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租低,讓人活得更美好。
《歡樂頌》描述了壹個場景,三個年輕女子在上海地鐵站附近的壹個社區裏租了同壹間房子。這個房子就像壹個兩居室,但工作經驗最長、收入最高的範卻住在壹個只有玻璃推拉門的隔斷裏。
根據劇情分析,除去物業費,單套房月租8000元。範支付的租金為1800元。三個人合租,範只承擔22.5%。
這個故事雖然發生在上海,但是在北京,廣州,深圳...同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上演。對於許多新就業或低收入租戶來說,合租幾乎是減少租金支出的唯壹選擇。
“新北京人”肖東就是這樣壹個人。在北京打拼7年,小董月薪從3000元漲到1.5萬元。不過這並不影響她繼續在東三環的壹個老小區和別人合租。
“把房租省下來看電影,看畫展,喝下午茶,買些衣服化妝品,讓人覺得在城市裏過得很美好。他們住的房子怎麽了?”小董每個月在這方面的花費超過8000元,遠遠超過他自己的租房支出。但也正是這壹點,讓她覺得自己“活得更美了”。
按比例縮減開支是大勢所趨。
《歡樂頌》裏,即使是家裏有“底”的關雎兒,也要為攢不下錢和父母伸手發愁。房租成了幾個年輕女孩的“大山”。但在北京,房租占收入的比例實際上壹直在下降。
無論是合租房、群房、膠囊公寓還是極小戶型,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省房租。葉巍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住宅租賃均價為4453元,同比上漲7.2%。但實際上,房租占月薪的比例從2010開始就在逐年下降,從67.5%降到了59.6%。這意味著,從大數據來看,工資的漲幅早已超過房租。
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5年的1年間,北京租賃市場交易量增長470%,並呈逐步增長趨勢;以市場月平均租金價格來看,在此期間也上漲了128.3%,年均漲幅超過8%。
相應的,2005年到2014年,北京的月工資從2473元增長到6463元,也就是說這十年的工資總漲幅達到161%左右,年均漲幅超過10%,超過了市場平均月租金漲幅兩個百分點。
“北京讓人向前看。房租低對年輕人來說太重要了。有時候沒有壹根稻草,他們可能會有勇氣在北京繼續奮鬥。”10年前住地下室,現已成為壹家服務於金融企業的公關公司高管的吳女士說。
在北京每套房至少要有3個人。
任何壹個業內人士都可以說,支撐房租上漲的重要因素是北京的人口壹直在增長。截至2015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達到21.7萬人。
相應的,官方統計市場上的存量房有600多萬套。
如果對比這兩個數據,妳會發現每套房至少要有3個人;如果這三個人是租客,不屬於壹個家庭,就定義為“合租”。
在5月6日的國新辦吹風會上,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住建部對16個外來人口較多、租房需求較大的城市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目前以出租中小戶型為主,50平米以下約占75%,合租比例達到50%。因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出了壹系列政策來增加存量,包括允許對房屋進行翻新。
雖然值得向往,但是住在合租的房子裏,能表演《歡樂頌》嗎?
在北京,沒有壹個機構能說清楚有多少人在合租,有多少房子在接受合租;相應的,因為太多人“合租”,變成“群租”,各種安全隱患就出現了。北京出臺政策,從多個渠道制止和打擊,希望減少群租引發的火災、盜竊和房屋安全隱患。
如果以年齡特征來區分的話,在北京所有租房人群中,80後已經成為當前租房人群的主流,並且不斷呈現出年輕化的特征。據我愛我家統計,與2005年相比,2015年30歲以下租房人群占比從32.2%上升到55.7%,尤其是30歲以下租房人群占比變化最大,而30歲以上租房人群占比隨著結婚、買房、改善生活而逐年下降。
“年輕人的自我保護和安全意識比較薄弱,這也是我們在管理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城六區壹位居委會工作人員說。
住建部的消息壹經發布,雖然有明顯的增加供應可能降低租金的利好消息,但包括中介在內的多個部門都表示希望政府劃清“合租”和“群租”的界限。
與此同時,增加壹套房出租房數量的實驗壹直在進行。各個地方出租房屋的中介都在推“N+1”模式,即除了“N居室”之外,再用隔斷隔出壹個額外的房間,然後根據不同房屋的面積、朝向、是否有獨立衛生間來制定不同的租金價格。
“這其實就是打擦邊球。我們希望政府也能界定更詳細的政策,如消防、防疫、個人隱私等。細化到鎖、通風、消防通道等。”壹家大型連鎖中介的副總說。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5-13。目前的購房政策請參考實際情況。)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