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湘潭有哪些大型企業?

湘潭有哪些大型企業?

經濟概況

“十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壹系列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建設“湖南先進制造業中心”、“湘中湘南現代物流中心”和“長株潭生態休閑中心”,努力加快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全力實施省市實事工程,克服國際動蕩和重大災害幹擾,

壹.綜合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05年,湘潭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67.03億元,比2000年增長74.3%。“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1.8%,增速比“九五”期間提高3.7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的比重提高,排名前移。其中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5%提高到6%,總量排名由11上升到7位。規模工業產值比重由2000年的6.9%提高到8.1%,總量排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從2000年的2.8%上升到3.4%,總量從11上升到7。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從5.57%提高到11.1%,總量保持前三。

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產業結構進壹步調整和優化。第三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17:36:47調整為2005年的15.2:43.3:41.5,第二產業比重大幅提高。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從2000年的19.5%提高到33.7%。城鄉結構進壹步調整,2005年底城鎮化率達到42.5%,比2000年提高11.65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國有企業改革進壹步深化,全市近90%的國有中小企業完成了改制任務。積極支持中央和省屬大中型企業推進主輔分離、輔業重組和社會職能剝離。通過重組,解決企業債務負擔60多億元,補償安置職工6萬多人,盤活存量資產和閑置資產近40億元。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成效顯著。行政體制、金融體制、投融資體制等各項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經濟外向度大幅提高。2005年末,全市外貿依存度達到15438+0%。招商引資卓有成效,五年累計到位外資51億美元,年均增長34.4%。

民營經濟和園區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到2005年底,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接近50%,比2000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園區經濟持續增長。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9.9億元,比上年增長665.438+0%。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參保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全市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按時足額發放。城市低保範圍擴大了,標準提高了,做到了應保盡保。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平穩運行,工傷和生育保險相繼推出。2005年,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人數達到265438+50萬人,比2000年增加3.8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6萬人,增加26.2萬人。五年來,全市改擴建農村敬老院26所,新增床位1300張。

就業緊張有所緩解。通過實施“城鎮5萬人就業工程”,五年新增城鎮從業人員19.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第二,農業

農業生產穩步增長。2005年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5.8億元,比2000年增長31.5%。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加,其中:糧食總產量1.556萬噸,比2000年增長1.02.4 %;蔬菜118.7萬噸,增長49.6%;水果3.77萬噸,增長69%;出欄生豬541.1.6萬頭,增長37%;家禽1100萬只,增長25.5%;水產品6.89萬噸,增長23%。

農業結構繼續優化。以“稻-菜”、“菜-菜”、“蓮-菜”為基礎的稻田耕作制得到進壹步發展。全市優質水稻種植1.736萬畝,占水稻種植的53.8%。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藥材等經濟作物面積較2000年大幅增加。生豬養殖加工業實行的“公司+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發展良好,湧現出壹批帶動作用強的龍頭企業。2005年,畜牧業及相關產業產值超過50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00年的48.7%上升到54.2%。5個千畝以上特色優質農產品示範基地取得良好經濟效益。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增強。五年來,我市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建設、退耕還林和長江防護林、農村生態能源建設、農業機械等項目投資6543.8+0.5億元。截至2005年底,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61.3萬千瓦,比2000年增長70.9%。五年來,新增電排系統裝機654.38+0.7萬千瓦,增加灌溉面積3500公頃,硬化各類渠道654.38+0.923公裏,農村2.8萬畝,旱澇保收面積654.38+0.79萬畝。到2005年,全市共建成沼氣池65438+30萬個。

三。工業

工業生產正在高速增長。200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475億元,五年平均增長20.7%。工業增加值從2000年的53.6億元增長到6543.8+03.4億元,年均增長654.38+05.8%。大型工業企業從388家增加到460多家。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380.87億元,年均增長24.8%。工業的支撐作用進壹步加強。2005年,工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36.5%,比2000年提高8.4個百分點。

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十五”期間是我市工業企業效益最好的時期。五年內,規模以上獨立核算行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381億元,扭轉九五虧損局面。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從2000年的76.5%提高到2005年的146.2%。

企業投資增加。通過狠抓項目建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逐年增加,從2000年的6543.8+0億元增加到2005年的8654.38+0.6億元。五年間,* * *投入技術改造資金6543.8+083.4億元,比“九五”增長3.2倍。湘鋼500萬噸鋼改造項目、電廠壹、二期、江南九華汽車生產基地轎車項目投資均在40億元以上。制造業信息化工程全面鋪開,19家企業進入國家和省級示範企業行列。

支柱產業發展壯大。通過“十五”期間的加快發展,全市已基本形成冶金、機電、化纖紡織、新材料等支柱產業。2005年,四大支柱產業工業總產值達到256億元,比2000年增長3.5倍。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規模繼續擴大。五年來,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7億元,是“九五”的2.2倍。城鎮項目1761,其中基建項目482個,改造項目1073個。

這座城市呈現出新的面貌。五年來,全市城市建設投資42.8億元,比“九五”增長了三倍。城區面積從45平方公裏擴大到76平方公裏,展示和代表湘潭開放發展形象的河東新區基本建成。五年來,新增城市道路60公裏,新建、改擴建城市主次幹道和連接通道40多條。三橋建成通車,四橋開工。城市二環路、湘江生態經濟帶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市政設施日趨完善,河西汙水處理廠壹期正式投產,河東凈水工程開工,馬爽垃圾場壹期投入使用,城市天然氣工程實現供氣。建成景觀道路20余條,新建改造綠化廣場10余處,市民休閑花園10余處,提升改造小街小巷120余條。人民大廈、廣播電視中心、夢澤山莊、東方紅廣場等壹批文化設施和大型標誌性建築建成投入使用。圓滿完成了創建省級園林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的任務。

動詞 (verb的縮寫)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更加活躍。200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1.33億元,比2000年增長63.5%,年均增長10.3%。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881.3億元,比2000年增長65.4%。餐飲業零售額20.5億元,增長138%。

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加快。和順石油物流、BBK物流配送、湖南三和醫藥物流、達汗鋼鐵物流等首批10重點物流項目已開工8個,累計投資超過3億元。其中,和順石油物流壹期、湘潭港綜合物流壹期已建成投產。

不及物動詞對外貿易和旅遊

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十五”期間是我市對外貿易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0.5億美元,年均增長36.7%。2005年,全市外貿依存度達到15.1%,比2000年提高9個百分點。

招商引資成績顯著。五年來,全市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1,61家,直接利用外資51萬美元,比“九五”期間增長1.7倍,年均增長34.4%。引進和吸收內資6543.8+022億元,是“九五”時期的3.3倍。外商投資企業入庫稅收貢獻率連年上升,2005年達到2.2億元,是2000年的4.7倍。引進戰略投資夥伴邁出可喜步伐。五年引進跨國集團和國內500強企業16家。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取得進展。9家本土企業在亞洲、歐洲、非洲等9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投資。成功舉辦兩屆中德(湘潭)環境管理與企業合作大會和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提高了湘潭的知名度和城市影響力。

旅遊業有了很大的發展。2005年,全市接待國內外遊客626.6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72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52倍和2.8倍。紅色旅遊、綠色景觀旅遊、歷史文化旅遊構成了我市旅遊產品的框架,特別是紅色旅遊在全國首屈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