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社會調查,求指教。我能調查什麽?

社會調查,求指教。我能調查什麽?

社會調查是指通過觀察、詢問等方式,從社會生活中直接了解情況、收集事實和數據的方法。與“社會調查研究”不同,社會調查是壹種感性活動,社會調查研究是指對事實材料的思考過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第壹,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選題、提出假設、設計調查方案。

(1)選題是社會調查的第壹步。壹個好的選題是社會調查成功的壹半。在這壹階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務是提出和確定課題。選擇是壹個非常困難的過程。壹般來說,我們應該考慮重要性、可行性和創造性的因素。

重要性:主要指社會急需研究的問題。如果有很多課題可以選擇,可以根據社會需求的迫切程度、研究條件和個人興趣來選擇課題。

可行性:主要考慮選擇實施課題的主客觀條件。要考慮到政府部門的支持,項目資金的來源,研究人員的能力,分析數據的設備和手段等等。沒有充分的條件,進行社會調查只能是紙上談兵。題目不要大而空,要從當地實際出發,抓住能開門見山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選題也要體現創意原則,不能博采眾長。做別人沒做過的事,創造別人沒涉足過的領域。

課題初步確定後,需要對所要研究的對象有壹個初步的了解,增加對對象的感性認識。因此,我們需要做壹些粗略的工作:查閱與選題相關的文獻,比較自己的選題與別人的選題是否重合;咨詢訪問,訪問和咨詢有關專家學者,從而了解課題的價值和意義;解剖實例,在小範圍內深入研究,才能得到啟發。

(2)研究有壹定的方向和目標,但不能直接進入實際研究,必須建立壹系列假設。假說是關於事物現象及其規律性的不完全命題,需要實踐來證實。首先,假設使調查研究具有了自覺性,研究者可以根據這個假設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和實驗,避免盲目性和被動性;其次,假說是建立和發展科學理論的橋梁,是問題和科學理論之間的中間環節。因為假設是基於壹定的經驗事實,而不是隨機的猜測和推測。

(3)壹般在設計調查方案時應預先安排好以下問題,主要包括:根據選定的課題確定總體調查和調查樣本,收集和分析數據的具體方法和技術手段,調查方式和方法的選擇,調查時間和進度的安排,設備和經費的來源,調查隊伍的組建等。我們應該盡可能制定壹個詳細而周密的調查研究計劃。此外,在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調查方案後,實地調查前,需要對研究對象在壹定範圍內做小範圍的實驗研究,以確定設計的調查方案是否可行,並根據發現的問題進壹步修改方案。

第二,調查階段

調查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根據調查設計的要求收集資料。這是整個研究中最繁忙的階段。能否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並進行科學的整理,是社會調查成功的最根本條件。社會調查的基本方法如下:

1.壹般檢驗

普查,也叫綜合普查,簡稱普查。是指在大範圍內對納入調查的所有單位進行調查。在社會調查中,普查只適用於小規模的人口調查。對大量人口進行普查是不可能的。但是,由於人口普查涉及的範圍廣、對象多,它有自己的優勢和局限性:

2.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根據隨機性原則,從調查人群中抽取壹定數量的單位作為樣本,根據抽樣調查的結果推斷人群的大致情況的壹種調查方法。它是調查研究的主要方法之壹。

抽樣調查是從調查樣本中推斷總體情況,所以進行調查的關鍵是樣本的準確性。壹些初學者可能會對樣本的使用產生懷疑,認為它們是錯誤的主要來源。

如果抽樣調查進行得當,可能會非常準確,節省的時間和金錢是顯而易見的。抽樣在社會調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隨機抽樣不是隨機抽樣。根據被調查者的不同性質、研究目的和工作條件,抽樣調查通常采用四種方法:

壹、簡單隨機抽樣,又稱純隨機抽樣。就是按照隨機性原則,直接從群體中的所有單位中抽取樣本。這是隨機抽樣中最簡單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其他隨機抽樣的基礎。

