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構建科學應急的五大支撐體系

如何構建科學應急的五大支撐體系

(壹)加快完善應急管理領導指揮體系。

堅持“統壹指揮、高效運轉”的原則,明確市政府是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行政領導機構,在市長的統壹領導下,研究部署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分管市長按照工作分工和在市內的相關非常設機構,分別負責相應類別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日常工作機制。

市政府應急辦是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主要承擔預案管理、綜合協調、宣傳、教育和培訓等職能。市政府相關部門是市政府應急管理的工作機構,負責相關類別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承擔相應類別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職能,履行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處置、專項應急預案、信息報送等日常工作。鄉鎮黨政辦公室是應急管理的日常辦事機構,落實若幹名專(兼)職人員。各部門要明確壹個內設科室(室)是應急管理的職能科室(室),明確專(兼)職人員。村、社區、企業、學校等基層單位也要結合“多員合壹”,落實相應的專(兼)職人員。

(三)建立健全應急指揮系統。

市政府應當建立功能完善、網絡健全、平戰轉換的應急指揮中心,負責處置重大和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及戰時應急行動。為及時有效指揮和適應特殊需要,建立機動(現場)指揮平臺和預備指揮平臺(暫設在市人防辦);建立健全5個指揮中心,負責處置全市壹般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即:社會治安應急指揮中心(設在公安分局),集中處理全市治安突發事件,承擔政府應急指揮中心職能;自然災害應急指揮中心(設在防汛抗旱指揮部),集中處置全市自然災害;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設在衛生局)集中處理全市公共衛生安全突發事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指揮中心(設在安監局),集中處置全市生產安全突發事件;城市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設在建設局)集中受理和處置城市基礎設施、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方面的突發事件。

(四)不斷完善各級應急預案管理體系。

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市政府應急辦負責完善全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市有關部門負責完善相關市級專項應急預案;城鎮、開發區等。負責完善本地區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同時,各鎮、各有關部門要督促落實本轄區、行業、村(社區)及下屬部門、單位、重大活動的預案完善工作,逐步形成相互銜接、完整的應急預案體系,並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及時修訂完善預案。

(五)充分發揮應急管理專家和專業人員的作用。

根據不同類型的突發公共事件,組建應急管理專家組織,建立專家信息庫。運用現代應急管理理念,積極發揮各類專家學者和專業技術人員在信息研究、決策咨詢、應急處置和科學應對中的作用,做好事件發生前的專業指導和預防、事件發生時的專業支持和專業救援、事件發生後的專業鑒定和專業評估,不斷提高應急管理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及時性。同時,要重視應急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打造壹支高素質、技能型、管理型的應急管理隊伍。

(六)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該市建立了以公安消防、武警、預備役部隊、民兵和醫務人員為主體的應急救援隊伍,切實加強危化品、礦山、交通、建築等高危行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並進壹步整合,形成應急救援聯動機制。各鎮、各部門要建立與其管理職能相匹配的應急救援隊伍。鄉村、社區、學校、企事業單位也要建立與其生產服務相聯系的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逐步形成以骨幹隊伍為主體、各類專業救援隊伍為基礎、事發現場應急救援組織為依托、群眾和社會誌願者組織為輔助、國防動員力量為支撐的應急救援隊伍網絡。

(七)規範和完善預警信息系統。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通信手段,不斷規範和完善應急管理信息網絡;以“壹平臺五中心”應急指揮機構信息系統為重點,加強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甄別和跟蹤監測。做好氣象災害、地質地震災害、易發事件和事故以及重點地區、重點部位、重要機構和重要基礎設施的監測和信息報送工作。多渠道設置規範直觀的預警標誌,加強暢通信息預報渠道,不得隱瞞、謊報、緩報、漏報、錯報信息。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和完善值班制度和信息報告制度,實現預警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及時準確的信息發布制度。

(八)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市級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制定相應的突發公共事件行動預案,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完善的信息數據庫和分析處理系統,切實加強應急保障。市經貿委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物資和能源應急保障;民政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受災群眾的緊急救助工作;市人防辦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保障;市科技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科技應急保障;市交通局負責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道路運輸應急保障工作;市財政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財政資金的應急保障;市公安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治安維護和交通管制應急保障;市環保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汙染監測的環境保護應急保障;市衛生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中醫療衛生和人員救援的應急保障;市建設局負責突發公共事件中公共設施的應急保障;市無線電委員會負責突發公共事件的信息和通信應急保障。各鎮及相關部門和單位平時要做好必要的準備,確保急用。

(九)加快制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

根據上級減災規劃,編制我市城市防災減災總體規劃和預防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專項規劃,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科學制定城市安全標準,優化城市建設規劃;合理布局重點建設項目和重要市政設施項目,有效控制危險源、汙染源、災害點和事故多發點,避免突發事件的次生和耦合。優先安排城市防災用地,加強疏散基地建設和管理,逐步推進應急管理、應急處置等各項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

(十)加強應急資金管理。

建立市應急管理專項資金,將專項資金納入市年度財政預算,重點用於應急管理日常工作、應急演練、預案修訂、宣傳培訓等。;各鎮及相關部門也要列出壹定的專項資金用於應急管理。市有關部門應探索建立應急管理儲備基金,並根據財政收入增長情況適當增加,重點用於應急日常管理、急需救援、經濟補償和行政補償。財政、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應急管理資金使用的監督和評估。

(十壹)廣泛開展應急管理宣傳教育和培訓演練。

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開設宣傳窗口、教育專欄等多種渠道和形式,開展應急管理法律、法規、規章、預案、應急預案以及預防、預警、避險等常識的宣傳教育。要加強對各級幹部應急管理知識的培訓,增強應急管理意識,提高應急管理和指揮水平;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專業培訓,不斷提高應急救援的專業水平;在大、中、小學開設應急管理知識教育課程;廣泛開展以村、社區、家庭為基礎的預防救援工作,實施全民動員、社會參與戰略,增強社區和公眾應對能力,增強公眾安全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各鎮及相關部門要按照預案要求,有計劃地開展專項演練、合成演練和綜合演練,做好每次演練的總結評估、檔案收集和信息報送工作。市級相關部門專項預案演練原則上每年不少於1次;各有關單位也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各種預案的實戰演練,檢驗預案,鍛煉隊伍,磨合機制,教育群眾,確保戰時能拉得出、打得贏。

(十二)認真做好突發公共事件的善後和調查評估工作。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後,要及時組織受災地區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秩序。災後恢復重建要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堅持統壹領導,科學規劃,加快實施。完善社會捐贈、對口支援等社會動員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重大災害應急救援和災後恢復重建。要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調查評估體系,及時、客觀、公正地對事件發生和處置情況進行全面調查評估,通過調查評估總結經驗教訓,進壹步完善應急預案、應急處置體系和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