在她婚姻最困難的時候,寧願求遠親,也不去秦家。秦政府建成時,她拒絕參加親朋好友的大宴。她並不滿足於自己的“以驚人之句學詩”,而是“想把自己的血淚寄山河”。她希望收復失地,“帶著紫泥書信直奔黃龍城”。但是她看到了什麽?是駢安都城的虛假繁華,是朝廷鎮壓仁人誌士迫害忠臣的怪事,是領軍戰士和民族義士的血淚吶喊。1141年,也就是李清照58歲的時候,嶽飛被秦檜囚禁並殺害。這壹案件震驚京城,震動全國,烏雲籠罩城市,哀鴻遍野。李清照心情不好,我們的女詞人陷入了更深的悲傷。
李清照遭遇的第三次大磨難是超越時空的孤獨。
李清照的悲劇在於她是壹個封建時代出生的有文化的女人。作為壹個女人,她處於封建社會的底層。作為壹名知識分子,她處於社會思想的制高點。她看到了很多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追求了很多別人不追求的境界。這就是孤獨的悲哀。原來,在三千年的封建社會裏,有多少人來來往往都是心安理得的生活,隨波逐流。妳看,北宋南闖之後,又遇上了風雨,耽誤了152年!雖然與李清照同時代的陸遊怒喊“官官有黨安排宗澤,卻沒人用嶽飛。”可是朝鮮的成年人不還是當官的,還在開派對嗎?妳看,盡管亂世,有多少文人壹輩子不是手折扇,唱浪漫的歌,下棋,畫畫?妳看,有多少女人,就像那個帶孫子的女人,不學任何文字,不追求任何愛情,不照樣生活?但是,李清照沒有。作為壹個平民,她思考的是公眾的責任和國家的事務。作為女人,求人格平等,求愛的尊重。無論她如何對待政治、學業、愛情、婚姻,都不會隨波逐流,隨波逐流,必然會產生超越時空的孤獨和無法回避的悲哀。她背負著沈重的十字架,是民族困難、家庭困難、婚姻困難、學業困難的綜合體。封建專制在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上造成的壹切沖突和磨難,都在她瘦弱的身體裏像黃花壹樣反映出來。“松樹林裏有月光,小溪裏有水晶石”從骨子裏來說,李清照不僅追求民族氣節和政治堅定,而且追求超凡的人格。她始終保持著清醒的做人標準,固執地保持著自己的節操。在她沒有大麻煩,生活相對穩定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她對人格高標準的追求。趙明誠在萊州做官的時候,她去探親。當她看到房間裏沒有多少書時,她不太高興。她寫了壹首詩說:“寒窗幾本書,路卻是這樣。”在未來世界動蕩不安的時候,她會更加出類拔萃,幹凈利落。她站在世紀的高架子上,穿越時空,俯瞰野外的眾生,所以她有壹種特別的孤獨感:“面對高架子,群山葉萍,人煙稀少。煙稀,鴉歸時聞暮角,香斷酒清。西風催梧桐落,秋意孤。”有壹本書叫《百年孤獨》。李清照寂寞千年。環顧四周,沒有相似的女性,然後左右也沒有熟人。這也是她千百年來回到英雄霸主那裏交流的原因。“至今懷念項羽,不肯過東江。”還有,她不可能知道,壹千年後,在封建社會的運氣快要用完的時候,還有壹個和她很熟的女人——秋瑾和秋瑾。回首三千年的黑夜,他們也感嘆:“秋雨秋風惡!”如果李清照像魯迅筆下那個叫孫的姑娘或者祥林嫂,是個麻木的人,那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鬥死的杜二娘,那就算了。偏偏她用心靈抗拒這個世界,用筆呼喚。她以極高的藝術天賦,將這種憂郁的情緒細致地編織出來,化悲為美,創造出壹個讓人回味無窮的寶藏。李詞的特殊魅力在於其陽剛之氣的執著、堅定和堅韌,猶如作者的人格。雖然是為了抒發悲傷,但確實是壹幅誌存高遠的畫像,所以能耐人閱讀幾百年。鄭振鐸在《中國文學史》中評價說:“她是原創的,是獨立於壹批詩人之外的。她不受其他詩人的影響,其他詩人似乎也不受她影響。她太高了,平庸的作家永遠追不上她。無數的詩人和詞人寫下了無數的詩篇,訴說著永遠在我心中留下他們的情懷;其中壹大半是代表女主角說話的,這些詩在曝光之前都壹文不值。”於是,她壹生的故事和心中的悲涼化作了蒼涼的悲劇之美,她和她的詞將永遠高懸在歷史的星空中。
隨著時代的進步,李清照的很多痛徹心扉的東西和情懷都得到了解答,但我們偶爾回望千年前的那場風雨,總能看到站在秋風黃花中的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