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廈門這片熱土後,嚴把對祖國的無限感情融入到祖國火熱的經濟建設中,先後在京、滬、承、蘇、錫、福、廈、泉、永等地投資8億多元。投資項目涉及房地產、紡織、食品化工、高科技和金融、證券等領域。
顏在他的家鄉泉州投資了壹億多元。除了泉州夜香花園和永春夜香商業城,還有聞名海內外的夜香礦泉水。此外,他還熱心捐助華僑大學、黎明大學、永春中小學、醫院等公益事業,也為福州、廈門、北京、上海等地的教育事業獻上了自己的愛心。嚴先生雖然資產上億,但不沾煙酒,每天靠面包和水生活。
在追求“窮人家的孩子早些自理”的過程中,嚴以各科優異的成績度過了“勤工儉學”的求學生涯,但由於身處文革動亂年代,他的大學夢很難實現。走投無路的嚴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了份工作養家糊口,最後成了永春縣石油公司的壹名計劃外臨時工,當起了又苦又累的石油推銷員。面對來之不易的工作,顏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努力做到“幹壹份工作,愛壹份工作”,渴望早日“在崗位上成才”。嚴在認真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投入到小發明、小創造、小創新中,終於研制出了自動售油機。
這項成功的發明讓名不見經傳的顏壹夜成名,不僅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也成為年輕人心目中“自學成才”的最佳範例。壹次小小實驗的成功並沒有讓顏得意忘形,失去前進的動力。反而進壹步激發了他無與倫比的豐富自身知識的熱情。從65438到0980,24歲的顏迫於自身壓力,考入福建電大,潛心學習電子專業,為的是將來在電子行業大顯身手,最大限度釋放自己的潛能,把聰明才智化為更加壯麗的人生。就像他經常提醒自己的——“壹個人不能選擇出生的家庭和年代,但可以選擇人生的道路。”無論世界多麽艱難,只要心中有壹盞永恒的理想之燈,妳就會到達希望的彼岸。善於規劃人生道路的智者,終將成為壹個不平凡的人。"
面對改革開放的第壹個,不甘於現狀的顏以她26歲的過人膽識和大無畏的勇氣,以“事業不成功,永不回國”的高昂鬥誌,踏上了“湘江爭金”的漫漫創業征程。為了迎接異地創業的挑戰,作為壹個沒有資金、沒有經驗、沒有關系的“三無小子”,顏不得不從零開始,做“傑興紡織公司”的打雜,月薪1000港幣。
他不僅在進貨時肩上扛著200公斤的布袋來回跑,還主動做公司裏所有的雜活,比如打掃衛生、燒水做飯等。他逐漸贏得了老板的賞識,經常被帶去各種社交場合,結識壹些紡織行業的大佬,為他日後在香港紡織行業打拼打下了堅實的“人脈”基礎。就這樣,顏壹方面為“傑興紡織公司”打拼,另壹方面也在為自己以後的事業悄悄積累資本,學習經驗,探路。經過8個月沒日沒夜的努力,顏漸漸積攢了8000港幣,獨自創業的沖動再也抑制不住了。
結果他和壹個永春老鄉壹拍即合,是做廢品收購生意的。壹個有經驗,壹個有體力,各出資8000港幣合夥開了壹個小廢品收購店。白天,他們的笑臉相應地送來衣衫襤褸的購買者;晚上,他們不知疲倦地將廢品分類、壓實、打包;因為壹次次打擾鄰居休息,要麽被警察抄了,要麽收到法院的“打擾睡眠”傳票,只好壹次次認錯,懲罰。經過65,438+03個月的努力,顏終於拿到了入夥的第壹桶金——港幣55,000元連本帶利。用汗水和努力換來的第壹桶金,嚴義無反顧地結束了“破布大王”的生涯,滿懷信心地開始了在香港紡織業的職業生涯。他以5.5萬港元的資金,從親戚朋友那裏籌集了4.5萬港元,租了壹套兩室壹廳的房子作為辦公室兼客廳,大膽地掛上了“榮華布店”的招牌,吹響了踏足香港紡織業的進軍號。
萬事開頭難,壹個人創業更難。“榮華布業”開辦之初,由於資金和人力都很少,顏只好自己挑擔子,自己賣布,自己扛布,自己送布;不管有多少條路,不管盈利不盈利,妳能賺壹分,妳能賺壹分。隨著時間的推移,顏真的不想再修修補補了,他決心找到最好的方法來實現質的飛躍。深圳作為祖國大陸開放的橋頭堡,是“榮華布業”進貨的主要渠道,但由於“榮華布業”是小生意,進的貨只能是零零碎碎,難以形成壹定的規模和戰力。
壹次,顏去深圳“海鵬公司”進貨。當被問到“妳是面料行業的老大,為什麽只買這麽少的貨?”顏張根老老實實地脫口而出——“我沒多少錢!”正是這種不經意的實話實說,讓深圳“海鵬公司”的業務總監突然有了壹種強烈的互利合作的沖動——“如果閆老師有興趣,我們公司完全可以合作,我的很多同事也可以幫很多忙。”有了深圳同事的配合意願,顏壹回港,就不停地找傑興紡織公司的林老板商量融資對策——“我可以組織大量的貨物,但我的流動資金不夠,求林老板幫幫兄弟們。”擅長香港紡織業運作潛規則的林老板聽了顏的話後知道有賺錢的機會,當即借給顏30萬港幣。
就這樣,在“借道開車”的融資招數支撐下,“榮華布業”壹天進壹個集裝箱的營業記錄不斷被刷新,林老板不費吹灰之力就賺到了豐厚的獎金。僅僅經過兩個月的巧妙運作,榮華布業就賺到了可以靈活運作的自有資金,顏順勢結束了“以路代駕”的融資措施,滿懷信心地開始了完全獨立的商業運作。壹年後,“榮華布業”已經從香港紡織業無人能及的“小豆丁”,成長為銷售額千萬碼的香港紡織業“小龍人”。嚴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反而把“榮華布業”升級為“港夜香集團”,他自己也成了資金雄厚、經驗豐富、人脈廣泛的“三巨頭”。
嚴憑著自己的努力和聰明的操作,很快成為紡織行業的後起之秀,給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顏發了財,變得富有了,但他沒有忘記生他的祖國和家鄉。而是帶著壹顆火熱的心,想盡壹切辦法尋找在大陸投資的最佳途徑。“積累財富不是我人生的唯壹追求,回饋祖國和家鄉是我壹生的心願。每個中國人都有義務使國家繁榮昌盛。無論是海外僑胞還是港澳同胞,投資內地都是利國利民、利民利己的。”
1988的秋天,顏滿懷熱情地踏上了大陸這片熱土,先後走訪海南、深圳、廈門、永春等地,全面收集水產養殖、房地產開發、紡織制造、食品加工等行業的投資信息,精心挑選最佳合作夥伴和投資機會;1989年春,為了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顏多次回永春洽談投資建廠事宜。最後與永春三紅食品廠達成合作意向,共同成立永春華榮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餅幹。用顏的肺腑之言,“我,顏,想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做幾件事,想用自己的行動帶動海外永春人來家鄉投資興業。
1989年6月,嚴攜2億港幣來廈,大膽投資興建了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的榮華大廈、華昌大廈、富豪花園、白鷺花園。這些風格各異、環境優美的高檔公寓、別墅、寫字樓,構成了廈門壹道亮麗的風景線。1990 65438+2月,籌備壹年的“無錫燕華毛紡針織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年產值15萬元,創匯98萬美元。1990年,顏忙於創業,先是成立廈門天馬農牧工商有限公司,後又成立廈門天馬中華文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