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魚呈紡錘形,略扁平,尾鰭呈扇形,背鰭平直。體色為淺灰藍色,幼魚有花紋。成熟時全身布滿鮮艷的藍色斑點,尤其是頭部,在燈光下閃閃發光,非常漂亮結實,體長可達20厘米以上。大魚,腦袋鼓鼓囊囊,性情粗暴,不適合和小魚同框飼養。飲食很雜,喜歡蚯蚓,但不吃活魚活蝦。
1的飼養特點:
易養,對水質要求不高,喜歡弱酸或中性水,水溫在20℃以上;喜歡吃動物誘餌。
2生殖特征:
產卵和繁殖更容易。公母很好區分。雄魚的背鰭和臀鰭長而無尖端,雌魚性成熟時腹部腫脹。最適宜的養殖溫度為25℃左右,養殖前可在缸內鋪壹層厚厚的底沙。孵卵箱後,雄魚會用嘴把沙子挖成窩,引誘雌魚入窩產卵。卵子受精後,親魚很快就會把卵子包含在種群中。幼魚在2 ~ 3天內孵化,並留在親魚口中。約7天後從親魚口中遊出覓食,12個月達到成熟期,壹年可繁殖多次。魚體呈橢圓形,頭大,嘴大。按體色分,有紅花圖和白圖。紅花圖主色為深褐色,體表有不規則的橙黃色斑點和紅色條紋,尾柄上有邊緣呈橙黃色的圓形斑點;白圖主色調為淺黃色,體表有紅色斑塊和條紋。性情兇猛,只能壹個人養。吃飽了或者在擁擠的惡劣環境下,它會懶洋洋地側躺在水底,但由於它遊泳速度快,反應快,捕食靈活,所以很受歡迎。親魚性成熟年齡為10~12月齡。壹般可以擇偶。雄魚沒有雌魚那麽胖,頭略高,體表有鮮艷的彩色線條,鰓蓋有亮黃色斑點,尾星有亮點,背鰭和臀鰭有長尖。雌魚體色略淡,腹部增大,體寬較寬。養殖水溫26~28度,水質中性偏軟。將壹塊光滑的大理石板(20厘米X20厘米X2厘米)放在壹個80厘米X50厘米X45厘米的水族箱底部,將親魚放進去。雌魚在分娩前接近產卵巢,雄魚則在雌魚周圍遊動。雌魚壹次產卵500~1000粒,卵比普通魚大,呈不規則直線排列。48小時後卵孵化成褐色幼蟲,7天後幼蟲遊動,壹周後開始攝食。親魚有吞卵的習慣。產卵後要將產卵巢取出,放入孵卵器中進行人工充氣孵化。
[1]功能:
體長:20~30厘米。
產地:亞馬遜河流域。
雌雄區別:雌魚體色略淺,腹部腫脹。
餵食難度:★★★☆。
飲食習慣:小魚、小蝦、紅線。
養殖方式:沈卵。
生殖能力:困難。
[2]飼養條件:
飼養水質:水質中性偏軟。
進水溫度:22~30℃。
放養形式:單作。
活動區域:底層。
特殊需要:水質要求含氧量高。金鯽魚,又稱非洲王子。
非洲慈鯛,幼魚呈亮黃色,兩條黑色條紋從吻部延伸到身體上部的尾鰭。
背鰭上也有壹條黑色條紋。成年雌魚仍保持這種顏色,雄魚則變成深藍色,從鰓蓋後緣到尾柄末端的側面有壹條淡藍色帶金屬光的條紋。
這種魚有很強的領地觀念。幼魚可以混養,雄性經常打架,所以混養需要更大的水族箱和更隱蔽的地方比如水草和巖石,讓脆弱的魚藏身。成魚要單獨養。
這種魚是人工孵化的。所以繁殖很簡單。親魚性成熟年齡6個月,雄魚有婚配色,體色變為灰黑色,背鰭黃色,側邊黑帶淡藍色;雌魚腹部腫脹,體色略淺。養殖水溫27~29,水質呈弱堿性或中性。可以選擇50X30X35 cm的魚缸放親魚。雌魚產卵後,把受精卵放在嘴裏,然後被雄魚臀鰭上的假卵吸引,嘴巴靠近雄魚的臀鰭,從而使嘴裏的卵受精。卵孵化三天左右,在孵化期,雌魚不能進食,讓她不斷地鼓勵腮增加口中的氧氣。幼魚遊動時,如果有危險,雌魚會立即把幼魚從口中解脫出來。1~2周後,仔魚長大,即可撈出雌魚。雌魚壹次產卵30~60粒。
