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現代營養缺乏癥

現代營養缺乏癥

?上圖為2014年中國兒童營養狀況。

營養是關系到人的身體素質的大事。營養的缺乏和過剩都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直接導致人口素質下降,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膳食營養狀況明顯改善,營養不良和營養不良患病率持續下降,但壹些與營養過剩相關的疾病如肥胖也在增加,所以目前我國居民面臨著營養不足和營養過剩的雙重挑戰。

?營養缺乏是指長期嚴重缺乏壹種或多種營養素,引起各種相應的臨床表現或疾病,如地方性甲狀腺腫、維生素C缺乏、缺鐵性貧血、幹眼癥等。分別由碘、維生素C、鐵、維生素A攝入不足引起。

?原發性病因是指單純營養素攝入不足,可以是各種營養素的綜合缺乏,也可以是個別營養素的缺乏。前者更常見。

?繼發性病因是指其他疾病過程引起的營養缺乏,包括除攝入不足外的消化、吸收、利用、需求等因素。

?營養不良或營養不良可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影響人的智力、行為、學習和工作能力,而較好的營養狀況可促進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增強成年人的體質,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許多營養缺乏癥是由於飲食中長期缺乏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從而對人體的體質和/或智力造成各種不可逆的損害。

1,飲食單壹:長期單純食用某種食物,會導致優質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等營養素攝入不足,引起各種缺乏。此外,當地的環境因素也會造成礦物質、碘、硒等壹些營養素的缺乏。

2.食物結構不均衡:有些經濟條件較好的人,每天只吃壹些動物性或高能量的食物,如肉、奶、面包、咖啡、酒精飲料等。因為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我患有維生素C缺乏癥。另外,素食或偏食、挑食的人,如不吃蛋、魚、肉、胡蘿蔔、洋蔥等,會減少壹些營養來源,造成營養缺乏。

3.過度食用精米和白面。大米和面粉的過度加工可使其中的硫胺素損失率達到90%,維生素b2、煙酸和鐵的損失率可達70%~85%,因為這些營養成分集中在麩皮、米糠和胚芽中,過度精細加工會使大部分流失。

4、烹飪過程中營養成分的破壞和流失。不合理的烹調方法,在烹調過程中,由於溫度過高,加熱時間過長,食物中的維生素A、C、E、B容易被破壞。當食物在水中煮沸時,壹些礦物質和水溶性維生素往往會溶解在水中並傾倒,這將導致人為營養不良的發生。

5、個體生理因素,營養素的吸收也受個體營養狀況和生理條件的影響。如果缺少某種營養素,身體的吸收效率就會提高,反之亦然,比如鐵、鋅。

6、食物因子幹擾素。天然食物中有幹擾營養物質吸收利用的物質,如茶、咖啡中的多酚類物質限制鐵的吸收,草酸限制鈣的吸收,纖維素限制維生素和維生素前體蘿蔔的吸收,樹脂限制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營養素之間也存在相互拮抗作用,如蛋白質過多會影響鈣的吸收,鈣過多會限制鐵和鋅的吸收,鋅過多會限制銅的吸收。

7.腸道功能性疾病及藥物的影響:胃腸功能性疾病或消化酶分泌減少,會嚴重影響食物的消化,使脂肪、碳水化合物、肽類、氨基酸,甚至維生素、無機鹽等無法吸收。藥物可直接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如磺胺類藥物可拮抗葉酸,抑制其吸收。新黴素和秋水仙堿引起絨毛結構缺陷和酶損傷,使脂肪、乳糖、維生素b12和無機鹽吸收不良。

?營養物質的流失有時是身體各種損傷的結果。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腫瘤、寄生蟲、月經過多、分娩、腎外傷和血吸蟲病等均可加速缺鐵性貧血的發生。身體其他部位的外傷或出血會導致鐵流失的增加。

營養不良的診斷可與疾病的發生過程相結合,營養師可通過詢問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人體測量評價、生理生化分析及臨床表現。

1,頭發?蛋白質和能量營養不良時,頭發顏色變暗,發質變細、變幹、變脆。嚴重不足時,頭發容易脫落,發根容易斷裂。

2.眼睛?維生素A缺乏常出現麻點,是角膜外結膜上的白色或淡黃色斑點,直徑約為65438±0㎜。維生素b2缺乏導致角膜周圍結膜下血管充血,外眼角變得濕潤發紅,害怕光線、煙霧或灰塵的刺激。

3.皮膚?維生素A缺乏的皮膚癥狀是毛囊出現角質化丘疹;維生素c缺乏也會產生毛囊癥狀,但表現為毛囊周圍充血腫脹,特別是伴有出血點。煙酸缺乏引起癤子,典型癥狀是暴露的皮膚和受壓迫的皮膚增厚、幹燥,出現紅斑。

4.口腔?是對營養缺乏最敏感的部位,但表現很專壹。比如口角炎就是維生素b2缺乏的癥狀,還有就是舌頭乳頭肥大。乳頭萎縮有時與煙酸缺乏或缺鐵有關。營養缺乏對舌色變化影響很大。像牛肉壹樣的鮮紅色表示煙酸缺乏,維生素b2缺乏則為紫紅色。

5.牙齒?齲齒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隨著膳食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增加而增加,隨著氟和磷的攝入充足而降低。嬰幼兒營養缺乏常導致出牙時間延遲,出牙位不佳。

6.脖子?碘缺乏引起的甲狀腺腫很容易通過檢查和觸診確定。

7.神經病?許多營養缺乏癥有神經癥狀;如維生素b1缺乏伴有周圍神經衰弱和感覺異常;維生素b6缺乏導致嬰兒驚厥;維生素b12缺乏可引起脊髓亞急性變性;有精神癥狀的麻風病。

營養缺乏的治療要針對病因,補劑要適量。在營養學家的指導下,全面考慮營養素之間的關系,循序漸進,充分利用各種食物補充營養素的不足。

1,營養缺乏癥的治療要針對病因,繼發缺乏時要註意初級治療。原發性不足還應考慮去除影響攝入不足的因素,為補充食物或營養素創造條件。營養治療應成為整體治療方案的組成部分,與其他治療措施相互促進、相互補充。

2、治療營養缺乏性疾病使用的補充劑要適量,不必使用過高的治療劑量或維持劑量,尤其是有毒副作用的營養素。不同年齡、不同情況的患者要區別對待。最好根據臨床癥狀和生化檢查結果來決定。

3.在治療營養缺乏性疾病時,不僅要考慮營養物質的主要缺乏,還要從營養物質之間的關系全面考慮治療方案,以達到患者恢復到營養狀態合理的健康水平。比如蛋白質和能量營養不良的治療,除了蛋白質,能量和維生素也要相應補充,否則蛋白質無法有效利用。

4.營養不良的治療應循序漸進,不宜突然用高能蛋白質飲食治療嚴重的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因為機體長期不足後,胃腸道等器官的功能處於萎縮和降低狀態,不能適應突然的超負荷。

5.營養缺乏癥的治療壹般要充分利用食物,準備適合疾病特點的食療。當患者進食困難或意識不清時,可考慮應用均質飲食或必需飲食。當必需飲食仍不能滿足需要時,可考慮靜脈高營養,待患者病情好轉後盡快恢復正常飲食治療。

6.壹般營養缺乏性疾病的治療必須堅持壹段時間,因為它的效果是緩慢的。效果要以患者營養狀況總體恢復、臨床和亞臨床癥狀消失、抵抗力增強等客觀指標為依據。

註:文中圖片均取自網絡。

參考資料:

中國大眾營養教科書版

如果妳有任何關於營養的問題,請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