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壹支箭,來去匆匆。壹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成績,妳怎麽看?該抽時間寫工作總結了。那麽,工作總結的格式妳掌握了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2020年蔬菜生產總結範文(選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1 xx以來蔬菜生產總結,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縣農林委狠抓蔬菜生產,把蔬菜生產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壹號文件精神,結合縣情制定生產計劃,穩步擴大蔬菜種植面積,落實市新型蔬菜社區獎補政策和《促進縣域現代農業發展若幹政策》,落實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該縣蔬菜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壹、蔬菜產銷形勢和特點
據調查統計,到xx年6月底,全縣瓜菜種植面積22.5萬畝,比上年增長6.6%。其中節能大棚蔬菜2500畝,日光溫室蔬菜3.6萬畝,小拱棚蔬菜2.8萬畝,西瓜6.6萬畝,露地蔬菜9.3萬畝。全縣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113.7萬平方米,其中雙孢菇39.4萬平方米,平菇42.5萬平方米,杏鮑菇36.5438+08萬平方米。全縣蔬菜銷量達64.3萬噸,總銷量1.41億元,農民人均蔬菜產業收入達1.08元。
該縣蔬菜產業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註意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縣農林委組織引進了番茄、辣椒、蓮藕、黃瓜、絲瓜、韭菜等40多個新品種,並在烏普農場生態示範園、鄉鎮、村村等蔬菜基地示範種植,取得了良好的示範效果。同時,生物溶鹽菌應用等新技術在鄉、鎮、鎮、鄉等瓜菜基地推廣,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2、狠抓生產標準化、產品質量。全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社等果蔬科技服務組織,以綠色食品生產和認證為目標,積極推廣瓜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遮陽網、防蟲網、殺蟲燈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技術,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 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和產地信用制度,上市蔬菜產品質量大幅提高。
3.發展特色生產。該縣基於傳統種植習慣和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形成了特色蔬菜生產基地。比如鄉鎮日光溫室的精品蔬菜,鄉鎮小虎村的蓮藕,鎮道口村的無籽西瓜,雙堆路溝村的早春瓜,農村的鹽道口村的糧菜瓜立體種植。
4.保護地栽培會早早上市。農民充分利用日光溫室和半地下節能溫室,采取保溫防凍、加溫保苗等技術措施,在早春晚秋進行反季節生產,選擇早熟品種,盡早播種,為蔬菜產品提早上市創造適宜環境,提高蔬菜種植效益。
二、主要工作措施
“豐富市民菜籃子,充實農民口袋,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是菜籃子工作的總體目標。圍繞這壹目標,上半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實施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和蔬菜科技入戶實施方案。
在調查全縣蔬菜產銷情況和市場情況的基礎上,制定xx年蔬菜生產計劃,提出促進蔬菜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和落實目標任務的措施。同時,要強調蔬菜科技到戶應用,加強蔬菜生產技術措施落實,提高農民蔬菜種植效益。鄉鎮認真總結分析近兩年蔬菜產業高效發展的勢頭,采取有效措施支持農民發展蔬菜生產,為農民增收開辟新途徑。
2.加強基地建設,擴大蔬菜種植面積。
以實施《促進縣域現代農業發展的若幹政策》為抓手,鼓勵農民發展設施蔬菜生產,重點建設蔬菜生產村、瓜菜協會、蔬菜種植合作社。以村縣龍浩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縣縣史聖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鎮西農耕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香屋鋪鹽道口西瓜種植協會、鎮張莊村果蔬(香菇)產銷技術服務協會等中介服務組織為重點,加強宣傳,引導農民發展蔬菜生產,不斷擴大基地建設規模。據統計,xx上半年全縣瓜菜面積增加14200畝,其中設施栽培蔬菜8970畝。
3、實施民生工程,做好信息、技術宣傳和培訓。
按照全省民生工程總體部署,該縣著力提升蔬菜科技培訓,培訓蔬菜種植大戶500余人,每人接受培訓32學時,技術咨詢指導4次以上。通過網上查詢向農民朋友發布果蔬產銷信息。同時,與省市業務主管部門保持經常性聯系,及時匯報本縣蔬菜產業發展動態,當好蔬菜產業發展顧問。
