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克勞迪婭·m·戈爾德——傾聽讓孩子健全人格讀書筆記(再版)

克勞迪婭·m·戈爾德——傾聽讓孩子健全人格讀書筆記(再版)

如果把父母當成壹種職業,那麽和其他職業相比,養育壹個孩子真的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健康、優秀地成長。當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壹些問題的時候,我們看到孩子掙紮的樣子,往往會覺得很受傷。作為父母,我們很恐慌,不知道該怎麽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同時讓自己的內心變得踏實和輕松。

在經歷了很多彎路之後,我們終於明白,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忽略了壹件事,那就是學會傾聽。美國兒科醫生克勞迪婭·m·戈爾德(Claudia M. Gold)博士認為,所有“問題行為”的背後都隱藏著孩子不被理解的感覺。如果不花時間去回應孩子,只回應孩子的行為,這是對孩子感情的壓制,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巨大的影響,為孩子的未來留下巨大的隱患。

Gold博士通過生動的故事和專業的研究,在《傾聽,讓孩子健全人格》壹書中指出,壹次短暫的傾聽,可以讓情感關系發生巨大的變化。當父母學會真正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就有機會幫助孩子和我們自己度過難關,培養下壹代具有心理彈性和真實的自我。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本書,學習如何傾聽來實現孩子健全的人格。

01

父母為什麽要學會傾聽?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現在必須做點什麽,否則孩子長大就來不及了。當我們拿這些想法去管教孩子的時候,發現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書中,作者警告所有的父母,正是因為父母沒有努力理解他們的孩子,才導致了許多育兒問題。所以,每個家長都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長需求,這樣才能養育出壹個健康的孩子。

因為傾聽是壹種用愛說話的能力,當我們學會傾聽的時候,就能挖掘出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意義。我們也會明白,孩子看似叛逆的表現,其實只是壹種表達,傾聽可以重新建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系。

作者曾經接待過壹個來訪者,安吉拉,她的兒子邁克爾4歲。這個四歲的孩子經常發脾氣。

事實上,邁克爾從出生起就很難照顧,他經常緊張,難以安撫。邁克爾兩歲不想洗澡的時候,安吉拉開始生氣,粗暴地抓住兒子的肩膀,用力搖晃。

事後,她對自己的行為感到非常羞愧,但當兒子不聽話時,她又忍不住生氣了。她覺得兒子太不配合,讓她不堪重負,因為她除了難以照顧的兒子,還要負責照顧兩個妹妹。

安吉拉擔心孩子是否有焦慮癥和強迫癥。

但在作者的引導下,安吉拉緩解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她試著傾聽孩子的心聲,和他們友好相處,開始享受和他們在壹起的時光。

因為母親壓力大,不認真聽,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就隨便貼標簽,和孩子相處的模式就會往越來越差的方向發展。孩子的行為也會因為大人的不理解而越來越差。所以,家長要想減少和孩子的溝通障礙,壹定要學會傾聽。

那麽具體應該怎麽做呢?

首先,傾聽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以及保持冷靜的能力。

當妳第壹次成為父母的時候,往往會很著急,但即使這樣,也不要把精力放在如何熬過這壹天,從來不去想如何解決問題。耐心細致地關註孩子,隨時應對發生的事情。

其次,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感受,正確面對孩子不成熟的情緒,不要隨意貼標簽。我們要明白,孩子大腦中負責情緒管理的區域並不成熟,他們做出的壹些行為是正常的。

最後,要認識到孩子的沖動叛逆是自己的溝通方式,家長要學會正確對待。

年幼的孩子會哭,青春期的孩子會叛逆,這是成長過程中很正常的壹部分。但當孩子的行為觸及父母的敏感點時,父母就無法保持頭腦冷靜。所以也可以說,孩子的沖動往往伴隨著父母的疏忽。當他們沒有被關心的時候,他們無法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會出現沖動的行為。我們關心他們的方法是先學會傾聽。

