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社會工作,是社工四年大學課程的必修課之壹,大部分社工都能脫口而出:案例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之壹,它的定義是什麽,它的嚴格程序是什麽。那麽,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社會工作案例的實踐與思考。歡迎閱讀瀏覽。
壹、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要素
有明確的目標
工作面
可征收的
促進案主獨立解決能力的提升。
首先要確定什麽是個案工作,根據參考書梳理出四個要素。如果壹個社會工作者不知道他向當事人提供的幫助(咨詢和輔導)是否是個案工作,他可以問他提供的個人咨詢或輔導服務是否符合上述四個基本要素。
例如,張燦叔叔不會使用手機,就去社會工作中心尋求幫助。工作人員耐心地幫助張大爺,並教他如何使用手機。在討論中,同事們饒有興趣地應用了上述元素:目標是教授手機的使用;計劃是花三節;評價張大爺終於學會用手機了;推廣張大爺自己用手機。然後問主管:妳怎麽看待這種情況?單純看上面的例子,似乎完全符合個案社會工作的要求。我不禁要問社工:社工做和居委會工作人員做有什麽區別?答:?嗯,社工更有耐心和熱情!?主管:?除了耐心和熱情,社工如何展現自己的職業價值?我們很清楚,要想體現社工的價值,光有耐心和熱情是不夠的。如何體現專業性是關鍵。
我們再來看看張大爺的例子。我說做社工需要更多的好奇心。張叔叔,我們能提供什麽樣的服務?如果不同於傳統社區居委會提供的服務,社工可以多思考:是什麽讓張大爺需要尋求社工的幫助?這次社工可以教張大爺用手機了。下次呢?張大爺的生活圈裏還有人可以求支持嗎?還有人能教他等嗎?如果社工比較好奇,可能會發現當事人的壹些潛在需求,這些都是社工可以提供服務的地方,比如幫助建立資源網絡,建立支持系統,促進鄰裏互助等。因此,案例工作的四個要素是檢驗案例工作的最基本、最不完整的要素;社工在提供服務的時候,是不是對自己提供的服務沒有把握?案子?有時候,妳可以先問自己四個問題:我正在提供的個體咨詢或輔導有目標嗎?有計劃嗎?目標可評估嗎?是否最終目的是促進當事人的自我解決能力,即幫助他人幫助自己。
二、個案工作有自己的壹套基本程序。
有壹個明確的目標:治療/發展
個案工作驗收服務協議
個案工作的文件記錄
背景資料
應該有問題:有什麽困難,應該改變什麽,有什麽需求等等。
案件過程有記錄。
基本資料
草案
估計
訪談/電話訪談記錄過程:關註跟進和問責的作用
總結:總結評估報告
同樣是為居民提供服務。社工提供的幫助和傳統的居委會工作人員有什麽區別?如果只是多壹些耐心和熱情,社工的專業性就體現不出來,社工學到的工作技能也是沒有用的。社工在提供個案輔導時有自己的壹套工作流程。
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者介入並與個人(有時是壹個家庭)互動的過程。病例可分為兩類:壹類是治療性病例;壹個是發展案例。治療案例通常存在明顯問題,可能導致個人行為、認知、情緒等出現問題,或者阻礙個體與外界環境的互動,需要幹預調整;壹般來說,發展性案例是個體與環境之間的平衡適應,但在某壹方面需要改進,而這種改進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個體更高的需求,通常可以尋求社工合作解決問題,促進發展。在幹預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首先通過與服務對象的面談,了解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需求、要求和問題。需要註意的是,這種談話是介入的,介入是有目的的,不是漫無目的的聊天。
比如王奶奶最近頻繁去社工中心找社工,每次拉社工都聊上幾個小時,但好像不是很重要的事情。這位社工說,在聊天過程中,她感覺王奶奶的傾訴欲很強,但每次都只是聊自己的家庭,似乎沒有什麽問題需要解決,但社工也需要花時間。王奶奶說夠了,然後她就走了,然後她可能會突然出現在中心。
這種不定期的會議是提供個案服務嗎?
這裏我就和同事強調壹下:面試?用什麽?聊天有什麽不同如果我們需要挖掘潛在的案例對象,談話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訪談過程中,社工可以通過訪談挖掘被訪談者表面需求的內在需求,進而推動背後問題的解決,否則就變成了無休止的聊天過程。所以在挖案或者接案的過程中,提醒自己社工的談話是介入的,介入是有目標的。不要讓談話變成閑聊。
個案工作的基本程序之壹是簽訂服務協議。目前,簽署接受社工服務的同意書是壹個程序。大多數社會工作者說,當事人同意社會工作者的服務,但當需要書面文件時,就更難接受。
在社會工作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人們對社會工作服務的概念有了更好的理解。客戶和工作人員之間是壹種工作關系,受到職業道德要求和工作守則的限制。個案協議是工作中的程序之壹。就像律師給委托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壹樣,律師和委托人會簽訂協議。
但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價值觀(比如家醜不可外揚)以及內地社會工作剛剛起步的影響下,社會工作本身並沒有得到大眾的認可。有些客戶願意和陌生人交談?社工?談談自己或家人的問題,接受?社工?介入他的個人世界,讓社工感到欣慰。突如其來的協議要求,無疑給社工進壹步開展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在實際工作中,當事人接受社工服務已經壹年多了,連做社工的情況都不知道。也不是沒有。我們在開玩笑嗎?做個案例?。?做個案例?或許是這個初期不可避免的尷尬現象,但希望不要太久,社工自身也需要明確,專業形象定位和專業關系的建立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實現的,不能因為服務對象的抵制而忽視專業的工作規則。我們做什麽呢其實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工作的過程中藝術地處理這個?協議關系?真正的目的不是要不要簽協議,而是我們如何交付給客戶?協議?的概念。
所謂個案工作協議,旨在讓當事人清楚社工的工作守則、道德和原則;明白他們和社工之間是工作關系,案主和社工共同制定工作目標,案主認同這個目標並有責任參與和嘗試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依賴社工;案主需要按時參加面談,也有中途申請退出服務的權利。這些協議的內容本質上是傳達社會工作的理念,而不是?要求?社會工作者需要有很好的理解力來把這個信息傳達給案件所有人。
在實踐中,對於壹些社工服務接受度較弱的服務對象,我們通常采取口頭約定的方式,自然不會按照《接受服務協議》逐壹閱讀。這個傳遞過程是壹個藝術化的過程,社工可以根據當事人的個人特點,把這樣的信息傳遞給當事人。
此外,強調個案工作文書工作的重要性。這裏需要提醒社工的是面試記錄起到的問責作用:老板除了通過妳的記錄跟進妳的工作,還需要跟進社工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是否符合職業道德,承擔相應的責任;特別是在特殊情況和危機事件的後續處理中,社工要及時記錄並告知上級,主管要查閱社工記錄,與社工共同承擔個案工作的責任。
比如主管定期查看壹線社工的案件記錄,可能會發現某個社工的最後壹次記錄是在半年前,案件還沒有結案。所以主管會問為什麽半年的案件記錄是空白的,社工是不是忘了跟進這個案件。有沒有跟進卻沒有及時做記錄?半年時間,案件對象怎麽樣了等等。
壹種可能是社工按照工作原則跟進,卻忘了做筆記。如果期間出現壹些意外,案主可能會追究社工的責任,所以及時的工作記錄也是保護社工自身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