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崔氏崔氏族譜崔氏源流崔氏名人崔氏源流崔氏簡介

崔氏崔氏族譜崔氏源流崔氏名人崔氏源流崔氏簡介

壹、姓氏的起源

崔氏有三個來源:

1,出自姜姓,以城名為姓。據《唐書·宰相家譜表》和《元和氏編》記載,西周時期齊國國君丁的長子炎神農氏後裔姬子,曾在(今山東章丘縣)食,其後人以城為氏,為山東崔氏。根據各種古代記載,崔氏來自江。崔姓出自西周時期的齊國,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歷史。曾是山東名門,中國久姓。齊是西周早期的重要諸侯國之壹,都城在臨淄(今淄博),開國君主是魯商。呂尚原姓姜,因祖上被封在魯(今河南南陽),後以姓氏為呂尚。呂尚的兒子丁公儀是齊國第二代君主。他的長子姬子本該繼承皇位,卻讓位於弟弟乙叔(即乙叔),居(今山東章丘縣西北),後以城為氏,即崔氏。而這個丁,相傳是姜子牙的兒子。因此,崔氏中國人是姜太公的直系後裔,他們是古代炎帝神農的後代。他們的姓氏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2.據《新唐書》記載,唐朝新羅有壹個姓崔的人。

3、來自少數民族崔氏:

(1)清代朝鮮和滿族姓氏中有崔姓。

②今天的彜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都有崔姓。

第二,遷移分布

崔姓崔祖籍山東。嵇子的後代壹直是齊國的官員。秦漢時期,姬子的後代崔易如被任命為秦國(今陜西鹹陽)大夫,東晉封為後來。長子崔,西漢後來東部人,住在武城(今河北清河縣東北,山東武城縣西)。後又分鄢陵(今河南省)、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次子崔忠謀,居住在渤陵安平(今河北),後分為渤陵平宅、渤陵大宅、渤陵二宅、渤陵三宅三個部落。崔家可謂顯赫富貴,故有清河、博陵兩大郡。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平洲刺史崔涯帶領族人在朝鮮生活,後來發展成為壹個朝鮮大家族。魏晉南北朝時期,崔仍以世家大族著稱。歷史上,西晉時,崔在北方士紳中排名第壹,所以在壹等姓氏“崔王”中排名第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崔胤(崔八世之孫)有七子,長子為東祖,次子崔翰為西祖,三子為南祖,又稱中祖。四世之孫崔麟、魏、安陽孝侯、曾孫、前趙司徒、左長安、關內侯有三子:匈奴、錢、詹。崔湛之孫崔偉,北魏兗州刺史,住滎陽(今河南),號崔氏。“唐代以崔為名的官員、宰相多達二十七人(《新唐書》列二十三人,《校勘書》增四人),可見崔在唐代地位之顯赫。這壹時期崔姓的繁衍地主要在北方,山東、河北、河南、陜西、山西、甘肅等地都遍布崔姓。宋元時期,不少崔姓南遷至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明初,山西大槐樹崔移民到人煙稀少的地方。明清時期,壹大批姓崔的人遷居遼東,多與朝鮮人雜居。晚清時期,就有定居東南亞國家的人。總之,唐朝以後,崔氏雖然壹個接壹個地遷,但還是北方姓氏。今天,崔姓多見於山東、河南、黑龍江、遼寧、江蘇等省。以上五省約占全國漢族崔氏人口的60%。崔是中國第74個姓氏,人口眾多,占中國漢族人口的0.28%。

三、歷史名人崔豪:清朝東側武城(今山東武城西)人,魏後期在原地做官。他以直筆示人的修改歷史,因為“國恥”的暴露,被毀於壹旦。

崔洪:南北朝時,清朝河東武城人。他是吏部的高級官員。他負責機要事務,參與創建各種制度。

崔宏:山東平原人,著名歷史學家。他先是在鐘偉當醫生,然後搬到黃門當侍郎,並成為周琦的壹名正式仆人。寫《十六國春秋》這本書。

崔豪: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唐代大詩人,司勛袁外郎的官員。早期的閨閣情詩多姿多彩,晚期的則慷慨豪邁。後人把他們的詩編成了《崔浩記》。

