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做新手媽媽的時候,因為經驗不足,追求完美,再加上懷孕的辛苦和經濟壓力,不想生二胎。還好老公堅持要二胎,讓我在自信和自我成長中享受到了做媽媽的成就和快樂。
現在育兒文章滿天飛,不同論點和觀點的文章隨時可以看到壹篇接壹篇。似乎每個人都有道理,但互相排斥的做法和想法往往讓父母既焦慮又擔心。這樣教他們是為了幫助他們的孩子嗎?還是會傷害他?
兩個兒子現在分別讀高壹和高三,是很多家長反感的青春期孩子。有些家長回過頭來看,覺得嬰兒期的孩子和青春期的孩子比起來,什麽都不是。原來那時候的孩子真的是天使,青春期的孩子是惡魔。
真的是這樣嗎?在冰山和火山之間跳躍的孩子是惡魔嗎?還是小精靈?
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反抗父母。除了宣告自己的獨立,更重要的是證明自己在成長。如果孩子在成長,但是家長沒有和孩子壹起做出調整,當然會覺得孩子叛逆,不聽話,不可愛,忘恩負義,甚至可惡。
但這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
孩子會長大,父母自然要隨著孩子成長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做法和心態。他們不能總是用老劇本要求已經長大的孩子照常表演。這太不現實了!
推薦閱讀:尚瑞君訪談:成為母親後,女性以光速成長。
回想壹下給孩子拍照的場景。當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妳應該給他們拍照。沒有妳的教導,孩子們自己也會不斷地為妳變換姿勢拍照,他們會想辦法看看妳能不能拍好。那時候他們真的很可愛。但現在,當妳拿著手機或相機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他們往往會說別拍了!不僅語氣不好,甚至可能會給妳臉色看。妳把壞掉的blx撿起來,就想把它變成捅孩子的武器,罵孩子沒心沒肺,忘恩負義?
孩子會長大,父母也會相應改變。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和隱私,在處理與孩子有關的事情之前,先詢問孩子的意願。成長中的孩子可以討論,但不能隨意控制和幹涉。
父母和孩子是註定要生活在壹起、學習在壹起、成長在壹起的家人,而不是互相仇視、互相折磨的敵人。
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讓教育事半功倍。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說的越多,孩子就越容易反感。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留下自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生活總是這樣,沒有永恒的美好和順暢,就像養孩子也不總是理所當然。但是,當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它就像是生活的錨。即使孩子在成長到青春期時偶爾會有抗議和挑釁,也能很快穩住家庭生活的腳步,讓孩子把精力用在培養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上,而不是反抗父母。
開學第二天,初三的大兒子完成了第五冊的模擬考試。他回家後說:“媽媽,我感覺我語文考得不太好,因為我昏昏沈沈的!”我說:“沒關系!考完試放松壹下就好!”他問:“要不要先回答?”我說:“妳可以先回答不;寫錯了,改正!」
飯後,他對著答案嚎啕大哭,感覺自己犯了壹些不該錯的錯誤,可能只有五個A4,五個+。我說:“考不好我就難過是吧?””他說,“是的!我說:“那妳就難過吧,想想妳上次考4A1B十加是怎麽走出那種抑郁的!孩子長大到現在,自己經歷了很多事情!有時候與其和他壹起分析壹些大道理,不如從自己成功面對挫折的經歷中提取能量來治愈自己。我摸著他的頭,讓他和他壹起感受媽媽的支持和力量。
推薦閱讀:開學第壹天摔倒的悲劇!孩子不表現出來就沒有陰影嗎?
“我們是壹家人”,在壹起的信念會互相幫助,互相支持。會讓家人互相欣賞,互相配合。這是我的《優雅教育:傾聽、陪伴、愛,教妳讀懂孩子的心》壹書中壹直傳達的信念。當家人能感覺到我們是壹家人,能在壹起好好相處,好好溝通,很多問題就不是大問題了!
育兒要越來越順,而不是孩子越大越累。父母壹定要安定自己的心,讓家成為孩子的避風港,讓生活中的好習慣成為父母和孩子的錨。在孩子成長茁壯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是無微不至的規勸和呵護,讓他放下束縛,坦然成長。祝福每個家庭都能找到幸福的相處模式!
尚瑞君的愛情?聽著。心授權轉載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