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本書:
《商業簡史》是劉潤2020年的另壹部力作。這本書講的是商業進化的方向,讓妳比別人先看到未來。知大勢者得天下,無論妳是企業家、管理者、創業者,還是生活在商業世界的普通人。閱讀這本書可以幫助妳看透當前的商業環境,了解未來的商業趨勢,讓妳成為在擇業、就業、創業中最會選擇、最會跟風的魚。
這本書有七章,解釋了四個主要的商業問題:
第壹,什麽是商業?
二、商業為什麽能進步?
3.生意從哪裏來?去哪裏?
第四,我們如何跟風?
作者以準確的概括和清晰的思路,將鋪天蓋地的商業歷史梳理成交易成本和網絡密度的起伏,讓妳有壹個紮實的框架,深入淺出地理解商業的底層邏輯。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
商業的起源在於交換。王二以種水稻為生,張三擅長養雞,朝子會織布。當有壹天他們的米、雞、布越來越多,消化不了的時候,就想把自己的東西和別人交換。這時商業的雛形就建立了,他們交換的產品就叫做商品。
商人的本質是中介。每個人手上都有多余的物品,卻找不到交換的對象。這時,商人的角色就出現了。商人的使命是促進商品交易。他們利用信息不對稱和信用不傳遞來賺取差價。
所謂信息不對稱,就是我知道的進貨渠道,妳不知道或者我找到的賺錢渠道,妳不知道。
這種情況直到現在依然存在。仔細想想我們的房產中介、婚姻中介、職業中介是不是典型的信息不對稱操作。
只要他們有大量的人事需求信息,就可以利用這些信息賺取費用,養活自己。
最常見的就是壹二線城市進貨,四五線城市買賣的商人。
比如服裝行業,如果妳去生產衣服的廣州、杭州,按斤賣也不奇怪,但是在四五線的小城市,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
所謂信用不傳遞,就是離我越遠,我越不信任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在熟人圈子裏做生意。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最突出的就是銀行業。
仔細想想銀行的錢從哪裏來。
支付低利息,從普通人那裏籌錢。因為它有國家背書,老百姓放心把錢交給它。
銀行的錢去哪裏了?
提高利率,貸款給中小企業主或有還款能力的買家。
銀行盈利的本質就是賺取中間的差價。
同樣的,
保險業也是如此,
向人民集資,為人民的風險買單。
保險的最終歸宿是用手中的錢去尋找投資項目。只要投資回報率高於年索賠額,就有生存空間。
回到我們普通人身上,
每個人都有熟人心態。給陌生人比給熟悉的人好。總覺得熟悉的人靠譜。
這也是商人喜歡廣交朋友的根本原因。
商業的最終趨勢是打破信息不對稱,不轉讓信用,降低交易成本。
近年來,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阿裏、JD.COM、滴滴、美團壹個個崛起,最根本的原因是科技的進步,取締了傳統的商業運作模式,逐漸拆除了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對稱的壁壘,商業越來越透明。
商人的最終目的是幫助用戶省錢。作為中間橋梁,商家最重要的是幫助客戶降低搜索、測試、談判、支付、運輸、售後等成本,讓用戶買得放心,用得放心。
滴滴為什麽這麽成功?我們來看看它在這幾個方面是如何運作的。
借助互聯網,滴滴重構了出租車的交易結構:
壹是開發壹個APP,幫助乘客和司機找到對方,降低尋找成本;
第二,提供出租車、順風車、快車、豪車等價格的壹鍵計算。,從起點到目的地,還有他們的車型,這就降低了用戶的“比較成本”;
第三,為每個司機建立檔案,減少“考試成本”;
第四,繁忙時段自動計算浮動價格,鼓勵更多快車、免費順風車加入運營,解決高峰時段打車難的問題,降低“談判成本”;
第五,通過綁定網上支付,降低“支付成本”。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阿裏、百度、騰訊、小米、美團等。抓住了趨勢紅利的大好機會,像火山壹樣爆發了。
他們為什麽能創造出如此難以想象的奇跡?