[1]功能:
體長:7~13厘米。
產地:非洲馬拉維湖附近的礁石水域。
男女區別:參考圖片。
餵食難度:★★★☆。
食性:肉性能適應人工飼料。
養殖方法:口孵魚。
生殖能力:容易。
[2]飼養條件:
飼養水質:中性,弱堿性(PH7.5-8.0),中等硬度水質(DH15-20左右)。
進水溫度:22~30℃。
放養形式:兇猛而領土,單養。
活動區域:中層和底層水域。
特殊需要:草地,巖石和其他隱蔽的地方。分部:慈鯛科的慈鯛
學名:Heros managuense
英文名:Managua Cichlid
原產地:在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馬那瓜和尼加拉瓜的河流和湖泊中。
大型南美慈鯛,成魚體長:30厘米。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品種。它是原產國的壹種受歡迎的食用魚。他身材龐大,身上的斑紋更像豹子而不是老虎。所以也叫豹子石魚。花虎有很強的領地觀念,它們通常不喜歡其他魚打擾它們的清理工作。加上他們龐大的身軀。所以最好不要把同壹種魚混在壹起吃。畢竟,它們是強壯的殺手魚。飼養水質:無特殊要求。只要是水,就能生存。男女歧視:不容易。只能通過比較臀鰭背肌的長度差異勉強區分。它們的繁殖有點類似於地圖魚。光滑石頭上的開放繁殖。需要更大的繁殖水域。所以在壹般家庭水族養殖條件下很難繁殖成功。食性:肉食性,腥性;活性水層:中、下層常見,也可見於上層水域;氣質:粗獷;有領地觀念。
註:華虎愛咬別的魚,所以和他混在壹起的魚明顯比他大。也被稱為壽星頭和幸運魚。石松科。產於南美洲,哥斯達黎加和尼加拉瓜。最大體長約38厘米,體格強壯,顏色鮮艷,似火色,頭色較暗。它高高的額頭像個壽星,性格粗獷。只能和大型兇猛的魚混在壹起。在東南亞,有些人把紅鶴、三虎和龍魚放在壹個罐子裏,稱為壽。
正殿有香港人做禮拜。又名雷體魚,慈鯛科,產於中美洲,該魚體長15 cm以上,頭大,身小。上半身是青色,下半身從下巴到腹部是火紅色。成魚更加鮮艷奪目。體態強健,背鰭光澤迷人,是壹種兇猛的魚類,壹般養在光禿禿的缸中。愛動物的餌料可以在任何水質中生存,水溫在20度以上,巖石是理想的生存場所。Archerfish,學名:Taxotes Jacob,英文名:Archerfish。
成魚體長25厘米,產地:堿性河流分布於東非至澳大利亞沿海地區。
食肉,吃大餌,喜在水層活動的昆蟲,溫和。
pH 7-8,DH 10-12的堿性硬水都可以養。此外,這種魚通常生活在河口。所以實際上,射水魚是壹種半鹹水魚。水族館需要鹽。
打魚是壹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眾所周知,這家夥會從管狀的下顎噴出壹股水流,把枯枝和草葉上的昆蟲敲進水裏吃掉。這種特殊的習慣在水族世界裏是獨壹無二的。其實這條魚會跳出水面,直接把蟲子吞進肚子裏。所以餵食的時候要註意蓋章。
射水魚噴出的水柱可以達到1米的範圍,而且幾乎命中目標。當它跳出水面時,可以跳到30厘米的高度。所以餵射魚要註意避免損失。從它們巨大的嘴巴可以看出,它們需要大的食物。雖然他們不選餌料,但是適口性壹定好。
