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開埠前後,外國傳教士在煙臺城鄉開展的傳教活動是西方國家入侵煙臺和內地的壹個重要方面。他們以教會為據點,配合本國政府進行經濟文化侵略。起初在煙臺傳教的有基督教和天主教兩大流派,其中基督教又分為長老會、內地會和浸信會。1855年,基督教長老會的英國傳教士魏夫婦赴煙臺同盛港傳教,這是外國傳教士在山東最早的傳教活動。煙臺開埠後,美國長老會牧師麥家和傳教士郭賢德於5438年6月+0862年10月+65438年+0864年來到煙臺。他們先在諸暨居住,後在玉皇頂建教堂,並於1866,1926年5月成立煙臺長老會。到1913,教會發展了1000多名會員;到1936年,基督徒的人數已經上升到3700多人。煙臺開埠後,基督教各派在煙臺建立的教會主要有:基督教浸信會、毓皇頂中華基督教會、基督教東山教會(大陸教會)、基督教青年會、基督教救世軍等。有大大小小的基督教堂和福音教堂20座,分布在煙臺各地。其中,基督教浸信會教堂最大,可容納700人。
天主教是煙臺的另壹大宗教。1868年,意大利天主教神父昂日路斯到煙臺傳教,並設立教堂。1886,瑪利亞進了煙臺海岸街的京之助聖母院。65438年至0894年,法國教士常明德在煙臺建立天主教東方教區,任首任主教,主管山東省登來青路三十余縣的傳教活動。1924年,山東東街教區更名為煙臺教區,轄鄧州、萊州、青州三地,信眾約25000人,其中煙臺1300人。當時巴黎聖母院方濟各會的修女也來到煙臺,建立了尼姑庵。到20世紀30年代末,煙臺有三座天主教堂和三座修女院。
天主教傳入後,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宣傳自己的教義,發展自己的信徒,教士們在傳道、布道的同時,還興辦了大量的社會事業,如中學、小學、孤兒院、醫院、圖書館、刺繡廠、菜園等。
煙臺開埠前,除了銅山、海陽、西河、商城等壹些村落外,具有城市萌芽性質的地方只有兩處。壹個是“岐山千戶防臺”,俗稱“鎖城”。墻體全部為磚砌,高7.33米,厚6.67米。城市面積約79600平方米,城市周長1公裏以上。城內有四個城門,即東門寶德,西門宣化,南門福祿,北門朝崇。城市周圍有護城河,寬11.67米,深3.33米..另壹個是在天後宮附近,這裏東西向的街道有1多裏長,成千上萬的商人在這裏擺攤做生意。這兩個地方不壹樣。前者有城無市,後者有城無市。在這兩個地方之間和每個村莊周圍,都是田地和農田。
自從8月煙臺港對外開放,1861,大量的大陸勞動力開始流向沿海,在煙臺生活。這是煙臺城市崛起和發展的基礎。據統計,開埠後10年,從事各行業的總人數已達30000多人,其中外國人250人。在這3萬人中,從事港口活動的人占從業人員的40%,主要是舢板和港口裝卸工人。其他行業如商業占29.6%,客棧占7.6%,海關和衙門從業人員占1.1%,洋行和本地從業人員占0.7%,攤販占16.9%。可以說當時員工的活動主要是圍繞港口進行的。
開埠初期,煙臺城市的發展主要集中在煙臺山和天後宮的擴建上。煙臺開埠以來,最早在煙臺山上買地建領事館的是英國人。繼英、法、美、挪威、瑞典、德國、日本等國相繼在煙臺山設立領事館,洋行、銀行、郵局、教堂、醫院、學校、旅館、俱樂部紛紛在煙臺山腳下設立,領事館和洋人社團在這裏逐漸形成。
中國人民居住區位於天後宮周圍。煙臺開埠前,是煙臺的商品集散地。開埠後,煙臺港的大部分貨物都在這裏交易,這裏成了壹個貿易中心。商人和港口裝卸工人也住在這裏。根據當時的記載,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們爭相購買土地,建造了壹萬多座房屋。開埠三五年後,煙臺由荒涼走向繁榮。19年90年代,市區市場向西延伸,奇數山向南相連,形成了煙臺城市的最初雛形。
煙臺市的第二次大發展是在煙臺港東、西防波堤建設期間和建成後20年。
城市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城市人口的發展上。從煙臺開埠到1891,每年有500左右的移民定居煙臺。到1891,煙臺勞動人口***35000人,到1909年增至95000人,年均遞增。煙臺港東西防波堤建成後,來煙臺定居的人數增長更快。1922年是83000,1931年增加到131000,九年增加了48000,平均每年增加5000。
當然,我們不能把煙臺的人口增長全部歸功於煙臺港的建設,但港口的建設為煙臺改善了投資條件。1918至1932期間,有10家全國航運企業落戶煙臺,船舶50余艘,噸位約8萬噸。民族工業的興起以南洋華僑張弼士創辦的張裕葡萄釀造公司為標誌,卷煙業、電力業、火柴業、面粉業、制皂業、棉紡織業、五金業、制膠業、發網業、花邊業應運而生。這些產業成為煙臺民族工業早期發展的主體。到1933,工業總資本為459.6萬元,工業總產值為7.338+0000元。港口與港口民族產業的相互促進和發展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吸引更多的人定居煙臺。
隨著人口的增加,煙臺的地理範圍也逐年擴大。以煙臺山為中心,向東、南、西三個方向呈扇形展開。當時煙臺有上百條街。主要街道是北大街和西大街,它們橫穿市中心,呈東西走向。南側是老廣仁堂街和南虹街。有安仁街、白山街、儒林街、桃花街、蔡氏街和石首街貫穿城市的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