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人利用內幕信息進行證券期貨交易的行為,容易與知情人知道內幕信息但不利用內幕信息的正當交易行為相混淆。前者是嚴重的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後者是法律法規允許的行為。
壹般來說,行為人特別是知情人的合法交易行為有以下兩種情況:
壹是不知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允許的證券期貨交易。這樣的知情人根本不知道內幕消息。
其次,知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所允許的證券期貨交易,與其所知道的內幕信息無關。這種知情人知道內幕信息,但他的交易行為並沒有利用他所知道的信息。
在第壹種情況下,由於缺乏內幕信息,內幕交易罪的客體又是泄露內幕信息,因此很容易將其與內幕交易區分開來。在第二種情況下,由於知情人所知悉的內幕信息並未被該知情人用於證券、期貨交易,該內幕信息不會對證券、期貨市場的價格產生影響。顯然不具備內幕交易的特征。
為了更好地區分上述情況,有必要科學地掌握內幕交易行為的幾個基本要素,包括:
(1)存在證券期貨交易行為;
(二)交易由知情人或非知情人進行;
(3)該交易利用了內幕人士合法持有或非內幕人士非法持有的內幕信息。
本罪與侵犯商業秘密罪的界限
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的客觀表現包括知情人或非知情人非法披露、公開內幕信息,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客觀方面包括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不正當手段獲得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以及違反約定或者權利人關於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因此,內幕交易罪與侵犯商業秘密罪之間存在壹定的聯系。比如,兩個罪名的對象都是秘密的,兩者的客觀方面都包括泄露或者公開事先不應公開的相關內容。然而,兩者之間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
1,兩者侵犯的對象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內幕信息,必然會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市場的價格,後者侵犯的是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給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已被權利人保密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2.兩者的客觀行為也不同。前者包括兩種情況:行為人不泄露內幕信息而自己直接使用,或者泄露內幕信息並建議他人使用,從而自己間接參與,後者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以盜竊、利誘、脅迫等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款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三)違反約定或者權利人的保密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業秘密。
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侵犯了內幕信息和商業秘密。本案中,行為人的行為構成想象競合犯,即行為人主觀上故意實施了危害行為,同時觸犯了本法規定的兩個獨立的罪名,即內幕交易罪、泄露內幕信息罪和侵犯商業秘密罪。根據想象數罪的處罰原則,應當以重罪處罰。
本罪與泄露國家秘密罪的界限
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和泄露國家秘密罪,即主體可以都是國家工作人員,泄露的內容可以都是影響證券發行、期貨交易及相關活動的國家經濟秘密和國家外交、金融、立法秘密。所以兩罪之間有壹定的聯系。這兩種犯罪還有以下區別:
1.前者主觀上只能是故意,行為人主觀上往往具有謀取非法利益或避免損失的犯罪目的,而後者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
2.在主體上,前者包括知情人和非知情人,不壹定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後者只能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3.在犯罪對象上,前者侵犯的是內幕信息,具體範圍由法律、行政法規確定,並不都屬於國家秘密範疇,後者侵犯的是國家秘密,具體包括國防、外交、立法、司法、金融、經濟、科技等方面不宜公開的事項。,以及壹切未決定或未申報的國家事項和壹切文件、電報、信件、資料和壹切有關的國家機密。顯然,前者的範圍更小,保密程度更低。
4.前者客觀上是指行為人利用內幕信息進行證券期貨交易或者違反證券期貨相關法律法規泄露內幕信息的行為,後者是指行為人故意或者過失違反國家秘密法律法規泄露國家秘密的行為。此外,實踐中也會出現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泄露國家秘密罪的想象競合問題。比如,知道內幕信息的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他泄露的內幕信息屬於國家秘密。這種情況應該按照想象競合原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