射水魚的雌雄很難鑒別,在人工養殖環境下也很難繁殖。現在知道它們的卵是浮卵,射水魚會吃自己的卵。學名:Cichlasoma festivum,
英文名:Festive Cichlid
成魚體長:15 cm,產地是從亞馬遜盆地到圭亞那西部水生植物密集的地區。
能適應多種水質,但如果想養好它,最好給它PH6.5,DH5的弱酸性軟水。而且因為這種魚是在水草密集的自然水域中生產的,在飼養的時候。妳還需要密集種植水生植物。種植水草要求健壯茂盛,例如:水蘭、扭葉蘭、椒草、冠草等。這種魚在外表上與鳳梨魚相似。眼睛上的壹條黑線是它被命名為畫眉的原因。尾柄上的假眼是它們的防禦策略。因為它是亞馬遜河的慈鯛科物種。它具有南美亞馬遜慈鯛的所有習性和特征。畫眉有很強的領地觀念,但與其他慈鯛不同,它們與水生植物的關系很好。所以壹般不會銷毀。它們是膽小的魚。極度恐懼。不方便鑒定這種魚的性別。鑒別方法與神仙、彩魚基本相同,從成對魚的鰭肢長度、排泄孔形狀來鑒別。壹般來說,雄魚的鰭比較長,排泄孔比較長。雌魚的鰭狀肢較短。排泄孔圓而鈍。陶陶沒有找到關於其具體繁殖過程的相應信息。據說它們是壹種在光滑的石頭上公開繁殖的慈鯛。陶陶魚建議:水生植物的種植是非常重要的,適合水生植物箱。不要混了。體長20~30厘米。體格健壯。車身較寬,背部略高。身體呈橙色,體表有灰白色、青色的點和條紋。成魚體表的斑點呈珍珠色,非常刺眼。性情暴戾,不能和其他種類的魚混在壹起。進水溫度22~26℃,對水質要求不嚴格。它是壹種肉食性魚類,喜歡吃活的食物,如紅蟲、水蟲、面包蟲、小魚和小蝦。親魚的性成熟年齡為12個月。雄魚身體較大,頭部有獨特的“脂肪凸起”,背鰭和臀鰭的尖端長而亮。雌魚體色較淺,從腹部開始,頭部沒有“脂肪凸起”。養殖水溫24~26℃,水質中性。在壹個100 cm X50 cm X40 cm的魚缸裏放上光滑的石頭,在裏面放上壹對親魚。親魚喜歡躲在巖石或水草裏產卵。受精卵附著在石頭上,2天後,幼蟲孵化。雌魚壹次產400個卵。
[1]功能:
體長:20~30厘米。
產地:墨西哥。
雌雄區別:雄魚體型較大,頭部有獨特的“脂肪凸起”。雌魚顏色較淺,腹部有隆起。
餵食難度:★★★
飲食習慣:喜歡吃活的食物。養殖方式:沈卵。
生殖能力:困難。
[2]飼養條件:
飼養水質:柔和中性。
進水溫度:22~26℃。
放養形式:單作。
活動區域:兩者皆可。
特殊需要:下蛋的時候需要用石頭砸蛋。
拉丁學名:Crenicara filamentosa
俗稱黑鯛。
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地理分布。繁殖方式為卵生。
熱帶氣候區
【1】身體特征雄魚的尾鰭細長如琴尾,從頭到尾柄都有黑點延伸,讓這條魚印象深刻。雌魚尾鰭短,身上有兩排大黑點。到處都可以看到紅藍點,看起來身體非常帥氣漂亮。
[2]飼養條件
吃活餌也可以接受人工餌料。
水溫為24-26℃
硬度5-10dGH
Ph值6.0-6.5
比起弱酸性軟水,護士更喜歡中性的。這種魚很溫順,最好單獨餵養,還有巖石,洞穴等。必須布置在水槽裏,多種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