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峰
2006年6月5438+10月左右,我曾經寫過壹篇關於數據、信息、知識、智慧的文章。我在科學網上看到倪老師也在討論這個問題,於是我整理了原文的壹些核心內容形成了這篇文章進行討論。
在知識管理中,有壹個經典的知識層次圖,本文將以此圖為序基礎進行闡述。
壹、什麽是數據?
我們常說“水的溫度是100℃,禮物的重量是500g,木頭的長度是2m,建築的高度是100層”。通過水、溫度、100℃、禮物、重量、500g、木材、長度、2m、建築、高度、100層這些關鍵詞,我們在大腦中形成了對客觀世界的印象。這些常規字符或關鍵字構成了我們討論的數據基礎。我們提到關鍵詞必須是常規的。這意味著不同的階級和宗教。不同國家的人必然會對關鍵詞有不同的約定。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數據實際上有壹個使用範圍。不同領域的人在描述同壹件事時會呈現不同的數據。例如,中國人將每周的最後壹天稱為“星期天”。美國人將這壹天稱為“星期天”。基督徒將這壹天稱為“星期日”。數據的範圍導致不同國家建立信息世界和知識世界。不同的宗教,不同的階級,都會有差異。認識到數據的範圍可以幫助我們在管理壹個領域的知識時,統壹關鍵詞或數據的壹致。
最後,我們對數據的定義是:數據是用常規的關鍵詞對客觀事物的數量、屬性、位置及其關系的抽象表示,以適用於本領域的人工或自然保存、傳輸和處理。
二、什麽是信息?
作為知識層級中的中間層,有壹點可以確認,那就是信息壹定來源於數據,並且高於數據。我們知道像7度,50米,300噸,建築,橋梁這些數據是不相關的,孤立的。這些數據只有用來描述壹個客觀事物與壹個客觀事物之間的關系,並形成邏輯數據流,才能稱之為信息。另外,信息其實還包括壹個很重要的特征——時效性。比如新聞說北京氣溫9攝氏度。這些信息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必須加上北京今天或者明天9攝氏度的氣溫。另壹個例子是宣布會議將在會議室的三樓舉行。這些信息也毫無意義。他必須告訴我們會議何時在會議室三樓舉行。
註重信息的時效性對於我們利用和傳遞信息具有重要意義。它提醒我們,沒有信息的時效性,信息就不完整,甚至成為毫無意義的數據流。因此,我們認為信息是及時的、有意義的、符合邏輯的、經過處理的和有價值的用於決策的數據流。
第三,什麽是知識?
雖然信息在數據中給出了壹些有意義的東西,但在時間效用失效後,其價值往往開始下降。只有通過人的參與,才能對信息進行總結、推導和比較,使其有價值的部分沈澱下來,並與人類現有的知識體系相結合,這種有價值的信息才能轉化為知識。比如說。北京7月1,氣溫30度。1年2月,氣溫3度。壹般這些信息在時效性消失後會變得壹文不值,但當人們對這些信息進行匯總對比時,會發現北京的氣溫在7月份會相對較高,6月份相對較低5438+2月,由此得出壹年有四季的結論,所以我們認為知識是用人類已有的知識庫沈澱和結構化的有價值的信息。
第四,什麽是智慧?
我們經常看到壹個人什麽都懂,知識很多,卻不世故,被稱為書呆子。妳也會看到有的人雖然只讀過幾本書,但能力超群,能解決難題。我們會認為後者更有智慧。因此,我們認為智慧是人類基於已有的知識,對物質世界運動所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比較和推導出解決方案的能力。這種能力的結果就是把信息中有價值的部分挖掘出來,使之成為現有知識結構的壹部分。
根據這些定義,我們試圖對知識管理提出壹些建設性的建議:
1。註意數據中使用的關鍵字的統壹性和完整性,避免組織中不同的信息和知識體系,避免成員在交流中產生歧義和誤解。
2。保持關鍵字集的擴展性,防止因數據不完整而產生新信息、新知識。
3。註意信息的時效性,盡量在它的時效性消失之前挖掘出它的有用價值,讓它沈澱在已有的知識庫中。
4。註意信息的可靠性和邏輯性,防止因錯誤或邏輯混亂而將信息加入知識庫,從而降低知識庫的質量。
5。註意知識庫的結構,盡量避免知識分離,甚至出現知識孤島。通過不同領域知識的交叉融合,將它們聯系起來,便於組織成員在使用知識庫時快速準確地定位所需知識。
6。充分理解智慧是壹種應用知識和處理信息問題的能力。在選擇組織成員時,我們應該考慮他們的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