崔護:出生於博陵(今河北)安平,唐代詩人,嶺南為官。他的詩《題是城南村》,有句“桃花與人面相映紅”。

崔白:郝亮(今安徽鳳陽)北宋著名畫家。他擅長畫花鳥,尤其是秋天的鵝。其筆法堅如鐵絲,色彩較淡,壹改宋初以來畫院中流行的濃郁精細的畫風。

崔莉:江陵(今山東德州)人,金謨自稱太上皇、兵馬大元帥、尚書領、鄭王。

崔斌:元朝的壹位著名大臣,左丞(副總理)。他的才能是思維敏捷、直率、誠實和正直,他深受元世祖的信任。

崔恕:大明(今河北)人,清代歷史學家、考據學家。字成武(1740-1816),號東壁,河北大名人。甘龍讓人振奮。曾任福建羅源、上杭縣。在任期間,他因興利除弊而受到表揚。30歲以後,由於群經的傳記和註釋與原經不同,受到質疑,進行考證,以辨別真偽。他研究先秦古事,壹切以經為信。戰國以下的書我都不信,所以專門研究古代史。對近現代史家懷疑古書古物的風氣影響很大。他的著作主要是《考新錄》,包括《三代考新錄》、《高楓考新錄》、《朱四考新錄》等。,被印成崔東碧的遺書。

崔健:東漢卓君縣安平(今河北)人。不如班固、傅儀有名,曾為官,後改主簿,著有《大支》等。,被譽為“儒家的大學者”。他的兒子崔元是北助的官。他是壹位著名的書法家,寫草書。其書“精微點畫,無礙神之變”,被譽為“曹西安”,著有《草書》。

崔善為:唐代周貝武城(今山東武城西北)人。擅長天文歷法和越獄。曾隨唐高祖起兵,後封清河郡公。

崔敦禮、崔敦實,南宋通州靜海(今江蘇南通)人,都是紹興進士。鄧力著有《宮角集》、《拙見》。其弟敦,詩文才華橫溢,著有《玉堂手抄本》、《西壇手抄本》。

崔自忠,北海(今山東萊陽)人,明代著名畫家。擅長畫人物、仕女、肖像。與陳洪綬並稱“南崔”。

四、縣政廳號碼1,縣級。

主要有清河縣、博陵縣、水星縣等。

清河縣:漢高祖所設,相當於今天河北省的清河、棗強、南宮,山東省的臨清、夏津、武城、高唐、平原。東漢時改為國。

博陵縣:三國於魏政時三年建立,西晉時建州,相當於今天河北省的安平、饒陽、安國。

水銀郡:三國時為河南郡所分,西晉時也設為州。相當於今天的河南省黃河以南,東至朱仙鎮,西至墨丘利南至密縣,黃河以北的元陽縣。

2.大廳號

唐莉莉:“李理”就是李白不能張嘴背詩。相傳唐代崔豪遊覽黃鶴樓,在樓上寫了壹首詩,既有文采,又有感情。後來,李白還參觀了黃鶴樓。當他看到崔豪的詩時,他不敢在上面題詩。他只是吟誦道:“我面前什麽都不會,崔豪在上面題詩!”

此外,崔的主要堂名有:清河堂、德興堂、頓虛堂和尹默堂。

============================================================

崔氏宗祠總對聯

[崔氏宗祠四字對聯]

天下推三虎;

