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東南部的布格重力異常圖上(圖3-1),根據布格重力異常以及強度和形狀隨不同構造單元的差異,可以將東南部的區域和局部布格重力場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壹般來說,升降帶與重力異常場有明顯的對應關系。大別和武夷隆起重力負異常突出,布格重力異常為(-30 ~-40) × 10-5m/s2。坳陷帶主要與重力級聯帶壹致。在武昌和南昌有相對重力高值區,異常值為0~40×10-5m/S2,是江漢和鄱陽湖新生代沈積盆地的反映。在研究區內,從布格重力異常值的變化來看,布格重力異常從西北向東南遞增,歐亞板塊的布格重力異常為-50×10-5 m/s2,從東南向太平洋板塊迅速增加到330×10-5 m/s2,顯示出明顯的重力梯度帶,與以前不同。值得註意的是,在該區重力異常總體呈東北向分布的背景下,存在壹條北西向-近東西向的重力扭折帶,顯示了深部基底東西向和東北向的復合構造格局,與該區構造環境由特提斯構造域向環太平洋構造域的轉換密切相關。
圖3-1(1×1)東南沿海布格重力異常示意圖(據尹秀華等。)
由於布格重力異常是地幔隆起變化所平衡的地表地貌和巖石密度的反映,利用重力異常可以反演莫霍面的起伏狀態。根據孫文仲等(2001)對中國東南部布格重力異常的研究資料,中國東南部莫霍面的起伏以長沙-衡陽-和縣-南寧線為界,向西陡升,對應雪峰山出現深部地幔凹陷區。在這條線的東部,莫霍面比較平坦,壹般為30 ~ 32公裏,局部地區達到36公裏。莫霍面深度的總體趨勢與區域重力場和地形平均高程的變化趨勢壹致,即莫霍面自東向西逐漸加深,布格重力異常減小,地形增大。根據莫霍面深度和起伏,東南大陸的地幔形態從東到西可分為以下兩個區域。
(1)浙閩贛地幔坳陷-地幔斜坡-地幔隆起-地幔平坦區
該區總體分布於東北部,進壹步劃分為:(1)龍泉-廣昌地幔坳陷區(深度32.5 ~ 34 km),對應武夷隆起;(2)椒江-霞浦地幔斜坡帶(深度30 ~ 32公裏),與東南沿海變質隆起帶壹致;(3)古田-會昌-英德地幔斜坡帶(深度30 ~ 32公裏)和永安-梅州-惠州地幔緩坡帶(深度32 ~ 32.5公裏),德化仍有與永安-梅州-會昌坳陷帶相對應的原生地幔坳陷區;(4)興國—連山滿婷地區(深度32—32.5公裏),相當於南嶺帶的東北部。
(2)浙-贛-鄂-皖-蘇漫灘坳陷-漫灘隆起-漫灘斜坡-漫灘坪地區
該區主要包括以下亞區:(1)等軸分布的地幔坳陷區(深度32.5~33.5km),與江南隆起重合;(2)北東向南昌地幔隆起區(深度30 ~ 31 km)對應鄱陽湖盆地;(3)武昌地幔隆起區(深度30 ~ 31 km)呈北西向分布,與江漢盆地壹致;(4)黃梅—南京地幔隆起(深度30 ~ 32.5 km)分布於東北部,對應下揚子坳陷;(5)大別地幔凹陷(深度32 ~ 35 km)呈橢圓形分布,與大別隆起壹致。
地球表面結構是深部結構的綜合反映,尤其是新生代以來的構造景觀與莫霍面的起伏有關。在上述地幔結構分帶中,“三隆三凹”的構造景觀可與地幔坳陷和地幔隆起區壹壹對應,表明新生代地區具有“盆-脊”構造分帶的特征。地幔坳陷區相當於大別山、武夷山、江南隆起組成的“山系”,均顯示重力負異常場,前兩者顯示負異常場突出,後者僅對應相對較弱的負異常場。在布格重力異常中,坳陷區主要表現為相對重力高、重力梯度帶或正負異常過渡帶,但與中、新生代沈積盆地壹致。這種“盆-脊”構造分帶壹方面是新生代伸展裂陷作用造成的,另壹方面繼承了中生代“盆-山”構造演化的結果,也為區內新生代盆地疊加在中生代盆地上的特征所證明。
2017年8月專輯9月12專輯已經發布,歡迎選擇!碼46-88,高考第壹品牌語言月刊,每月定價12元。其中8月作文相冊、9月行測分析相冊、6月分類練習相冊65438+2月、4月AB卷兩套題是高考必備!咨詢微信13602424805(手機)
====
1
敘事材料:抓住所描述的人和事的主旨。
示例1:閱讀以下文本
汕頭教育信息網
汕頭教育信息網:網頁鏈接。小學升入初中的擇校可以就近安排。根據中國教育法,所有中國公民都必須按照就近原則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也就是說,無論妳的戶籍在哪裏,只要妳是中國公民,就可以在中國就近上學。
民族初中是小學生升入初中的簡稱。根據我國義務教育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小學升入初中不需要入學考試,大部分都是免試就近入學,但民辦初中和部分公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