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334人/平方公裏
縣情簡介
宿松古稱松滋後國,郡建於西漢末年,距今約2200年。地處大別山南麓、皖江源頭,是皖、鄂、贛三省八縣的結合部,是皖西南的門戶。轄9個鎮207個自治村(社區),13個鄉鎮,總人口80萬,土地面積2394平方公裏。全縣耕地64萬畝,山田73萬畝,水面84萬畝。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分布。自然資源豐富。淡水宜漁面積居全國第二、安徽第壹,養殖條件優越,名特優水產品聲譽高;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藏28種,其中磷礦儲量占全省壹半,優質石灰石儲量居全省前列;該縣是國家優質棉花生產基地縣,棉花產量達25000多噸。有“長江之島”小孤山和“南國小長城”白牙寨,是皖西南旅遊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勢明顯,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該縣地處長江經濟發展帶和大京九經濟發展帶交匯處,也是安徽省“壹線兩點”戰略布局中的重點區域,更是“承東啟西”的結合部。交通十分便利,105國道縱貫南北,滬蓉高速公路貫穿東西,合九鐵路、63公裏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距省會合肥220km,距武漢190km,距南昌170km。開車到安徽、湖北、江西三省六個機場約兩小時,到九江外貿碼頭、214碼頭、石化碼頭約1小時。
地理位置
宿松縣位於大別山南麓,皖江源頭,東與望江縣鮑波湖,南與江西省湖口縣、彭澤縣隔河相望,西與湖北省蘄春縣、黃梅縣接壤,北與太湖縣接壤。是皖、鄂、贛三省八縣的交界處,是皖西南的門戶。宿松地跨東經115 52 ' ~ 116 35 ',北緯29 47' ~ 30 26 ',位於長江下遊北岸。全縣南北長約71公裏,東西寬67公裏,國土面積2393.53平方公裏。
自然環境
地形地貌:宿松地質構造屬於大別山東端,淮陰地質古大陸向南京坳陷的過渡帶。正是中生代以來的構造運動,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運動,奠定了這個縣的地貌骨架和山川地貌。因此,地貌主要受地質構造控制,形成了境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異明顯。其中西北多山,釣魚臺水庫以上海拔800米的山峰8座,最高峰是海拔1065438+的羅漢點。中部為丘陵,面積854平方公裏,是全縣最大的自然類型區,也是糧油主產區;中南部有龍感湖、黃瑚湖、大觀湖、博湖四個湖泊,總面積654.38+0.04萬畝,是優質水產品基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是優質商品棉的集中產區。水文水資源:宿松屬長江流域水系。由於地質構造的影響,總的特點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長,東南部河流少而短。發源於大別山的梁婷和二郎河具有壹定的山地河流特征,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積597平方公裏,梁婷河流域面積289.3平方公裏。它們將大別山南麓的徑流連成湖泊(縣中南部水面廣闊,水資源豐富,有博湖、黃瑚湖、龍感湖、大觀湖),經華陽自西向東流入長江。氣候:屬於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縣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山區降水量比丘陵平原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023.7小時,無霜期254天。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年平均風速為3.1 m/s。
自然資源
宿松依山傍水,面朝湖,面朝江。自西北向東南,先後穿越大別山脈、丘陵地帶、平原和湖區。自然條件的差異形成了資源的多樣性。全縣耕地64萬畝,山田73萬畝。水稻、棉花、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穩步發展,柑橘、板栗、茶葉、蠶桑、烏梅等名優水果形成規模。山區有豐富的松、杉、竹、藥材、水果等資源,開發前景廣闊。資源豐富,有四種突出類型。棉花:宿松棉花種植面積大,品質優,年產量2.5萬噸,尤其是沿江、沿湖地區。是國家優質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縣,全國產棉百強縣。水產:宿松是水產大縣。全縣總水面面積682.28平方公裏,其中可育水面560平方公裏。淡水宜漁面積(可養水面84萬畝)居全國第二,全省第壹。冬季湖面不結冰,養殖無霜期256天。光、熱、水等自然資源有利於漁業發展,總體資源條件有利,水體理化性質良好,高級水生植物豐富,魚類種類繁多。小孤山綠草、鰱魚、鯽魚、蝦、甲魚、鰻魚等水產品產量高,蓮子、芡實、菱角、睡蓮、茭白、水禽等水生動植物種類齊全。近年來,該縣大力培育水產支柱產業,堅持大湖水面開發和灘塗集約化養殖,水生動物和水生植物養殖取得重大突破。以中國大閘蟹為拳頭產品的魚蟹混養獲得成功,黃瑚牌大閘蟹享譽全國,榮獲國際博覽會金獎和國家優質農產品稱號;大力推進灘塗開發(面積20萬畝);以芡實為代表的水生植物培養成果初顯。礦產:宿松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種有煤炭、磷礦、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紋石、矽藻土、石英巖、藍晶石、金礦等28種,其中磷礦儲量2700萬噸,石灰石儲量654.38+0.3億噸,居全省首位。煤炭儲量466萬噸,大理石儲量7億立方米,瓷土儲量565438+萬噸。此外,滑石、鐵、鉛、鋅、銀和金具有開采價值。景點:宿松東望黃山,西臨廬山,南臨龍宮(江西彭澤龍宮洞),北望天柱山(安徽潛山縣天柱山)。境內湖光山色,旅遊資源豐富。有海門天竺、龔燕石島、鑿山仙洞、扶余清風、仙田瑞谷、龍湖富麗、何秀柳巖、太白書屋、西苑九景、燃燈古寺等十大景區。有“江上蓬萊”美譽的“長江之島”小孤山,中流砥柱,獨樹壹幟;被譽為“南國小長城”的千年古村和百牙寨、戰爭遺址,蜿蜒起伏,蹲伏在半山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石林洞,蒼松翠竹;“美碧九寨”九井溝,峰巒險峻,怪石嶙峋,峽谷幽深;還有出平湖的高峽釣魚臺水庫和黃瑚休閑度假區,是皖西南旅遊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6月,宿松縣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縣(皖中地區、鄂豫皖地區)。
2020年4月,宿松縣被列入安徽省第五批文明城市提名名單。
2065438+2009年3月,宿松縣被列入第壹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縣(鄂豫皖地區)名單。
2018年2月,宿松縣被列入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市、區)名單。
2005年,宿松縣在2005年全國百強產棉縣中排名第38位。
2004年,宿松縣在2004年全國百強產棉縣中排名第6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