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影印出版,國內僅剩5套,原價5000元/本,20本* * *)。
《大難記》是越南最後壹個王朝阮朝的官方史書,國內外版本很少。版本方面,《大南實錄》共20卷,由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於日本昭和三十六年(1951)至五十六年(1981)出版,由日本研究越南歷史的大家松本信博教授主編。松本先生在日本昭和八年(1933)赴越南考察期間影印了原書,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的《大南方實錄》20卷也是根據當時的照片制作的。在越南,越南歷史研究所在河內歷史出版社出版了壹本拉丁越南語譯本,編號為1962。
中越兩國人民曾被稱為“同壹種語言,同壹種物種”。雖然中越兩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生過壹些不愉快的事情,但這仍然不能抹殺友誼仍是主流的事實。今天我們談論漢字在越南的長期使用,並不是為了宣揚“大國文化沙文主義”,而是為了告訴人們史實,回憶兩國人民在歷史上曾經有過非常深厚的文化認同。
壹、越南現存中國古籍缺乏的原因
在歷史上,越南圖書和中國圖書遭受了許多災難。據原北京圖書館張秀敏先生考證,歷史上越南圖書遭受了六次大災難。越方認為,越書在歷史上遭受了四次大災難:壹是陳末二年(1371),兵臨城下,進入越南首都(升龍城,即現在的河內)。當時,軍隊占領了這座城市,掠奪了他們的孩子、玉器、絲綢,並為了清除它而燒毀了宮殿;第二,據《越史》記載,永樂十六年(1418),進士赴越南取越南古今事跡書籍(有人認為是明朝將軍張輔取了古今東西的書籍送到金陵);三、越南陳之亂(1516)“士爭禁省金帛,文獻庫委員會棄道”;第四,李收復莫朝都城(升龍)後,“書又毀於火”;第五,元朝蒙古軍隊進攻越南時,越南曾請北宋的四部大藏經和壹部道德經全部毀於火中。《大嶽史記》記載,越南陳英宗於1295年派使者到元朝收集大藏經,留在天長府(今南定)出版。第六,根據越南歷史學家鄭明的研究,河內即將解放時,法軍曾運去700箱越南國籍。另外,日本曾經統治過越南很短壹段時間,期間也帶走了很多書籍。此外,越南內戰以及內戰末期出國的越南方人也帶走了很多書籍,也使得越南語書籍所剩無幾。剩下的大部分古籍都是13和15世紀寫的。
二、越南現存中文古籍的現狀
國內學者研究越南現存的中國古籍,首先要介紹原北京圖書館張秀敏先生。張秀敏先生曾在《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2001中對越南現存的中國古籍進行過概括性總結。筆者深感這方面的研究不夠,但又認為國內研究越南的學者,尤其是年輕學者,很少略知壹二,所以這部分內容大多參考了張秀敏先生的研究成果。
1959 May 12越南中央圖書館阮館長透露,越南博物館有10萬冊中文圖書,6000多冊珍本被法國人搶走。現在中央圖書館有30萬冊書,大部分是新書。張秀敏先生記錄了越南人潘輝記錄的65,438+085種憲章和文獻的編年史,法國卡迪爾和伯希瓦記錄的65,438+075種歷史系的書目,加上河內新購買的78種,日本東方圖書館收藏的76種編年史,河內遠東博古學院圖書館由此可見越南現存的中國古籍之壹。
河內遠東博古學院圖書館目錄中記載的中文書籍中也有不少中國人寫的作品,如《高清秋詩集》、《人物誌》、《欽州年譜》等。,而且有幾十個重復,比如《通誌》《大南誌》。十有八九是後李、老阮時代的作品。其中有清代、華雍等駐華使節的詩集和作品數十種,還有駐閩、粵、津、燕京的使節,其中以燕京的詩最多。其中族譜多達壹二百種,姓有丁、李、陳、李、阮、鄭、吳、汝、吳、範、杜、黃、楊、劉、潘、鄧、譚、王、許、何、郭、裴、張等二十余種。阮的譜牒有譜牒、合譜、全譜、支譜等二十余種。我和很多越南人聊過,他們很多人都說自己的祖先來自中國。
