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摘要
壹、企業復工前的疫情防控措施
(壹)建立機構。建立以企業主要負責人為第壹責任人的疫情防控領導工作組,形成應急響應、信息報送、安全防範等工作機制。
(2)制定計劃。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各項防控措施需要細化、責任到人,方案還應包括疑似病例出現後的應急處置預案。
(3)人員控制。詳細記錄14天內每個復工人員的旅行史、接觸史和健康狀況,形成調查臺賬並主動向當地社區報告;對已返廠或從重點疫區返回企業的員工,應檢查其到達時間,確保隔離14天,體溫正常,方可上崗。
(4)物資儲備。儲備口罩等各種應急和預防物資,滿足復工後的日常需要。
(五)實施隔離場所。安排單間和相對獨立的房間作為疫區返鄉人員的臨時隔離場所。
(6)培訓和健康教育。
二、企業復工後的疫情防控措施
(1)報告健康狀況。
(2)量體溫。
(3)戴口罩。
(四)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包括加強通風;使用合格的中央空調;進行預防性消毒;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5)加強企業內部員工管理。包括減少不必要的大型會議,會議人員間隔大於1米;不建議在食堂集中用餐或安排錯峰用餐;鼓勵員工開車、步行或乘坐班車;加強人文關懷。
第三,找到發燒患者的應對過程
當發現員工出現發燒(體溫≥37.3℃)、疲勞、幹咳、胸悶等癥狀時,應遵循以下程序:
出現癥狀的員工應立即停止工作,戴上口罩前往最近的發熱門診;出現癥狀的員工留在員工宿舍的,企業應當將其安排在預留的隔離場所;跟蹤員工診斷結果;及時調取疑似患病員工的行為軌跡,隔離頻繁接觸的人和物品;員工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應立即對與患者有過接觸的員工進行登記和調查,並配合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和疫點消毒等工作。當企業外部的感染者與員工有接觸時,通過記錄追蹤圈定企業內部員工的風險範圍。
四、企業集中隔離點的設置
有條件的企業要設立員工隔離區,對已返回疫情發生地深圳工作的員工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並對員工進行留驗。
(壹)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選擇條件
1.與企業辦公區、居住區有壹定距離或相對獨立,並能控制人員進出。
2.觀測點的住宿房間必須有獨立的空調系統和衛生設施,房間數應分開隔離。
3.有良好的通訊設施、上網設備和辦公設施。
4.全職常駐工作人員和常駐醫務人員(如果可能的話)。有足夠的後勤服務人員、相關的汙水和醫療廢物處理措施和足夠的消毒設施。
(2)誰需要被隔離?
1.從疫區返回人員,到達深圳後不到14天,但無固定住所。
2 .非疫區人員,但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
3.在其他情況下,企業自行判斷需要隔離的人員。
(三)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主要工作內容
1.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宣傳我市重點傳染病防治的政策措施和設立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的意義,取得從業人員的配合和支持。
2.建立健全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接收人員的登記、觀察、消毒、轉診、解除觀察等各項規章制度,對隔離觀察人員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健康教育。
3.實施醫學觀察時,應當書面或者口頭告知醫學觀察的理由、期限、法律依據、註意事項和疾病相關知識。
4.購置和儲備與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面積和消毒頻次相適應的消毒藥品、消毒器械和個人防護用品,做好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
5.詳細登記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與傳染病病例的關系、接觸時間、聯系方式、周圍人群是否患有該病、居住地址、身體健康狀況、聯系方式等具體內容。
6.每天早晚至少兩次為被觀察對象量體溫,並要求檢查其身體健康狀況,重點檢查其是否有發熱、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自覺癥狀和體征。
7.每天兩次定期開窗通風消毒,保持觀察點基本衛生,督促被觀察人參加體育鍛煉。
8.被隔離的觀察人員出現發熱、咳嗽、氣短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的,應當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並送至市內定點醫療機構診治。
9.員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後,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應對其居住的房間、去過的場所、接觸過的物品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