被關心和傾聽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獨立自強,勇於探索世界,善於與人合作,即使遇到挫折也依然能夠給予他人同情和幫助。

02

兒童叛逆和失控行為背後的真相

有人認為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因為生病或者某種障礙,所以需要服藥。作者在書中提到,這種觀點是壹種偏見。孩子有壹些叛逆或者失控的行為,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傳遞信息。資料上說他們內心也有壓力,需要父母的關註。

所以,筆者提醒大家,家長不要總覺得被孩子迫害,而應該端正心態,積極面對孩子身上出現的壹切問題。當我們有機會用心傾聽孩子時,我們會發現,逆反行為其實是孩子表達情感的壹種溝通方式。這種行為的背後,隱藏著孩子不被理解的感情。

六歲的瑪吉曾經是壹個聰明的小女孩,但最近她拒絕自己上床睡覺。媽媽覺得她有點叛逆。她帶女兒去做了情感咨詢,在情感咨詢師的幫助下了解了真相。

瑪吉有壹個經常喝酒的父親,這個父親在她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不負責任地離開了家,拋棄了瑪吉和她的母親。他也時不時去看望女兒,但每次出現,他總是喝得醉醺醺的,大聲說話。

咨詢師分析,瑪姬不肯自己上床睡覺,和她父親來看她有很大關系。她爸爸帶給她的壓力,讓孩子內心沒有感受到善良和溫暖,反而害怕。

瑪吉的叛逆行為得到了母親的理解,母親也清楚地看到了女兒的需求。所以我在瑪吉睡覺前陪著她,給她講故事,讓她內心感到安全。同時,她還和父親協商,不要在女兒喝醉的時候去看望她。當媽媽做了這些事情,瑪姬的叛逆行為就停止了。

可見,孩子其實對父母之間的情感聯系有著強烈的需求。每個人在抑郁的時候都需要關心和安慰。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如果家長只是壹味的懲罰,或者把孩子鎖在房間裏,不去關註,不去傾聽,不去安慰。如果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做出與父母對抗的事情。

所以,當孩子不可避免地出現壹些逆反行為時,家長應該這樣做。

當面對待孩子。不要把壹個失控的孩子單獨放在家裏。這樣達不到讓孩子好好反思的效果。反而會讓他們有被父母拋棄的感覺。

面對面的管教可以讓孩子明白他所做的是不可接受的行為。父母可以讓孩子坐在前面,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先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安慰和理解,這樣更容易說實話。同時在情感上覺得自己沒有被拋棄。

還有就是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生氣的時候,盡量讓自己保持冷靜,比如看著窗外轉移註意力,或者深呼吸。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壹個觀點。她說,孩子憤怒的情緒和失控的行為都是壹種溝通方式。如果父母利用好這個機會去傾聽和了解孩子,就能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幫助孩子,而不是只想控制他們。

有研究表明,發現父母因工作繁忙、父母感情不好或分居、離婚、家庭暴力等不良童年經歷而忽視孩子,會對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問題產生影響。如果這些經歷逐漸積累,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出身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所以,當孩子出現逆反行為時,作為父母,我們要做自我檢查,看看家庭環境是否健康、有愛,有沒有影響到孩子。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盡力為孩子提供壹個溫暖舒適的家庭環境,確保他們健康成長。

03

陪伴孩子有效傾聽

作為壹名兒科醫生,筆者通過多年的臨床發現,追溯其家庭背景和成長史,發現兒童在成長到青春期時的壹些行為問題來自嬰兒期。所以她在書中告誡父母,聽力要從嬰兒期開始。隨著孩子壹天天長大,家長要壹直聽下去。

當壹個孩子出現壹些不好的行為時,我們不應該問孩子怎麽了,而應該從另壹個角度思考如何幫助孩子。有兒童專家指出,如果親子互動質量高,孩子的大腦發育就會好,思維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會變強。