人們羨慕五龍。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這幅對聯指的是中國唐代書法家崔林和他的弟子詹崔氏爵和光祿慶崔堯。崔去皇太子護少,崔玄官去皇太子為官,崔耀官去光祿慶,時號“三虎”,因其軍銜均在三品以上,故又被稱為“三紀”等。第二聯指唐安平、博陵人崔玄庸,與他的五個兄弟崔允、孫翠環、曾孫崔瑩合稱“五龍”。崔玄鏞,明經學家,高陵主簿官,司記,奉閣官,天官助理。他為官公道正派,深得武則天賞識。長安時期,在官鸞臺任助理,在平章(宰相)任同風閣助理。因殺張易之、張昌宗有功,封他為刺史,封為博陵公爵。壹生以天真無邪著稱。崔允被判為邵青和尚書右丞。崔琮,禮部尚書兼侍郎。擅長論辯的崔煥,歷任亳州武官、泗門外交大臣、巴西太守。安史之亂時,玄宗逃往四川,途中與他打招呼,以示居中,被宰相方毅推薦,於是同書下任黃門侍郎、平章(宰相)。蘇宗在位期間,江淮官方宣布選輔使,選拔人才,不照顧親友。宗年間,官至禦史,因批評宰相袁載,被貶為道州刺史。崔瑩經歷了官、商、國三方面的防衛史,殿中禦史和監察史。

孝順的朋友;

李三·宗彜。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第壹聯指崔乃,唐代吳城人,字初仁,出身秀才,官署侍郎、太常卿,素以清正廉明著稱。他家三代和睦相處。玄宗曾說他家是“孝友,可為士紳楷模。”第二聯是崔林根,南朝梁冬吳城人。少年時讀遍五經,尤其精通《三禮》(李周、李逸、李記)和三傳(左傳、公羊傳、谷亮傳)。魏時關太常大夫,入梁,是軍官,步兵校尉,大夫。他聚在壹起講學,聽眾往往有幾百人,後來他成了貴州刺史。著有《周禮註》、《義三禮》、《左經規》等。,有130多卷。

婺源肯壽;

四豪同樣出名。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第壹聯指的是東漢時期,崔哀是婺源知府。第二聯是指“上善四傑”之壹的漢族崔光人夏黃公。

候相;

但是很幹凈誠實。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對聯指的是唐武城人崔林,很受玄宗器重,玄宗曾寫下他的名字,蓋上金甌。第二聯指崔庭,南北朝北魏安平人,雙字。孝文帝是光州刺史、光州大正正和北海王司馬。做壹個清官,有人送他壹塊玉,他拒絕了,說:“沒有楊振之當年的黃金,怎麽會有今天崔廷玉?”

兵任玥君;

動人的智慧和理解。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這幅對聯是魏末大夫崔景陽的題詞對聯。

和諧嫂子;

幹得好,阿姨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對聯指的是蘇頌少帝的婚姻,他的弟媳之間經常發生糾紛。少帝之事,甚為恭敬,令其恥而和。第二副對聯指的是唐翠媛的奶奶,唐夫人,對她很孝順,每天都給她餵奶。

-

[崔氏宗祠六字對聯]

八行據說很受歡迎;

三相出壹門。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對聯指宋代密州文學崔公,其詞動於說、仁、仁。重點放在學習上。大觀中,天下郡縣之保仁,有個孝子慕巖,為邱忠和八行者,曾為國子監進貢,經司考,後授密州文學為卒。項尊被稱為“八行先生”。第二聯是指唐代中書舍人和宣公的三期聯。

-

〔崔氏宗祠七字聯〕

中年的迷彩是壹位偉大的學者;

壹知半解,百家爭鳴。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這幅對聯指的是東漢時期的官員、文學家和書法家崔原,名叫玉子,生於卓君(今河北平安)。他十八歲入京,精通天文、歷法等。後被舉薦為蘇德進士,在政治上有所建樹,升任濟北。第二聯是東漢文學家崔護,名廷伯,卓君(今河北平安)人。十三年,他學《詩》、《易經》、《春秋》,博覽群書,博學多才,竭力唾罵百家之言。官至司徒之後。

教導人們拋棄這個世界;

直筆立石久負盛名。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對聯指東漢著名政論家崔哀,字子真,壹臺,以字子為始。桓帝當時是談判家,後遷司馬,做了婺源太守,教人紡線。代表作是《論政治》,對當代世界進行了大膽的抨擊,為其人民歌功頌德。第二副對聯是指崔浩,後魏司徒,生於清河。他給宰相寫了壹封歷史事務的信,監督秘書事務,寫了30卷國書,立了壹塊石頭以示直筆。因為他揭露了“國邪”,所以被滅族。

漢陽的每壹棵樹都在水中變得清澈;

