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諾爽信息咨詢工作室

諾爽信息咨詢工作室

這根本不是心態問題。可以說,50歲了,有這種想法的人,就算不聰明,至少也是個善解人意的人。

因為他看清楚了未來幾年的工作前景,不管做不做,都只是那樣,前後差別不大。還不如退休,輕松無憂。

具體體現在:

第壹,職場前途處於巔峰,沒有晉升的可能。古人雲,五十而知天命。

尤其是職場,人到50歲,大部分人都能看清自己的事業,這叫知天命。

因為50歲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嶺,人生的壹半,但是社會閱歷豐富,經驗豐富,但是職場的前途和我的精力,80%的人都在走下坡路。

到達天花板的頂端是很多職場人的宿命,沒有晉升的空間。

人家又不傻。看清這壹點,很多人明智地選擇了退壹步,開闊眼界。他們不想再努力了,也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他們只是希望早點退休。為什麽他們還要留在崗位上?

有了這種想法,人們怎麽能滿懷激情地工作呢?!

二是對工作失去了活力,很累,沒興趣。人50歲了,工作幾十年了。簡單、機械、單調、重復的工作也是幹膩了,工作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和重力,讓人不再感興趣。

熟悉的環境,蒼老的面孔,壹成不變的工作,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就像壹潭死水,沒有波紋和浪花,沒有新鮮感和活力,那麽枯燥和窒息。

對這種壹看就沒有挑戰性的工作沒有熱情。當然,我渴望早點退休。

第三,工作壓力大,難以承受。我希望早點到車站,這樣我就可以退休了。當壹個人到了50歲,如果是女的,她只有五年就退休了,所以她可以掰著手指頭算日子。其他體力勞動者(如電工、煤工)也是如此。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努力了很多年,也許是體力太高,在用牙齒支撐著自己。眼看著退休在即,他們可以伸手,當然想早壹點。這也是人的本性。

如果是這樣,可想而知還有什麽工作熱情。

因為大家都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

總結:希望早點退休,過上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晚年。這是每個人的美好向往,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妳接觸現實,妳必須有壹個強大的家庭經濟。不然退休後崗位和工資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很多人可能只是想想就真的想早點走或者舍不得。

所以要調整心態,堅守崗位,做好最後幾年的工作,凡事小心謹慎,以免日後後悔。

前幾天某國企做後備推薦,幾個50歲以上的中年人,在參考人員花名冊上沒有名字。當時我問人事為什麽我們的名字不在參考名單上。人事回復說現在都是年輕人在搞,50歲以上的不再納入儲備。

50歲以後,單位已經棄之不用,別說“前途”,連參賽資格都取消了。妳說讓他們熱情,妳打死他們我們也不信。讓他們心寒的是機制、環境、歧視。雞湯又要被噴了。誰叫妳50歲了還不努力?妳不應該在名單上。為什麽普通人不喜歡雞湯?有多少人能因為喝了雞湯而逆襲?是的。但是,它能成為普通法嗎?

第壹,熱情取決於“欲望”,與年齡無關。五十歲知天命,還保持“事業(事業)”熱情,這是“意氣風發”,熱情下降,這是自然規律。

看看那些有錢有勢的人,50歲了還在換血,還想再活500年。那是因為欲望的荷爾蒙在持續燃燒。

普通人,被生活蹂躪了幾十年,早就想卸下包袱,為自己活幾年了。心態有什麽問題?不就是壹切眾生的心態嗎?不滿意?給妳壹個有錢有勢的職位,妳以為妳馬上就雞血滿身了?

第二,這是社會的年齡“歧視”,不能全怪眾生。在國內職場,每個公司都想通過欺上瞞下,拒絕招沒經驗的,拒絕招有負擔的老員工,來“吃甘蔗最甜的中段”。妳會說,這是私企,人追求利益最大化,但是體制內會更好嗎?

體制內,年齡的劃分更加殘酷。34歲了,提不了副科,基本被打壓。39歲如果考不上副處,職業空間就封頂了。44歲,職業生涯結束。尤其現在提倡用90後,年紀大的人,連單位都勸妳不要折騰,清閑不好嗎?保留待遇,給年輕人騰地方。妳也在利用妳的余熱,做貢獻。

就算妳有熱情,單位也不會讓妳有熱情。體制內很多單位45歲開始退居二線,50歲基本全線。50歲的時候,我從二線退了下來。有的單位甚至把辦公室和辦公桌都留了下來,我讓妳回家進行薪酬調研。

這是社會上普遍的心態。更不用說高薪的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了。35歲時,他們面臨著被“老化”和被踢出局的風險。其他行業呢?他們越老越受歡迎嗎?除了醫生、教師等“有經驗的職業”,中老年技術人員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吃香,各行各業其實都期待中老年人給年輕人騰出位置。這是壹個普遍現象。

中國人太多了,年輕人叫苦連天,中老年人有能力低成本替代妳。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灘上。是老人不努力嗎?不是這樣的。這是勞動力和人才供給的嚴重失衡,供大於求的矛盾過於突出。只有中老年人才能放棄工作。那麽,沒有“事業心”的刺激,誰能留住他們的熱情呢?

