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工圖在建築施工中的作用
1.1使工程形象更加直觀具體。
設計方案的文字詳細描述了項目的理念、思路、方法、過程和結果,而施工圖則以具體的形象展示了設計結果。借助圖紙,業主可以對工程設計結果有壹個大致直觀的印象,初步了解設計意圖和設計重點是否與預設效果壹致。以施工圖為溝通媒介,可以增強與設計、施工單位的溝通效果。
1.2有利於施工計劃的合理安排。
施工圖所承載的所有信息涵蓋了工程不同部位的標高控制、材料選擇以及各種構件的相對位置。技術和管理人員根據總工期的要求和各分項工程的施工程序及相互關系和影響,結合人員的設備配置和天氣、地質等客觀環境的限制,對具體的施工計劃和步驟進行實時安排和調整,以實現更科學、更靈活的施工控制措施[1]。
1.3是預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據。
項目建設前,應進行預算工作。業主根據工程造價預算費用,預先向施工單位支付壹定比例的款項,用於進行供水、供電、通路、場地平整等各項施工準備,以及建築材料的采購。工程預算和費用的準確編制主要是以高質量的施工圖為基礎。通過施工圖的不斷優化,在保證建築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可以顯著降低工程投資。如江蘇省無錫市2012期間外商投資新建工業廠房,規劃面積約7100m2。經過投資方和設計方的多次有效溝通,最終將屋面結構設計從原設計圖中的235確定為345,並將施工圖中使用的鋼筋材料提升了壹個等級,將C型檁條換成了Z型檁條。
1.4便於後期維護和養護。
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後,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質量問題,如裂縫、滲水、老化線等。,或者實際操作需要拆除或增加壹些設施,這就需要對建築的隱蔽工程進行詳細的了解,而施工圖就是最有力的參考資料。在施工圖紙中,對隱蔽工程的內部結構和特殊部位的詳細結構進行了詳細的標註和說明。基於施工圖紙,業主或運營管理單位可以對項目進行細致、到位的維護,準確找到問題根源,提高問題處理效率。還可以準確判斷拆除或增加設施對局部和整體項目的影響,進壹步判斷拆除或增加壹項設施的必要性,為準確決策提供基礎幫助[2]。
2施工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
2.1有問題。
(1)意識偏差。
施工圖是設計師腦力勞動的成果,與設計師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而意識的偏差主要體現在設計思路過於開放或過於保守。設計思路過於開放,主要體現在工程設計人員在項目的設計過程中盲目求新求變,過於註重建築外觀的視覺震撼效果而忽視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建築受力的合理安全性和施工成本,不僅導致設計成果質量下降,而且無端增加工程預算;保守的設計思想主要體現在從建築強度和安全角度考慮,高層建築剪力墻厚度過大,但側向位移值卻大大降低,甚至低於規範標準的要求,直接導致建築抗震等級有限,抗震強度低,材料消耗和施工工作量增加,降低了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3]。
(2)設計成果質量難以保證。
建築施工圖中普遍存在設計缺陷多、設計成果實際施工難度大等問題。根本原因是設計人員專業技術水平不夠,設計經驗不足,或未按工程建設和設計程序對擬建項目場地進行詳細、深入的實地勘察,未進壹步核實基礎設計資料的準確性,導致設計深度不夠或出現重大偏差。另外,壹個工程設計是由壹個設計團隊中不同的人來完成的。但是,由於負責不同分布式項目的設計師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和技術交流,不同的人在其設計任務範圍內對同壹技術標準的選擇會產生較大的差異,從而導致同壹建築項目的不同分布式項目的銜接部位出現設計瑕疵或缺陷的概率大大增加。比如在水利工程的灌溉工程設計中,由於地形條件的限制,會涉及到渡槽和泵站的設計,泵站廠房和渡槽結構的設計往往由不同的設計人員承擔。如果設計團隊缺乏必要的溝通,在灌溉精度等基本參數的選取上會存在差異,導致不同分項工程的計算和控制標準不同,出現渡槽輸水能力與泵站處理能力不匹配等設計缺陷。
2.2設計優化策略
(1)設計團隊成員之間應加強信息溝通和技術交流。
設計師之間的有效合作是實現經驗交流和技術探討的有效途徑,也是優勢互補、提高項目整體設計質量的關鍵。壹方面,設計師要樹立正確恰當的設計理念,既要順應時代和技術的進步趨勢,又要杜絕不切實際的新奇;另壹方面,積極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素質的提升,以滿足建築設計領域對設計人才日益增長的需求。此外,還應加強設計團隊內部的聯系和溝通,各種設計環節或不同的分布式工程設計任務之間的聯系必須銜接好,以確保設計偏差會降到最低[4]。
(2)嚴格審查設計圖紙。
施工圖審查是減少設計錯誤和設計缺陷的關鍵措施,對保證設計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由於設計人員專業素質、思想認識和設計經驗的限制,施工圖設計成果必然存在壹些問題和缺陷。圖紙會審是對設計結果進行診斷和判斷,降低設計缺陷造成施工質量問題的概率。如2006年某地某綜合樓施工圖設計,總建築面積為1.8萬m2,建築總層數為1.5層。在最初的設計圖中,底層基礎結構由四層鋼筋構成,樓內轉換層之間的結構形式為薄壁異形柱。建築整體剛度非常脆弱,自然地震周期長。轉換層附近的側移剛度比例嚴重失衡,與規範要求相差甚遠。地基以砂巖為主,承載力基本能滿足建築要求。設計采用的基礎形式為錨樁固定。如果本項目沒有圖紙會審,所有施工作業將按照最初的設計結果進行。不僅建築整體安全性堪憂,而且幾乎不考慮建築的抗震問題。正是由於在圖紙會審中發現並解決了這些問題,才為國家避免了重大的經濟損失,有效可靠地提高了建築的安全性和質量。
(3)縮短施工圖紙與實際施工的距離,提高施工圖紙的施工可行性。
施工圖是壹個設計團隊的智力成果,是施工作業中壹切工作開展的最直接依據,必須具有較高的施工可行性。以建築施工為例:在施工圖中,除了建築框架最基本的結構尺寸外,地下車庫的防火門高度也要細化。在大型施工圖中,涉及不同防火分區時,應在設計圖紙上區分並標註每個防火分區,並詳細標註樓梯或電梯的詳細尺寸。對於公共建築或塔式住宅項目,越詳細越有利於施工工作。
3結論
綜上所述,施工圖在施工實踐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只有充分徹底地重視施工圖的重要性,積極探索和發現圖紙設計中的潛在問題,並直觀地加以規避和改進,才是充分保證設計能與施工實踐高度契合的根本途徑。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