其實親子互動最好的方式就是傾聽,養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求父母有效傾聽。

那麽如何才能有效傾聽呢?筆者建議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首先,壹定要反復聽。

珍妮特有壹個三歲的兒子,名叫諾亞。諾亞兩歲前是個隨和快樂的孩子。就在他的小弟弟快要出生的時候,珍妮特發現他的兒子和以前大不壹樣了。他經常犯錯,對他剛出生的弟弟很粗魯。家裏每天都有爭吵。

媽媽珍妮特非常難過。她想和以前壹樣和兒子親近,兒子也能開心每壹天。看來問題的關鍵是因為家裏有個小哥哥。珍妮特之前沒有和諾亞溝通,沒有讓他做好準備。

諾亞兩歲後開始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但他的父母因為哥哥太忙,在情感上忽略了諾亞,導致了他的叛逆行為。珍妮特試圖聽諾亞多註意他,慢慢地諾亞發脾氣了。

但是壹年後,諾亞又發作了,在家裏發脾氣,因為他媽媽珍妮特又懷孕了,他們需要買壹套更大的房子。如果他們想換住處,諾亞就會面臨轉學的問題。所以,當她的兒子發脾氣時,珍妮特不再試圖與他講道理,而是試圖向他表達愛意和安慰。

的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不斷面臨新的發展階段。當孩子在成長中遇到挫折時,壓力可能會讓他們的問題再次出現。這就需要家長反復聽孩子的話。

聽的方法很簡單。不要和他講道理,盡量表現出愛和安慰,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和孩子商量事情。新的問題必然會出現,父母的每壹步都需要耐心和敏銳的傾聽。

二是認真聽講。

書中提到了壹個老師聽課的例子。老師夏洛特和壹個正在畫畫的四歲男孩在壹起。畫畫時,他停下來看著老師。很明顯,他想要老師的鼓勵和表揚。於是夏洛特笑著說:“我發現妳的畫裏有很多藍色。”小男孩回答說,這是奶奶家附近的食堂,那裏有座橋。

然後小男孩拿起壹支棕色的蠟筆說:我來給妳畫。就這樣,在畫畫的過程中,老師不慌不忙地和孩子說話。她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認真傾聽孩子的對話,提供全心的陪伴。

父母應該像老師傾聽學生壹樣傾聽孩子,因為認真傾聽意味著用心觀察,與孩子互動。

最後,要合理安排時間傾聽。如今,生活節奏很快。大家工作忙,壓力大,經常感覺時間不夠用。但即便如此,家長也要抽時間陪孩子。

家長在合理安排和孩子在壹起的時間時可以靈活壹些,陪伴很重要。因為即使是孩子,也需要壹段時間的支持、傾聽和理解,他們想要父母更多的愛。

妳不妨試試以上三種方法。當我們陪著孩子有效傾聽時,妳會發現和孩子的關系更近了,妳會看到孩子明顯的變化。

04

父母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最直接的心理表達方式。當孩子在值得信賴的大人懷裏感受到溫暖的愛時,他的大腦和身體也會得到滿足。專家說,如果孩子在生命的最初幾年沒有建立這樣的神經通路,長大後就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作為父母,也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肢體語言。

七歲的阿德裏安被診斷患有多動癥,但當他每天早上被允許騎著滑板車進入幼兒園時,他的註意力和接收信息的能力明顯提高了。

當海倫三歲的兒子亞瑟在哭泣時,當海倫抱起他時,亞瑟的呼吸會放松,因為哭泣的肌肉會放松,最後他會輕輕地依偎在她的懷裏。因此,作者在書中總結道,如果我們想把孩子作為個體來傾聽,就必須傾聽他們的身體。

為了傾聽孩子的身體,父母必須有壹個平靜的身心。心情不好,就無法清晰思考,更談不上清晰判斷。

米雪兒是個敏感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她經常用手捂著耳朵轉圈跑,因為學校太吵了。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有點懷疑,建議父母帶他去做自閉癥評估。然而,他的父母註意到米雪兒只在面對壹些刺激時特別敏感,他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所以父母做了壹些有意識的努力,讓女兒接觸到她能承受的環境。現在米雪兒已經成為壹名天才的音樂家和壹名優秀的學生。