三、50歲以上的人如何調整心態?首先是自動“賣出”頭寸。比如人到中年,財富自由,兒女家庭幸福,甚至還添了兒孫。他們辛苦了壹輩子,想回家享受天倫之樂。這就是開放,主動“退休”。這種人,已經超脫了,早早調整好心態,屬於最幸福的壹類人。

二是被動“放棄”陣地。比如體制內單位50歲退居二線,50歲轉後勤等等。這是壹個適用於該單位的通用機制。誰到了“點”,誰就退壹步,讓年輕人去做。不然的話,年輕人會壹個接壹個被碾壓。

三是被動“逼出”倉位。比如體制外的企業,50歲的職場人,基本屬於中高層或者業務、技術骨幹,年薪是年輕人的兩倍。他們培養出來的年輕人,過幾年就能代替他們。年輕人聽話,上進,工資低,好用。作為管理者,傻子都不想代謝。

第四是佛陀對待這壹切。比如很多中年人,經歷過風雨,遭受過挫折,看透了世間的悲涼,看透了是非的本質。還有的被上級騙過,被朋友騙過,被同事打過,等等。簡而言之,就是看透職場真相,主動解脫妳,對工作和人際關系保持壹種佛教的態度,隨遇而安,收手。沒必要“熱心”。

第五是悲觀失望。50歲之前奮鬥過,想做好。由於能力有限,我沒有成功。我當時還是個小工,文員,辦事員。我徹底放棄了追求,我只是懶,希望自己能早點退休。還有壹部分人是有能力的,只是機會不好。他們錯過了壹次晉升,沒能壹步壹步趕上,心灰意冷,自暴自棄。還有壹部分人是有能力的,但是被排擠,被打壓。逃避關系送禮物的人爬到頭頂。他們不服氣,更難受,幹脆提前退休。等壹下。

總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既然知道自己的命運,就應該知道自己需要什麽。財富自由,主動選擇放棄“工作熱情”,為年輕人騰出空間,難能可貴。我沒有實現財富自由,但是我努力了壹輩子,我累了。休息壹下沒什麽壞處。看破世態炎涼,在不給社會造成困擾的情況下自拔,也是值得尊重的。繼續保持奮鬥激情,煥發第二春,更是令人欽佩。

最後,奉勸大家,人過50,人生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無論妳如何看待這個客觀事實,都要保持平常心和冷靜,要有豁達的贏我財運輸我命的心態。身心健康是壹件大事。據說“五十人知天命”。人不是機器。工作了快30年,無論年輕時有多大的熱情,都會被日復壹日的工作和單調的生活蹂躪。而且,努力了這麽多年,退休後再為自己多活幾年的心態有什麽不好?

第壹,身體需要保養。到了50歲,身體狀況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人體的各項機能指標也開始下降。再也不可能像年輕人風華正茂的時候那樣揮霍了。退休後,妳不用勉強自己去和那些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年輕人競爭,也不用給自己本來就不好的身體再增加壹點痛苦。

50歲以後,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比賺多少錢更重要。人到中年,妳就是家裏的頂梁柱,身體比什麽都重要。

第二,家庭需要更多的支持,工作和生活很難平衡。就像雜技演員走鋼絲壹樣,我們只能在雙方之間找到那個平衡點,努力平衡。但是我們永遠無法達到完美的平衡。如果在工作上全力以赴,難免會忽略家庭和生活。

50歲以後,工作對我們的需求開始下降,而生活對我們的需求在增加。

50歲時,父母已經到了7、80歲,身體壹天比壹天差,隨時需要子女陪伴。另壹方面,他們的孩子可能大學畢業了,近期就要談婚論嫁了。照顧老人,照顧子女的工作生活,是中年人的義務和責任。當然,被家人需要也是體現自身價值的壹種方式。

回歸家庭,回歸生活,是我們大部分人工作退休後追求的生活狀態,這種狀態會在50歲的時候到來。有什麽問題?

第三,妳需要更多的自由工作。說到底就是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工資福利的過程。為了工資福利,被領導罵了也不敢改口。即使委屈,也不敢輕易辭職,不敢隨意跳槽。被工作束縛了這麽久,別說工作50年,就是很多只工作了3、4年的職場人對工作也沒有熱情。

我們不是馬雲,也不是楚石堅,也沒有什麽大公司可以繼承。我們只是普通人。普通人退休後,就是想自由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想什麽時候旅行就什麽時候旅行,想什麽時候打牌就什麽時候打牌,想什麽時候做生意就什麽時候做生意,讓自己重拾以前沒時間繼續的愛好。這種退休生活比以前的日復壹日的工作生活更加自由。

所以結合以上三個原因,我覺得題主問“我50歲了,對工作沒有熱情,希望退休”是很正常的,心態完全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