鸚鵡島是壹窩甜蜜的草。

—郝題寫《崔氏宗祠總聯》

此聯為唐代大詩人所作的《黃鶴樓》詩聯。崔豪出生在汴州(今河南開封)。開元進士曾官太仆寺丞、司訓元外郎。黃鶴樓這首詩。它受到李白的高度贊揚。李白《登黃鶴樓》詩中有壹句:“眼前有景,崔豪上有詩”。還有崔浩基。

蘇少弟可以和嫂子;

唐太太是個好阿姨。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對聯指的是蘇頌少帝的婚姻,他的弟媳之間經常發生糾紛。少帝之事,甚為恭敬,令其恥而和。第二副對聯指的是唐翠媛的奶奶,唐夫人,對她很孝順,每天都給她餵奶。

床堆得像興寧裏的大象;

明蔔吉諾丞相家。

——佚名寫於河南省珙縣白沙村的崔氏祠堂對聯【祭崔氏本支始祖崔思毅】

崔氏祠堂位於白沙村北,老官路(今汴洛高速)南,背對洛水,南臨嵩山,占地2900平方米。由舞樓、山門、廂房、拜殿、廳堂、正殿、附殿、側廳、庫房、廚房等十余座建築組成。它宏偉壯觀,雕刻精美。山門上方嵌有“崔氏祠堂”的木碑,正殿後墻嵌有“崔氏祠堂”的石碑。大雄寶殿暖閣裏有壹座祖先碑,這副孤木對聯掛在朝拜殿的明柱上。山門內的走廊旁,還有袁世凱題寫的崔吉澤墓表。祠堂對面,有壹座磚木結構的戲樓。劇院前臺的四根石柱上,刻著兩副鹹豐壬子年(1852)的對聯,分別是:“乃聞乃吾又敘往事;玩忠孝勸世人不要東張西望”“雕羽招商”寓意春秋;懂得向外看,必須深諫。“早些年,太廟後墻上掛著皇帝的手書,官道上經過的官員、文官都要下轎子,武官下馬,都要參拜,都是肅然起敬。元末,中原兵荒馬亂,人口損失慘重。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後,轉戰山西、河北等省至河南及沿海各省。洪武四年(1371),崔氏始祖崔思毅從山西六安地區長子縣興寧村遷至河南鞏縣白沙村。生有五子,分五門。說到次子,傳到第四世界,有七個孩子。其中第三個副職,因為作戰積極,被招為太子郡馬,官拜太子府為上賓。

-

[崔祠堂用了七個多字]

公公,山歌遍薊縣;

清風高,師顯增城。

——無名氏寫崔祠堂總聯

對聯指的是漢代官員崔瓊的故事。第二副對聯是關於宋代《關文殿》中的大學者崔宇植的故事。崔宇植,字正子,增城人。治理成績突出。有明確的獻身精神,就有《菊坡記》。

千百年來,祖德宗公,培根固基,憶文臣學士,武將王侯,首推蓋金甌,盛唐之冠;

萬裏川源江月,鐘靈,願後人垂穗,垂士紳,猶行戟,大振太陽之生機。

——崔、崔顯達合著《安徽嶽西縣沙嶺崔氏支》(32+32=64字)。

-

中國人民開國上將崔生平簡介。

中將·崔田民。

崔田民(1912-1991),陜西省綏德縣人。1927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調入中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陜北蘇區副主席、保衛局局長、國民經濟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15軍78師政委。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政治部主任、政委,689團政委,344旅政治部主任,冀魯豫支隊政治部主任, 八路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主任兼新編第二旅政委,冀魯豫邊區軍政委員會書記兼冀魯豫軍區政委兼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壹縱隊政治部主任、冀南軍區政治部主任、華北局黨校四部主任、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鐵道兵副政委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誌願軍鐵道兵副政委、中國人民鐵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兼政委、高等軍事科學院速成部總師長兼政委、鐵道兵政委兼顧問、第二炮兵顧問。他是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5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壹級八壹勛章、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國中央軍委授予* * *壹級紅星功勛榮譽勛章。1991年11月1年病逝於北京,享年79歲。