越南漢文古籍中比較重要的地理書籍有《十壹省誌》、《大南統壹誌》、《黃閱統壹誌》、《晉、青、北寧省誌》、《宣光省誌》、《義安誌》、《義井雜誌》、《路鏞縣誌》、《嘉定市誌》、《南安誌》。
越南從李朝開始模仿中國的科舉制度,中國在清朝末年1909年廢除科舉,而越南最後壹次開審是在阮朝四年(1919),比中國晚了十年。隨著科舉制度在越南的推行,越南出現了許多有關科舉考試的書籍,如《居梁》、《陳(石)文集》、《向暉審判》、《向京文集》、《李龍文集》、《陸》、《慈廉縣陸》、《大嶽文士錄》等。
在科學方面,有田文式的,也有算術書籍《奇妙算法》、《大成算法》和《大成算法指示》。醫學書籍包括《尋醫海源》、《醫理精要》、《醫傳精要》、《健腦益智百科》、《護嬰良方》、《婦科》、《外科方藥》、《脈診要訣》、《舌診方法》、《南藥奇效》、《中越藥性與編纂》等。
也有壹些關於迷信的書,如《畢比文超》、《蔔吉祖全書》、《符咒集成》等。還有壹些風水方面的書。
類似的檔案文獻還有很多,如《歷朝定殿敕》、《明成王敕》等,還有壹些定書、田書、田畝書,以及王赦,如阮赦、殿赦等。
此外,河內遠東博古書院的藏書目錄中還收錄了《姚曼蠻史》等多部有關越南山區少數民族的書籍,記載了廣安、安培、寶光、涼山等省有關蠻族的信息。歷史上與越有關的還有《高綿石列傳》、《高漫列傳》、《高漫萬象事傳》、《南張列傳》、《暹羅列傳》、《望國(曼谷)英雄錄》、《占城考》、《占城日程》、《羅盤城錄》等。
另外,越南政府批準成立的越南漢南研究院,成立於6月5438+0979 10 6月5438+03,近年來對越南的影響較大。根據其官網公布的數據,越南漢南研究院的藏書約有2萬冊,其中包括南的書版。
三、中國及海外現存的越南漢文古籍。
實際上,中國的越南漢語古籍也不少,但由於沒有學者做過統計,很多重要的古籍都散落在國內的私人或單位圖書館。根據張秀敏先生所列的書目,我國也有不少越南漢文古籍,如《南行記》(南行記,元代所作)、《膠州邱毅卷》(明代所作)、《平定膠南錄壹卷》(明代所作)、《安南插圖卷壹》(明代所作)、《國海廣記安南》(明代所作)、《安南使臣紀要四卷》(清代所作)、《外交使節對越簡史》(清代所作)等此外,據先生曾在國內所見,越南的中文古籍也不少,比較重要的有:的《南方山川》、陳世發的《嶺南聊齋誌異》、的《軍事史略》、的《大嶽史記》、阮仲彥的《詩》、朱等。於帝摯、壹憶集、宋、吳世廉、大集全書、等人、朱季聲賞析詩、阮富賢、集、楊德言、古今詩人選登。李貴盾著有《李氏通史》和《歷代記》,阮友著有《北行雜記》和《清宣詩》,李廣著有《南大實錄》,張登貴等人著有《越史大綱》,潘輝著有《歷代誌》,潘著有《巢》。
據筆者近年來了解,國內越南語漢語古籍收藏於國內以下單位:北京圖書館、廣西民族大學(含圖書館、少數民族語言資料室、民族研究所及相關教師館藏)、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廣西社科院東南亞研究所、中山大學(廣州)、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暨南大學、鄭州大學越南研究院等。此外,臺灣省收藏的越南漢文古籍也不少。
在海外,法國巴黎遠東研究所、東京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慶應義塾大學都收藏甚至翻印越南中文古籍。在美國,1975左右移居加州的越南學者在2001建立了越南學院,也收藏了很多越南的中文古籍。該機構還將《大石悅全書》、《大石楠錄》等多本12越南重要史書的越南語版本發布在網上免費參考,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