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行為和肢體語言背後的原因,因為孩子之間是有壹些感知差異的。孩子對皮膚接觸、溫度、聲音、圖像的敏感程度會有所不同。所以,筆者提醒大家,在那些脾氣暴躁、固執己見的孩子背後,通常都有各種各樣的感性問題,只是有些家長沒有發現,沒有刻意去傾聽他們的肢體語言。

傾聽每個孩子的身體,就是要綜合考慮孩子的優缺點,決定哪種運動能起到作用,什麽時候運動,怎麽運動。這些家長應該考慮壹下。

05

傾聽孩子是父母成長的開始。

為了正確的聽孩子說話,父母應該有正確的姿勢:緩解自己的悲傷,滿懷希望的聽孩子說話。

壹位年輕的母親卡羅爾(Carol)找到作者,向她傾訴說,她五歲的女兒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掙紮,因為她沒有吃好。當作者安慰卡羅爾:我知道妳真的很愛妳的女兒,很在乎她。卡羅爾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情緒有點失控,聲音變得沙啞,眼淚壹下子湧了下來。

如果妳現在是壹位母親,我相信妳會和卡羅爾有同樣的感受。為了孩子,心裏真的有太多的委屈,真的為孩子付出了太多。

很多家長因為擔心和害怕,總是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怕孩子因為工作不好而受到影響,或者直接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孩子。心情每天都在自責和擔憂中,沒完沒了。

這本書的作者告誡我們,雖然擔憂是人之常情,但父母只有將孩子的擔憂和悲傷表達出來,才能將孩子視為壹個獨立的個體,實現真正的自我。

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需要不斷的照顧。但現實是,如果我們學會放手,在壹定範圍內給孩子相對的自由,孩子也會有獨立完成某件事的能力。所以父母需要找到孩子真實的自己。

其實撫養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自我療傷的過程。想要更好的聽孩子的話,就要讓自己的情緒放得下,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的行為問題。

那麽如何才能緩解自己的悲傷呢?正確的做法是先明白缺點是為人父母的壹部分。其次,當妳意識到孩子挑起了妳的情緒,妳要找壹個安全包容的環境來發泄妳的悲傷。最後,要正確面對那些痛苦的回憶。

當父母正視自己的失敗和成就時,我們也可以把孩子當成孩子自己,所以我們會滿懷希望地傾聽。

孩子遇到問題,其實家長心裏壓力會更大。即便如此,家長也需要培養足夠的耐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是壹個充滿很多發展變化的時期。家長不要直接給年幼的孩子貼上某種疾病的標簽,而要學會耐心傾聽和幫助孩子,找到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

對於父母和孩子來說,奮鬥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壹部分。當我們學會真正傾聽的時候,我們就有機會幫助孩子和自己度過難關,在壹次次的自愈中成長,在壹次次的自愈中培養健康快樂的孩子。

以上是這本書的精髓。

當我們成為父母的那壹天,我們的肩上就被賦予了養育孩子的責任。只有學會傾聽,才能成就孩子健全的人格。但是在我們學會傾聽孩子之前,我們必須先學會傾聽自己。

父母的壹個重要任務就是調整自己面對缺點時的焦慮。在我們成為父母之前,我們想過無數種可能,但是當我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才知道什麽是恐懼,什麽是擔心,什麽是崩潰。

慢慢的在經歷和教訓中,我們終於明白,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專心管教孩子。如果妳不好好照顧自己,妳就真的照顧不好妳的孩子。

如果妳不能很好的聽孩子的話,那麽妳的生活真的不堪重負。這不是妳的錯,畢竟生活艱難,成年人的世界誰都不容易。但是我們有孩子,對未來有更大的期待。我們應該脫離生活,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養育孩子。

讓我們壹起努力,傾聽孩子和自己的心聲,為孩子創造壹個溫暖、有愛、輕松、快樂的生活環境。同時,讓自己輕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