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建築特色——六和塔
六和塔簡介:
六和塔是壹座漢族古建築,建於宋代。位於西湖之南,錢塘江畔的月亮山上。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禪師致遠為鎮江潮創立,取佛教“六和尊”之意,命名為六和塔。現在的六和塔重建於南宋時期。六和塔又稱六和塔,意為“天地四方”。20世紀90年代,在六和塔附近新建了“中國古塔博覽園”,這是壹座來自中國各地的著名寶塔的微型雕塑,展示了古代漢族建築文化的成就。
杭州的建築特色——六和塔
六和塔的建築歷史;
六和塔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北岸的月亮峰上。六和塔原位於五代吳越王的南園。該塔建於北宋開寶三年(970年),由錢洪書佘源所建。同時建塔是為了壓制錢塘江的潮水。六和塔樓高九層,高五十余尺,巍峨突起,俯瞰錢塘之濱的土地。塔的頂層裝有明亮的燈,為夜間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宣和三年(1121),六和塔毀於兵火,現保存的磚塔於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重建,至大道元年(1165)。
杭州的建築特色——六和塔
六和塔的建築特色;
六和塔有十三個木檐,重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該塔有六個封閉的樓層,第七層與塔體相連。塔從外到內可分為外墻、回廊、內墻、小室四部分,形成內環和外環。內環為塔室,外環為厚壁,中間夾回廊,回廊之間放置樓梯。在外墻的外墻上,角落處安裝有斜柱,與塔的木檐相連。墻體四面都有門,因為墻的厚度是4.12米,所以進門後就形成了壹個隧道,在隧道的兩側都雕刻了壁龕,壁龕的下部做成住友。穿過過道,裏面有壹個回廊。內墻四面也有門,另外四面鑿有龕,相互隔開。內墻有4.20米厚,所以在每扇門的門口,還形成了壹條隧道,直通塔中央的小房間。龕內鑲嵌四十二章石刻。中心的小房間原本是為了供奉佛像而設計的,是壹座制作精美的仿木建築。《六和塔》中所有的壺門造型都是圓滑美觀的,這是南宋時期的典型做法。塔的第七層和塔莎重建於元代。
六和塔須彌山上有200多塊磚雕,題材豐富,造型生動,有石榴、蓮花、珍寶,有鳳凰、孔雀、鸚鵡展翅飛翔,有獅子、獨角獸昂首躍舞,等等。這些磚雕與宋代寫的《建築法式》壹書非常吻合,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珍貴的實物資料。塔內保存了許多文物古跡,其中著名的有南宋唐尚書的《省盤碑》和42位作家的《四十二章經石》。
2007年被列為西湖30景之壹。
杭州的建築特色——六和塔
六和塔建築結構:
太平興國中蓋寺命名為開化寺。乾隆皇帝親臨此處,依次為每層樓題匾。名曰:第壹位固,二真壹體,三明清凈,四寶蓋世,七寶莊嚴。這種情況真的很少見。從塔的內部,水壺門通向遊廊,所有樓層都可以被柱子俯瞰。壯觀的大橋,飄揚的風帆,郁郁蔥蔥的群山,令人賞心悅目。宋代鄭慶之有詩:“幾經春秋,每怨無因而上。”六和塔是月亮山上最著名的景點,在文物展覽館往東十多步的地方。六和塔,屹立在山川之間,挺拔挺拔,天幹物燥,氣魄非凡。它是我國古代樓閣式塔的傑出代表之壹,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杭州最重要的宋代高層建築遺存。如果把寶塔比作壹個可愛的女人,那麽六和塔更像壹個充滿陽剛之氣的壯漢。這種剛柔並濟,為天堂杭州增添了豐富多彩的審美趣味。
塔檐自下而上逐漸縮小,塔檐上翹的角上掛著104鐵鈴。屋檐明,屋檐暗,明暗相間。從遠處看,很和諧。塔內每隔二層為壹層,樓梯螺旋式上升,墻上裝飾有“住友”、人物和花卉、鳥獸等雕塑。它非常精致,遊客可以從塔上俯瞰錢江,風景優美。晨曦登塔,如白居易《江南回憶》所述:“日出江紅如火,春來江青如藍。”太美了。相傳《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陸和行者最後在六和塔出家,死於此。六和塔是漢代古建築的傑作,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建的“中國古塔博覽園”現已向遊客開放。
六和塔是杭州著名的景點之壹。遊客在這裏可以欣賞古塔的雄偉外觀和錢塘江的風景。所以歷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寫詩吟誦,其中就有“孤塔孤空風臉”這首詩。江幹凈,藍色鮮艷,真實地描繪了六和塔和錢塘江的景色。
更多關於標書寫作和提高中標率的信息,點擊底部客服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