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看看長沙人過年有什麽習俗。

看看長沙人過年有什麽習俗。

小年和祭竈神

湖南很多地方都有過小年的習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新年是“過年”的開場。從這壹天開始,節日的氣氛壹直持續到沒有夜晚。株洲等大部分地區把農歷二十四日作為“小年”,益陽等地把二十三日作為“小年”,邵陽、婁底等地把正月十五作為“小年”。衡陽、湘北比較重視小年,株洲不太重視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都有65438年2月23日祭竈神的習俗。據說23號竈神會給人講善惡。所以在祭竈的日子,家家戶戶都會把竈、幾案、鍋碗瓢盆打掃幹凈,在竈神雕像旁貼對聯:“天道說好,下界安”,在竈前供奉糖果。全家人都會跪拜許願,希望竈神吃了以後不要說人壞話。這叫“送竈”,整個祭祀活動就完成了。

除夕和團圓飯

除夕守夜是湖南省的民俗之壹。這天晚上,爐子裏的柴火壹夜不熄,壹家人要在壹起呆到十二點以後。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年三十晚上,全家人都會炒香噴噴的臘肉,準備酸魚等山珍海味,準備玉米和燒酒,開開心心地吃壹頓“團圓飯”。但是這個時候,全家人都坐不下了。師傅全副武裝,手裏拿著長矛獨自躲在大門的角落裏,時刻盯著村子外面,防止野獸和外國人入侵。如果有朋友來了,主人就跑出門去,把朋友拉進屋裏,在那裏吃壹頓友好的團圓飯,慶祝除夕之夜。

30晚吃團圓飯,比如株洲、長沙、永州;也有黎明前的早晨,如邵陽、婁底;中午也有,比如衡陽。在除夕晚宴上,全家人圍坐在壹張桌子旁吃晚飯。年紀最大的人先嘗菜,要求桌上的每壹道菜,無論大小,都要用筷子夾菜。平時根本不喝酒的女性也應該有象征性的對酒的渴求以求好運。

湖南人會在除夕夜吃雞肉、肉和魚。雞要求是公雞,全雞燉,裝的時候要擡頭;魚要鰱魚,燉熟了撒上紅辣椒粉,象征著年年有余,五谷豐登。同時,桌子上的很多菜都很有趣。比如魚丸(丸子)和肉丸象征團圓,蘿蔔寓意壹個好顏色,壹整只雞,還有壹些油炸食品,因為是油炸油炸的,所以顯示“旺家財運”。如果為了吃團圓飯,妳必須及時出門,妳也應該空出壹個座位,在上面放壹杯筷子,甚至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座位上,以示全家想念他。在株洲、衡陽等地,人們吃團圓飯。蔬菜不需要用刀切碎。用手撕就行了。他們吃飯的時候不咬,而是慢慢吃,意思是祝父母長壽。在邵陽、懷化等地,吃團圓飯時,不吃白菜,禁止“虛度壹年”。

大年初壹,壹家之主準備早茶,壹起煮雞蛋、爆米花、紅棗、糖。雞蛋是圓的,象征著家人團聚;爆米花象征著魚米大豐收,五谷豐登;紅棗和糖象征著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春節和春聯

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原來在“臘月初二”(農歷十二月八),南北朝改到年底。春節貼春聯有著悠久的歷史。對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把“神茶”和“雷宇”二神的名字寫在桃木板上或把兩尊神像掛在門上。五代時,對聯寫在桃木板上。據說中國第壹副對聯是五代後蜀時期的孟昀寫的:“過年,甲節長椿”。清朝《燕京年譜》說:“春聯也是符濤。自入關以來,就有文人為了擦亮筆鋒,在市井屋檐下寫春聯。祭祀完畢,逐漸粘掛,千家萬戶煥然壹新。”可見五代以來,難以捉摸的神韻被迎賓詞所取代。後來,桃符被寫在紅紙上的春聯取代了。如今,湖南各地都有貼對聯的習慣。

新年快樂,壓歲錢

人們通常在春節期間稱他們的親戚和朋友為“新年快樂”。根據傳說,在龍可季節有三件奇怪的事情打擾人們的生活:壹是害怕噪音,二是害怕紅色,三是害怕火。這樣,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在紅紙上寫春聯,點壹堆火,在兇獸“年”跑了之後,互相說“新年好”“新年好”。這些傳說逐漸演變成為今天的習俗。

民間拜年選個日子很有必要。長沙,常德等地,“初壹不旅遊,初二丈母娘,初三以後,村裏互相交往。”株洲、湘潭、衡陽等地,“頭胎、二女婿,(女婿),初三、初四拜養母,初五、初六左右,初六以後隨便”,並有“七出八進”的禁忌。邵陽等地,“初壹村走,初二去姥姥家,十五接我媽。”婁底等地認為長輩看望晚輩是壹種美味的表現。在新年問候時,燃放鞭炮以示慶祝。衡陽等地以燃放鞭炮接待客人為主,邵陽等地的客人帶鞭炮到主人家門前燃放。

春節期間,在湖南和貴州的侗族同胞中盛行壹種叫做“打侗年”(也叫蘆笙會)的群眾性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於漢族的“團拜”,但比“團拜”更歡樂熱烈。這種活動壹般是兩個村舉行,兩個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舞蹈比賽。此時,兩村的觀眾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其樂融融。

用“壓歲錢”迎接新年的習俗自古就有。清夫差敦沖《燕京年譜》說:“除夕之夜,用彩繩穿錢,放在床腳,稱為壓歲錢。那些為了孩子而尊敬長輩的,也叫壓歲錢。”“壹百塊錢是壹根彩色的長線,分作角枕自收,鞭炮(糖)的價錢也商量好了,弄得焦耳忙了壹夜。”這是前人寫的壹首詩,描寫了得到壓歲錢的喜悅。現在長輩給晚輩的“壓歲錢”的票子越來越多。

春節的特殊習俗

湖南:大年初壹,人們先祭拜天地、家神、長輩,然後出門拜年。叫做“新年問候不分大小”。湖南人會在除夕夜吃雞肉、肉和魚。燉好後撒上紅辣椒粉,象征壹年有余,五谷豐登。大年初壹,壹家之主準備早茶,壹起煮雞蛋、爆米花、紅棗、糖。雞蛋是圓的,象征著家人團聚;爆米花象征著魚米大豐收,五谷豐登;紅棗和糖象征著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除夕12點,每家都要送壹個成品金元寶模型上門,表示新的壹年要賺錢。在大年初壹和初二,人們不掃地,不打水,甚至不生火,食物都是提前做好的,這就是所謂的“壓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