二、等距抽樣,又稱機械隨機抽樣或系統隨機抽樣。是先準備好采樣盒,按照壹定的標誌排列采樣單元;然後用總單元數除以樣本單元數計算出采樣間隔,在第壹個采樣間隔中隨機選取壹個數作為第壹個樣本;最後,以相等的間隔采樣,直到抽取最後壹個樣本。

三、分類抽樣,又稱分層隨機抽樣。首先,按照壹定的標準將總體單元劃分為若幹類型(或層次);然後,根據每種類型(或層次)所包含的抽樣單位數與總單位數的比值,確定從每種類型中抽取的樣本單位數;最後,按照簡單隨機抽樣或等距隨機抽樣方法,從各種類型(或層次)中抽取樣本。

四、整群抽樣,又稱整群隨機抽樣或集體隨機抽樣。首先將總體單元按照壹定的標準分成許多組,每組作為壹個抽樣單元;然後根據隨機抽樣的原則,從這些組中抽取若幹組作為樣本;最後,對樣本組中的每個單元逐壹進行調查。

3.典型調查

典型調查是選擇性調查,是從調查對象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單位作為典型,通過典型調查了解類似社會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壹種方法。典型調查的特點是:它是對被調查者中的個人或少數單位的調查,是對被調查者有目的、有意識選擇的調查,是與被調查者直接接觸的面對面調查,是系統的、深入的調查,主要是定性調查。

4.個案研究

案件調查又稱個案調查,是指為解決某壹特定問題而對特定個人進行的調查。反映壹個農民的實際負擔,解決壹個社區的民事糾紛,了解壹個鄉鎮企業的具體情況的調查,屬於個案調查。

案件調查的對象是個人,調查的方法是直接的,類似於典型調查。但是,案例調查與典型調查有明顯的區別:壹是調查對象的特征不同,案例調查的調查對象是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不存在選擇問題;第二,調查的主要目的不同。案件調查的主要目的壹般是為了討論事實,解決具體的具體問題,不存在探索法律的問題。

第三,分析階段

分析階段是對調查階段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分類、統計和分析。

數據整理的主要任務是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系統科學的處理。首先,整理資料的工作要進行粗加工,對原始資料進行檢查,核對有無錯漏。如果有,需要及時修改補充。沒有真實性的問卷是無效的,會影響結論的準確性。原始數據的整理需要細致的耐心,同樣的數據不能不壹致。如果有,需要及時審核,找到回答者重新填寫。如果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還需要檢查不同渠道獲取的信息是否壹致,做到信息客觀、完整、真實、可靠。下壹步是對粗加工的數據進行整理和系統化,包括文字資料和數字資料的整理。書面材料的安排包括訪談記錄、觀察記錄和問卷中開放式問題的安排。文字材料的整理是壹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要求具體、真實、簡明、扼要。書面材料的整理應做到:按調查大綱或研究課題對材料進行分類,相似的材料放在壹起;提出信息的核心內容,加上標題或內容摘要,使各類信息更加清晰;根據研究要求整理各種資料,建立各種資料之間的初步聯系。數字資料的整理需要分三個部分完成:編碼、輸入、匯總。由於問卷中的信息主要是書面信息,需要通過編碼的手工處理過程,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和處理的數字信息。輸入是將編碼後的問卷輸入計算機,並在計算機內存中形成數據處理文件的過程。問卷中的所有代碼輸入計算機後,經過編輯和邏輯檢查後,可以匯總成壹個原始數據文件。同時,需要編寫壹個原始數據-數據字典的描述文檔。根據數據字典,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原始數據上任何字符的含義。這兩個任務完成後,可以將原始數據文件和數據字典文件壹起保存,以便隨時復制查詢。

第四,總結階段

總結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撰寫社會調查報告,說明調查結果或研究結論。調查報告是用文字和圖表系統、集中、規範地反映整個調查工作結果的壹種形式。是社會調查結果的集中體現。寫調查報告也可以說是對整個社會調查工作的全面總結。從調查的目的和方法,到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到調查結果的結論和質量,都要在調查報告中進行總結和反映。

總結階段其實就是回答壹個社會領域的理論性或應用性問題,從而加深對社會的認識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針、政策和措施。可見,調查研究的四個階段是相互聯系的,是完整的循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