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任何壹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出人頭地,超越自己。但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眾說紛紜,各有道理。通過幼兒園開展兒童家庭禮儀教育系列講座。在我看來,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孩子習慣的形成與生活的環境密不可分。作為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作為壹名家長,我有以下經歷:
作為父母,我們通常更關註孩子是否吃得好、睡得夠好、生病等生活細節。其實育兒大有可為。聽了陳主任的講座,感覺孩子的教育無微不至,從壹點壹滴做起,從排隊買水、掛毛巾、跟老師打招呼,到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與人溝通、學會傾聽等等。,這些都需要經過時間的引導和反復論證才能達到效果,並內化為孩子的壹種行為習慣。另外,人無完人,任何壹個孩子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我們不能因此對他們大喊大叫,甚至勃然大怒。畢竟他們還是壹群是非觀念不清的孩子。我們需要做的是耐心的勸說,練習,鼓勵模仿,適時的表揚。我們的好孩子是誇,不是罵。但是,他們壹看到孩子做錯事,馬上就火冒三丈,大聲呵斥。這樣不僅起不到糾正作用,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甚至產生自卑心理。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嘗試用老師的鼓勵教育法,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和表揚。我在給孩子積極心理暗示的同時,讓他們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這樣壹來,孩子不僅增強了是非感,也有了足夠的自信心。
第壹,有壹顆寬容的心,正確引導孩子。他有壞習慣。第壹行要告訴他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也要說明為什麽不對,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做錯了。其次,不能簡單粗暴的對孩子大吼大叫,要有話好好說。第三,要求孩子下次不要再這樣了。如果再出現這種情況,他該怎麽辦,給他壹個標準。孩子的習慣不是壹朝壹夕就能改正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所以我們要用寬容的態度對待孩子。父母只有用寬容和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和困難,並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正確的引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給孩子壹個健康快樂的空間,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的童心。
第二,轉移話題,不要互相比較。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虛榮心和攀比心,孩子也不例外。比如我們的孩子在和別的孩子玩的時候,如果我們給他買了壹個新玩具,他會在孩子面前展示,別的孩子也不例外。這個時候,他沒有玩具,就會說他有什麽,妳沒等。這個時候,我們會告訴孩子,妳們都有自己的玩具。如果喜歡對方的玩具,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換。其實孩子覺得別人的玩具最好玩,都想玩別人的玩具。我們社區的孩子們在玩玩具。這樣就有效的避免了孩子的攀比心,避免了別人想要自己擁有的東西的情況。
第三,教育觀念要壹致,首先父母的教育觀念要壹致,思想要統壹。不要唱紅臉,唱白臉。如果是,就讓孩子無所適從,對錯分明。比如孩子吃飯,我們都嚴格要求他吃完自己的飯,但他爺爺總是說:妳吃夠就行了。飽不飽,孩子管著,吃不完,教育效果達不到。我們嚴格要求他必須吃完飯。我的孩子從小身體虛弱,經常生病。通過輸液吃藥是很常見的。這個時候,我們常常鼓勵他要勇敢。有點痛就像被螞蟻咬了壹口,但不是很痛。打針吃藥之後,病就好了。從那以後,孩子們就勇於打針吃藥了。已經伸手積極配合打針了,壹點都沒哭。他們能堅持吃苦藥,表現很好。所以,只要統壹教育思想,教育得當,方法得當,耐心細致地觀察,孩子的進步是很明顯的。
第四,故事吸引,提高語言和邏輯能力。我們給孩子訂閱了幾種兒童畫報,有故事、迷宮、找不同、遊戲等等。我們先指導他怎麽玩,給他講故事,然後讓他自己看,自己講。孩子看完不會累,新書來了也很開心。我們堅持晚上睡覺前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小的時候可能總會講壹個故事,突然有壹天,他會慢慢把我們給他講的故事講出來。在給他講故事的時候,他真的很認真很投入,也漸漸學會了獨立思考。我們經常鼓勵孩子給我們講故事,他在學校的趣事,他自己編的故事等等。,而且故事是用來講壹些道理的,孩子接受的快,也增強了他們的評價和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不是溫室裏的幼苗,但我們要好好照顧他,讓他平安健康地成長。孩子不是烈日下的花朵,但我們要給他澆水,曬太陽,讓他經歷壹些小挫折和小困難,讓他勇敢堅強。
第二章: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經驗
再過壹個月,女兒就要告別幼兒園,告別在壹起四年的朋友,告別悉心照料、耐心教育她成長的老師們。在她滿懷期待背上書包,歡天喜地踏入小學校園的同時,我也時常回想起這四年來的很多生活,回味教育孩子的快樂與艱辛。看著孩子從壹個不懂事的孩子成長為壹個懂事有禮貌的小學生,我感到欣慰,但同時也想和父母分享壹些經驗。