本質上都是崩塌時間的“信息交易平臺”。
他們的存在使得信息的交易成本陡然下降,信息不對稱崩塌,多少依靠信息不對稱生存的商人被取締,多少新的工作崗位被創造。
如果說互聯網是井噴般的巨大機遇,那麽萬物互聯將是洋流的下壹個方向。
萬物互聯的到來,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即將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目前不得不提米家APP的智能產品。
米家的100多個智能產品不需要自己手動開啟,根據外界環境獨立運行,方便舒適。
舉個例子,
家裏的室內溫度計可以檢測到室溫的下降,根據溫度變化自動開啟地暖;空氣檢測器檢測到PM2.5的增加,可以自動開啟新風機...
未來的壹切都將是智能的。如何迎接未來,順勢而為,值得我們思考。
業務的叠代歷史
在介紹業務叠代的過程中,我們來學習壹個新名詞:網絡密度。
壹般來說,就是交易節點之間“實際連接數”與“可能連接數”的比值。
商業的本質是交易,交易靠連接。連接越進化,網絡密度越高,商業文明越發達。
了解了“網絡密度”在業務進展中的作用,下面的介紹就很好理解了。
商業發展的歷史簡單來說就是:商業原始社會——小農經濟——線式商業——中心商業——全聯接商業。
原始商業社會是壹個與外界不相連的孤獨的“交易節點”。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社會形態,互不交流。網絡密度為0。
小農經濟是壹種男耕女織。大家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然後互相交易。此時,網絡密度逐漸從0變為5,表明了從原始商業社會向小農經濟的演變。
隨著商業密度的增加,兩個交易節點之間的連接初步形成了點到線的連接,線段商業應運而生,這是商業世界的第壹次真正進化。從此,世界上出現了壹群既不是生產者也不是消費者的人:商人。商人的價值就是成為壹個中間節點,連接生產者和消費者。
隨著商業密度的不斷增加,壹些交易節點因其天然的地理優勢、政策優勢和技術優勢而成為超級節點。這個不斷成長的“超級節點”將商業文明帶到了下壹個時代:中央商業交易。
今天,我們正處於“中央商業文明”的時代,中央商業文明利用其超級節點的優勢,減少甚至消除傳統商人所依賴的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美團的成功是因為它把自己打造成壹個超級節點,減少了餐廳和食客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滴滴的成功,是因為它把自己打造成壹個超級節點,減少了司機和乘客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58同城的成功是因為成為了超級節點,減少了用人單位和臨時工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妳看,
所有的發展都圍繞著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分久必合。
網絡密度的增加會帶來超級節點;網絡密度的進壹步增加將會淘汰超級節點。
互聯網時代正推動我們走向去中心化的商業。
新西蘭P2P保險公司允許每個人成為聯合創始人,並寫下這個“賠償組”的條款。只要其他參與者同意,閉環就可以完成,逐漸取代傳統保險的霸主地位。
我們身邊的水滴不也是壹樣的效果,彼此珍惜嗎?讓人們用最少的錢得到最大的保障。
去中心化商業的最終目的地將是完全連接的商業,我們稱之為商業世界的烏托邦。
商業的最終歸宿是不再需要商人。
我們如何跟隨潮流?
