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質量成本對中國大多數企業來說還是壹個比較新的概念。1987年,中國質量管理協會制定了《工業企業質量成本核算推薦方法》,將質量成本列為國家質量管理獎的評審條件之壹。質量成本核算已在壹些質量管理較好的企業中推行。近年來,質量成本和質量成本管理在理論和實踐上得到了完善和發展。成功案例的共同特點是,從系統的角度,建立了完整的、功能性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並作為壹個子系統納入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或(和)質量管理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規定,國家對從事建築活動的單位實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制度,建築企業壹直是全面質量管理和質量管理認證制度的積極響應者。施工企業實施質量成本管理,無疑可以進壹步提高施工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實現質量的持續改進,使中國企業的質量管理與國際接軌。實踐證明,計算機輔助管理是掃清施工企業成本管理的現實障礙、解決問題的必要措施和條件之壹。

1施工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現實障礙

1.1施工企業基礎管理工作薄弱,缺乏經濟活動的常規分析。

施工企業管理精細度參差不齊,普遍存在過程數據收集不全、常規經濟活動分析不充分等問題。比如很多項目成本賬是有名無實的,長期沒有定期的經濟活動分析,對過程利潤的產生也不清楚。只有結算了才能知道是否盈利,盈利多少,所以很難總結管理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工程完工後,沒有人工和主要材料的消耗清單,缺乏對質量成本特別是質量損失的計量,使用的計量方法多為粗放式。質量成本管理既是質量管理,也是精細化的成本管理,在現有企業成本管理的基礎上很難長期有效地開展。質量管理體系不到位,存在表面問題。大多數施工企業將ISO質量管理體系作為企業質量管理和保證的管理體系,並已通過認證。雖然認證周期嚴格,但通過後認證放松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表面現象“兩張皮”,對於決心實施質量成本管理,將中國企業的質量管理與國際接軌的企業來說,是壹種障礙。

1.2質量損失隱形處理

項目經理負責制是施工企業在項目管理中廣泛采用的壹種制度。項目經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項目資金有完全的使用和控制。這確實調動了項目經理的積極性,便於項目經理自由地領導項目的實施;但只要項目盈利,所有招待送禮、請客人吃飯等非正常費用,只要項目經理同意,都可以報銷和入賬,這也是項目成本不明的另壹個原因。此外,項目經理往往對自己負責的項目的虧損避而不談,使內部虧損秘而不宣,不為人知;外部的損失都在盡力息事寧人,大事化小。缺乏熱情,甚至與虧損明顯的質量成本管理相沖突。

1.3買方市場的競爭壓力導致決策急功近利。

我國建築企業處於典型的賣方市場,加上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建築企業技術門檻低,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施工隊伍遍地開花。市場逐漸企穩後,供大於求的局面正在加深。在激烈的競爭中,建築企業關註市場的穩定和擴大,技術設備的更新和專有技術的開發,企業的改制和上市,這些都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生存,而對那些不能立竿見影的管理方法卻沒有多少熱情。建築市場不規範,造成灰色支出和效益損失。降級、壓價、拖欠預付款造成企業利益損失。此外,各種回扣、代理費形成企業被迫承擔的灰色費用。這些都為成本核算設置了障礙,質量成本管理中存在難以處理的數據。此外,還分散了管理者本該用於改善企業管理的精力和註意力。企業最關心的是能不能拿到項目,能不能把預付款拿回來,而這些直接決定企業是否盈利的問題,質量成本管理並沒有直接解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質量成本管理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1.4信息管理不完整,質量成本收集不完整,缺乏分析利用。

成功的質量成本管理是基於壹定水平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目前市場上項目管理的軟件很多,形成完整的施工企業信息系統並行之有效的例子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結果是建築企業仍然保持著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即使建立了專門的質量成本管理計算機輔助系統,在沒有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統作為基礎的情況下,也很難發揮其作用。

1.5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對施工企業經營的不合理幹預

因為施工企業關系到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所以必須規範施工企業的采購和操作,監督其生產。然而,政府部門仍處於從運動員到裁判員、從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職能轉變過程中。雖然傳統的管理體制在計劃經濟下有所修正,但傳統的管理習慣並沒有被完全打破,對建築企業的經營存在不合理的幹預。在某些情況下,施工企業的項目采購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經濟模式運作,在政府幹預下企業出資建設政府項目的情況經常發生,不規範的操作會極大地影響質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2利用信息技術,計算機輔助管理的對策

質量成本管理的實施,可以通過標準化的操作,逐步減少對個人經驗的依賴(經驗會隨著個人的心理和生理狀況而變化,會隨著個人的離開而流失),實現知識型的項目管理。施工企業在管理實踐中以提高質量、控制成本、加強管理為目標成功進行質量成本管理的案例很少。誠然,應對上述障礙需要建築市場和相關政府職能的調整和轉型;計算機輔助應用信息技術內需應該是施工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首要依靠和依靠。

2.1利用信息技術解決質量成本管理的操作性問題。

質量成本的收集和分析不易操作,質量成本數據的統計困難是質量成本管理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之壹。質量成本實施者認為質量成本管理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經過最初的興奮和好奇期後,他們對實施質量成本的興趣逐漸降低。另外,在精細化質量成本數據的過程中發現,數據範圍的增大帶來的是工作量的幾何倍數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依靠信息技術才能解決質量成本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完整性。

2.2從效益上利用信息技術,將質量成本管理納入企業管理信息系統。

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應當把有效性放在首位。只註重硬件建設和門戶建設,從企業管理水平標記的角度去理解信息系統,已經進入了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的誤區。質量成本管理的實現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與項目管理系統的有機結合是其軟件開發的重點。施工企業理想的質量成本信息管理平臺是基於包括項目管理和財務管理在內的完整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或者是前者和後者相互並行嵌套,形成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數據資源共享,即時準確收集信息,細致簡單管理質量和成本。

2.3利用信息技術實現“知識管理”

施工企業的粗放式管理導致了長期忽視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利用,逐漸形成了依靠經驗的管理。到現在整體上還是沒有大的提升,這和信息管理還停留在紙質記錄的階段有很大關系。由於記錄工作的復雜性和分析的困難性,在實踐中經常會遺漏或忽略壹些記錄。信息技術的介入,既能保證工作量不會增加,又能實現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共享,使高層次的數據分析,如數據挖掘成為可能。

2.4運用制度化的信息管理,提高管理透明度。

實施質量成本管理的障礙之壹是管理中對過程成本的忽視。建立制度化的信息記錄、分析和報告,並將其納入正常的工作內容,從而有助於避免忽視過程成本。信息技術實現的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不僅在某個部門或某個項目中傳遞或丟失,而且成為涉及幾個部門的* * *財富,這也從另壹方面促進了管理透明度的提高。

2.5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基礎管理。

質量成本管理是壹種體現高水平管理的管理模式,需要紮實的基礎工作作為前提。在低水平的管理基礎工作條件下,質量成本管理無法發揮其工作效率,因為質量管理在於改進。低水平的基礎管理無法實現質量成本管理的第壹步——改進項目識別,進而無法開展後續的改進工作。這個時候,信息技術是提高管理水平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當然,在實施信息化之前,人員的培訓和機構的重組也是不可忽視的過程。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