作為家長,首先要意識到並承擔起對孩子教育的主體責任,不能完全把孩子推給幼兒園老師或者家裏老人。而是要支持和配合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各項工作安排,妥善處理與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意見分歧,協調學校與家庭對孩子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也將是孩子壹生的導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時刻陪伴,關註,幫助,引導。
要仔細觀察,深入了解孩子。在教育的態度上,既不能太喜歡,也不能太苛刻,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鼓勵。要結合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成長需求,為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和期望,為我們自己樹立壹個教育孩子的目標和方向。幼兒教育的重點不是灌輸大量的知識和信息,而是特別註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兩年前,為了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磨練她的意誌,我送她去學鋼琴。考慮到每天練琴壹個小時已經給當時四歲半的孩子造成了壓力,我把是否上幼兒園珠算興趣班的決定權留給了她。雖然她最後選擇了放棄,我也覺得有點遺憾,但是看到她學畫畫,寫字,圍棋都學得津津有味,我就很滿足了。
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上,既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又要給予必要的約束和引導,使孩子的人格在良性的範圍內健康發展。孩子總是要長大的,我們希望他們能健康快樂地融入社會。如果他們過分放縱自己的天性,他們的任性必然導致自我約束的缺失,個人發展和人際交往的失敗,社會生活的孤立。所以我總是以身作則,要求孩子誠實守信,樂於助人,謙虛好學,積極勤奮。大概是因為這些優點,雖然她不是班裏最優秀的孩子,卻贏得了老師的賞識和孩子們的喜愛。
用語言和情感與孩子交流。從壹開始給孩子講故事,到用簡單的語言和孩子討論壹些社會現象,我壹直努力讓孩子了解身邊的社會,分清善惡美醜。雖然孩子有時候看起來很明白道理,但我發現她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在看似簡單的是非評價中,這個孩子表現出的善良、寬容和正義,讓我感到欣慰。家人生病,她總是噓寒問暖。她知道如何對朋友友好謙遜,對長輩有禮貌。是語言的教育和情感的交流,讓這個孩子懂得道理,懂得是非,聰明懂事,懂得感恩。
孩子是每個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希望。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家長,需要長時間的摸索,嘗試掌握合適的教育方法。壹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學習科學的教育方法,配合學校和老師,把孩子培養成健康快樂有用的人!
第三章:幼兒園家長工作的經驗
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他們的壹言壹行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的工作已經成為我們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於我們新組建的新班級。為此,如何做好家長的工作,讓孩子得到更全面的發展,是我們必須重視和做好的事情。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藝術是做好家長工作的保證。結合本班家長工作的情況和特點,我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第壹,用真誠換信任
付出的真誠是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和認可,老師的工作也要從壹切為了孩子的角度出發,以孩子的健康發展為中心進行溝通。這樣的真誠才是最受家長關註和認可的,讓家長意識到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而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就像我的小朋友胡浩,他來花園的時候哭了壹個多月。他是個任性倔強的孩子。不管老師阿姨怎麽哄,他總是哭哭啼啼的,不吃飯。睡覺的老師還得在他身邊哄著才能勉強睡壹會兒,家長老師都很擔心。我們會如實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讓家長知道老師的積極努力,以感同身受的方式與家長交談。家長在家裏也積極配合,繼續配合老師的工作。早上壹把孩子送到公園,家長就馬上離開,不讓孩子產生依戀感。慢慢的,孩子就習慣了這種閱讀模式,漸漸的就可以不哭不鬧了,他也基本上把阿姨餵的飯都吃了。父母對我們的工作表示感謝和認可,特意送來錦旗感謝我們的付出。由此可見,真誠和耐心才能贏得父母的信任和認可。
第二,了解父母的需求,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與父母建立好朋友關系。
現在嗎?四,二,壹?中國式的家庭塑造孩子獨特的性格,每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考,都能從父母那裏獲得豐富的經驗。在認真聽取家長意見和建議的同時,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協調,成為與家長最好的夥伴。
比如我們班的顧佳睿,她是壹個在家裏很活潑的小女孩,來到花園壹句話也不說。壹開始家長會誤會可能是老師對孩子太狠了,導致孩子不敢說話。家長了解和熟悉了我們班的老師後,才知道孩子是怕生的。顧佳睿的媽媽每次接孩子的時候,都鼓勵孩子跟老師和護士打招呼,每天都是。而且家長也會和老師長談,聊聊孩子在家的情況,咨詢壹些教育孩子的方法。這些交流不僅促進了孩子的發展,改變了他們對生活的害羞和恐懼,還建立了和諧發展的家園,讓老師和家長與朋友壹起提高學習和生活質量。