少將崔文彬。

崔(1917-1998),陜西省綏德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青年團,1934年加入紅軍,1936年轉入中國。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任紅軍大學的秘密服務公司擔任副政治指導員和教師。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隴東特委正寧縣工委主任、鎮遠中心縣委組織部部長、新四軍6營政委、新四軍4師3旅11政治部副主任、盱眙兵團副政委、淮北軍區3軍分區政委、4團獨立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6縱47團政治委員,第3野戰軍第24軍72師政治部主任,71師副政委兼政委。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24軍71師改編為空軍,師部和211、213團編入中南軍區空軍預備兵團,任兵團政委,212團調往北京,編入警衛團。1951年5月,編為空軍15師,任師政委。1951年,10參加抗美援朝,15師進入朝鮮戰爭,編入誌願軍空軍序列。這個支隊是吳剛組建的。經過改裝訓練,學習組織飛行的程序和方法,6000米以下單機到大隊的基礎訓練,團的編隊訓練,戰鬥使用科目的訓練,飛行員只飛了20多個小時。經過8次空戰,1952年5月,航空兵15師撤回吉林公主嶺機場休整,9月轉戰東風機場,保衛小峰滿水電站。9月中旬,航空兵15師接收52架米格-15飛機,隨即開展改裝訓練和戰鬥科目訓練。1952,165438+10月,孔15師再次進入朝鮮戰爭。空軍15師兩次參戰,* * *擊落敵機51架,擊傷16架,擊落41架,擊傷37架。空中15師湧現出三位二級戰鬥英雄:吳勝凱(擊落敵機4架,擊傷1)、蔣道平(擊落敵機5架,擊傷2架)、韓德才(擊落敵機5架,包括擊斃美國“雙王牌”飛行員費希爾)。回國後歷任空空第八軍政治部主任、福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昆明軍區空軍司令部政委、空軍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和自由獨立二級勛章。1988年7月被中國中央軍委授予* * *壹級紅星功勛榮譽勛章。1998 65438+2月11病逝於北京,享年81。

少將崔龔建。

崔(1915-2004),原名崔日發,河北大名人。1935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 * *青年團。1936 * *加入中國。1938年6月,任歙縣獨立團指導員時,改名為“崔”和“廣雲”,意為廣泛開展群眾運動,建設工農政權。1954從朝鮮回國後,當選為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書記處把他的名字拼錯成了崔,於是他順其自然,壹直用到了去世。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紅壹方面軍15師73師政治部任敵工兵。參加過永和、山西、僑辦、討伐、十字軍、城堡等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敵工作單位負責人、營政治指導員、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政治部組織股股長、129師1團政治部副主任、3團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平型關戰役、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山東高唐東嶽寨、項城固、南林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7軍分區司令員,12旅副旅長,太行軍區1旅獨立旅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第27旅旅長兼政委,第二野戰軍15軍第45師師長。參加過平漢、薊縣、安陽、豫北、豫西、淮海、渡江、兩廣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誌願軍15軍第45師師長,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誌願軍15軍第45師師長,參加第5次戰役,1952年參加上甘嶺戰役。回國後任中國人民* * 15軍副軍長,14軍軍長。後入南京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第壹期,1956畢業,任13軍軍長,1968 65438。在國外進行了80天的邊境劃界守衛行動後,軍隊殘余的“復興基地”被消滅。後擔任昆明軍區司令部參謀長。他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第壹、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八壹勛章、第二枚獨立自由勛章、第二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由獨立壹級勛章和二級國旗勛章。1988年7月被中國中央軍委授予* * *壹級紅星功勛榮譽勛章。2004年9月,10在武漢因病去世,享年89歲。

-

中國人民* * *崔同時代將軍生平簡介

崔屹(1930-)山東蓬萊人。1945 * *加入中國。1946參加了中國人民* * *。

解放戰爭時期,任膠東軍區師連隊文化幹事、副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

建國後,歷任師政治部組織部部長,青年部部長助理、科長、副部長,師政治部主任,總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主任、副部長、部長,國防科工委主任、副政委、紀委書記。1993退役。是中國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

1988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晉升中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