我們要明白,真正的利潤只是供需失衡帶來的短期紅利。交易結構壹旦出現競爭,供求就會在競爭中逐漸恢復平衡,紅利就會消失。
利潤來自於沒有競爭。作為未來的商人,我們要明白,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是做大做強的基礎,只有競爭少的地方才能盈利;越接近沒有競爭的地方,利潤越高。
賺到了紅利之後,就要趕緊挖自己的護城河,保護自己的地盤不被競爭對手侵占,保護自己的用戶不被搬出來。
當妳不小心被風口吹到天上去的時候,不要想我怎麽這麽厲害,要想我怎麽下來?用前期賺的錢提高管理效率,投資品牌價值才是重中之重。
壹個企業能否在世界上發展壯大,生存下去,取決於妳是否及時挖掘“護城河”。
所謂護城河,就是妳通過各種手段獲得的戰略優勢。
正確的姿態在於是否順應業務演進方向,抓住“紅利”;能否盡快挖好護城河,保住“利潤”?
護城河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1.無形資產,包括許可證和品牌
許可是我能做而妳不能做的,包括行政許可和專利許可。
品牌的價值體現在三個層面:理解、信任和偏好。
“懂”就是知名度,需要錢不斷打廣告,讓大眾廣泛知曉;
“信任”就是信譽,需要時間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這就需要商品質量過關;
“偏愛”就是忠誠,需要靠感情不斷維系。最好把產品和故事聯系起來,讓用戶想到某個場景就能想到妳的產品。
品牌可以說是妳遞給消費者的壹把刀:我要對不起,妳就用這把刀捅我。
2.成本優勢,包括規模和管理。
成本=(固定成本/銷售規模)+可變成本
降低固定成本(減少生產線的投入)
降低可變成本(降低原材料的采購價格)
增加銷售規模
如果妳真的覺得自己對業務演進的方向有清晰的看法,可以直接上規模,利用價格優勢把競爭對手嚇出護城河,擴大銷售規模,降低銷售成本。
降低管理成本
管理是永恒的護城河。如果說戰略是壹個宏大的決策,那麽管理就是每天的功課。
為什麽妳永遠學不會在海裏釣魚?
我們來看看海底撈是怎麽發工資的。
把壹部分工資發給員工父母,他們會鞭策員工。
海底撈如何給店長分紅?
答:獲得其店鋪利潤的2.8%。
b:獲得店鋪利潤的0.4%作為分紅。雖然小,但是店長也可以從他的徒弟店獲得3.1%的分紅,從他的徒弟店獲得1.5%的分紅。
作為店長,妳會培養妳的徒弟,鼓勵他在沒有老板監管的情況下開分店,因為徒弟的經營情況決定了師傅的年終分紅。
利益綁在壹起,還怕師傅對徒弟有所保留?
妳能做到,別人做不到,妳在成本上有優勢,管理帶來的成本降低永遠是深深的護城河。
3.網絡效應,包括用戶和生態。
用戶:用戶越多,用戶就越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運營商的“巨頭之爭”的實質是搶奪“用戶”的護城河。
生態:努力擴大用戶數量。當數字越過臨界點,就會變成壟斷。
平臺的總價值就是留住的人越多,平臺的潛力就越大,比如百合網,世紀佳緣網。
要搶占市場,必須依靠外力,讓大量資本入駐,保證資金充足。我們再想想美團和滴滴起步時的大量財政補貼,底層邏輯是否吸引用戶。
當然,打鐵還得自身硬,把自己的產品做得足夠好,讓用戶免費體驗,然後及時補貼,快速鎖定客戶。這才是鎖定客戶的正確方法。當然,這個環節的補貼要足夠多,足夠快,才能留住客戶。
4.遷移成本,包括習慣和資產。
習慣,想辦法讓用戶對妳的產品產生依賴,打造“習慣盒子”。
蘋果有專利的滑塊解鎖功能,直接把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分開。蘋果手機的用戶壹旦使用蘋果手機形成習慣,就再也不想用安卓了,只是因為使用方法不壹致,體驗不壹樣。蘋果挖了這個護城河,安卓手機很難吸引蘋果用戶。
資產,鎖定用戶,增加用戶遷移成本。
為什麽電信行業“攜號轉網”這麽難?
記住,商業世界的未來歷史最終是由引領潮流者書寫的。選擇妳的劇本,寫“妳的未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