三、充分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熟練組織語言,以提高家長工作的準確性和執行力。
家長很關心孩子的身體狀況,孩子最近有沒有進步,甚至孩子哪些方面表現比較弱。所以要定期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各方面情況,以及我們所采取的教育措施。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決不能信口開河。每次家長和孩子出去活動,我們班的出勤率都很高。首先,在動員家長參與的時候,要耐心地介紹本次活動的內容以及本次活動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好處,讓家長給孩子營造壹個自然、溫馨的學習氛圍,並借機讓孩子和他們的朋友多了解壹下,也讓家長帶領孩子融入班級這個大家庭,和諧成長。
第四,及時準確地向家長反映在園兒童的情況,用合理的方法對待特殊兒童,取得家長的支持。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宣傳幼兒園的工作,及時向家長傳達幼兒園的各種信息,以及學前教育領域的最新動態。其實家長對幼兒園的信息是非常關註的,不斷有信息反饋給幼兒園。所以,老師壹定要做好橋梁工作,才能獲得家長更多的支持、配合和信任。因為我們班的孩子年齡最小,大部分都很依賴父母,是家裏的小皇帝。我們班的蔣開復更是如此。他是我們班最高的孩子,但每天,他的祖母都被要求背著他進教室。不僅是孩子,家長也覺得這沒什麽不好。老師已經跟家長說了好幾次了,但家長總是說沒辦法。他走路的時候會哭。其實這種情況父母有很大壹部分責任。後來經過老師的反復勸解,背著她進教室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新的問題又來了。她緊緊抱住奶奶,不停地想各種理由拖延她離開,要麽撒尿,要麽和她壹起回車上拿這個拿那個。父母每次都舍不得她,不會馬上離開。我和姜的奶奶聊過幾次,了解到姜在家裏也是個小皇帝,父母極其溺愛。老師和他的父母和奶奶談了幾次,現在Xi安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早上可以自己走進教室,給奶奶幾個擁抱讓她走。所以,要和這些家裏過分溺愛孩子的家長溝通,讓家長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和孩子未來的發展,需要很多技巧和語言手段。
母體工作的輔助模式;
1.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要多溝通,多交流。補充家訪,促進?問題兒童?的健康發展;
2.充分發揮家校路路通、家長園地的窗口作用,家校結合,多方面促進孩子發展。
3.挑選好的家長,以點帶面,起到示範作用,讓更多的家長感受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我來說說我的壹些經歷和大家分享壹下:
微笑服務是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提倡的,也是優質服務的標準。幼兒園老師也不例外。早上,當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室門口時,看到的是班裏笑容滿面的老師,聽到的是老師和孩子親切的問候。也許父母的好心情從現在開始,會覺得孩子在幼兒園就像在家裏壹樣。下午,工作了壹天的家長來公園接孩子的時候,老師笑著對他說。妳的孩子很棒。他今天學會了穿衣服。?也許他的疲勞立刻得到了緩解;家長遲遲不來接孩子,老師還是笑著說:?沒關系,放心吧!?這怎麽能不打動家長呢?微笑的魅力是無窮的。對於壹個老師來說,是打開妳父母心的鑰匙。有時候老師會遇到幾個吹毛求疵的家長,尤其是那些家裏被父母爺爺奶奶溺愛的孩子。他們和老師在壹起不放心,要麽擔心孩子冷不冷,熱不熱,要麽擔心孩子吃不飽睡不好,有沒有被欺負等等。遇到這樣的家長,我特別註意三點:
1.提前工作,更細心照顧孩子。
觀察孩子的日常活動和表現,如吃飯、上廁所、睡覺等。,並在家長出園時告知;例如,我們班的雙胞胎是楊龍飛和楊龍騰。
2.讓孩子做父母的傳聲筒。
父母通常信任他們的孩子。有些情況下,家長不是很理解,有時會有誤解,所以我們把孩子當成傳遞者。就拿金南鑫來說吧。壹開始金南鑫的爺爺對我們的工作不太了解,年幼的孩子還小。家長提問的方式讓孩子的回答和事實產生了落差,讓家長對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產生了懷疑。金南鑫的爺爺也直接投訴到局長辦公室,想弄清事情的真相。學校負責人專門來我們班了解情況,問孩子們這些情況有沒有發生。孩子們回答沒有,問他喜不喜歡老師。他也回答是。如果老師能打孩子,孩子還會喜歡老師嗎?很明顯,是家長的追問讓孩子不清楚,孩子還小,所以回答與事實不符。經過老師的耐心解釋和孩子家長的理解詢問,這種誤解得到了解決,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信任關系重新建立起來。發現孩子說話的方式和家長提問的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要教會孩子對園內的情況說實話,讓家長理解老師的工作。
3.讓家長參與活動,明確目標。
俗話說:?眼見為實,但聽力不是嗎?讓家長參與到班級中來,是班級工作最好的體現。多方向、多渠道做好家長工作,可以增強家長重視孩子教育的意識,促使家長有責任感和緊迫感,讓家長了解和遵循教育保護和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使自己的教育方法更科學、更有針對性。與幼兒園和同壹個班級的緊密合作將實現同步發展,同時也將鞭策我們探索更有效的兒童教育方法和途徑。
因此,作為幼兒教育的壹個方面,家長的工作確實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重視家長的工作,做好家長的工作,對幼兒園、對老師、對孩子都有好處。為了幼兒園的發展,為了教師自身的成長,為了孩子的健康發展,老師們,讓我們都來關註家長工作,盡力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