4、開展蔬菜生產新技術的試驗、示範、推廣和應用。
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縣農林委花了5萬元購買了竟陵西瓜、府後瓜、黃瓜苗等。,並在烏普農場生態示範園、鄉村等村建立示範基地,展示新品種,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提高蔬菜產量和經濟效益。
5、做好綠色食品申報和認證工作。
魯南牌面粉、誌強牌大豆油、寸牌辣椒等3個產品綠色食品認證申請工作已經完成,溝東牌黃瓜等6個蔬菜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繼續加強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管理,確保產品質量符合標準。同時,完成了“華奧”牌白色金針菇、“豪強”牌杏鮑菇、“龍牙橋”牌黃瓜綠色產品標誌使用的年檢和換證工作。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蔬菜價格由市場調節,農民的種植管理能力和水平,政府部門的扶持政策和技術服務都直接影響著蔬菜產業的發展。xx上半年,特別是最近三個月,菜價壹直在下降,xx農業項目縣級配套資金沒有落實。壹些農民不再投資蔬菜生產,出現了種植其他作物而不是大棚和溫室蔬菜的現象。因此,我們建議
1.盡快落實市級農業項目配套資金,對符合湛政辦6號文件精神的農業項目及時申報、審核、受理和獎勵。
2.建立蔬菜價格補貼制度。當蔬菜的市場價格低於農民的生產成本時,將對菜農進行直接補貼,以保護他們的利益。
3.盡快實施蔬菜生產保險制度,保障蔬菜生產安全。
4.加強對菜農的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由於我縣蔬菜專業技術人員短缺,科技普及經費不足,建議由縣級財政撥出部分資金,從我縣蔬菜種植大戶中選派6-10名有壹定理論水平和較強生產實踐能力的人員,定期到縣內蔬菜生產基地進行技術指導。同時邀請山東省壽光市蔬菜技術專家定期前來參觀,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培養我縣蔬菜專業技術隊伍和實用人才。
蔬菜生產總結2蔬菜是城鄉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農產品,但由於生產環境的制約,容易受到農藥的汙染。用驅蟲網栽培蔬菜,開辟了壹條新的有效途徑,大大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和使用頻率,生產出無公害綠色蔬菜。為了積極推廣應用這項新技術,在區鎮科協和中央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們在批準後的20xx年實施了應用驅蟲網示範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並計劃在新春村五組實施。由於土地征用,本項目在宏村農場實施,占地30畝,管棚10套。蔬菜品種有大白菜、菜花、黃瓜、茄子、番茄、蕓豆、蘿蔔、生菜、豇豆、白菜、辣椒。由於生產中嚴格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和無公害綠色農藥的合理使用,蔬菜產品新鮮、潔凈、無汙染。
首先,建立基地
建立穩定的高標準蔬菜生產基地是利用驅蟲網生產無公害蔬菜的前提。經過挑選,我們決定把它放在宏村中部的農場。壹方面考慮到我們中心已經通過土地出讓,是壹塊2000畝規模的土地;另壹方面考慮到遠離鄉鎮,靠近農民畫村,便於觀光和演示。示範區的環境適合無公害蔬菜種植,無論是大氣、土壤、水質、交通還是田間設施。
二、防蟲網的選擇
本課題確定後,我們課題組成員從4月底到10年初使用標準管棚;覆蓋新壹代鋁鉑驅蟲網,具有驅蟲效果好,透光性強,經久耐用的特點。
在蓋網之前,我們對土壤進行了消毒,消滅了雜草,從而殺死了殘留在土壤中的害蟲和雜草,控制了基地,阻斷了傳播途徑。
蓋網時,四周要壓實密實,不留破損,防止害蟲潛入。
蓋網後施足底肥,盡量減少追肥和入棚次數,入棚作業,方便拉網蓋棚,不給害蟲入侵機會。
防蟲網在野外使用後,要及時收好,妥善保管,以延長使用壽命。
第三,留茬安排
除了選用抗病蟲害的新品種,嚴格實行輪作制,避免連作,預防病害。育苗以營養缽為主。由於蔬菜種類和品種的多樣性,為充分利用設施生產,我們實行復種栽培,適當套種,結合葉菜類,早春栽培茄子、甜瓜、豆角,秋季延後栽培,並適當安排1畝大棚作為苗棚作為苗茬類型。
番茄、茄子、辣椒等蔬菜苗齡長。為了早點上市,我們3月份種,4月份蓋網,以夏秋兩季種葉菜為主。我們特別註意前茬作物,把剩下的枯枝爛葉都銷毀了,為無公害蔬菜生產打下了基礎。
第四,合理施肥
施肥原則上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基肥,輕追肥。施用量因蔬菜作物不同而異。壹般我們用番茄、黃瓜等腐熟蔬菜3000公斤,或者優質有機肥500公斤/畝,再加上bb肥各50公斤。種植前壹周就要好好塗抹。使用龍頭時,將肥料均勻地撒在地面上,與耕地結合,深挖到土壤中。追肥總量為每畝尿素25公斤,分2-3次追肥。對於根系發達的茄果類蔬菜,應在生長期追肥,減少揮發和氨害。追肥時間,葉菜類和生長期短的蔬菜應在苗期早施;前20塊地不用追肥。茄子以鉀肥、磷肥、氮肥為主,蘿蔔、生菜以磷肥、鉀肥為主。對於生長期較長的蔬菜,應合理采用根外追肥,並在葉面噴施相關營養液。我們選擇葉面肥給保康,每次50-100g/畝。
動詞 (verb的縮寫)殺蟲劑的合理使用
無公害蔬菜不代表不用農藥。關鍵是科學合理用藥,減少農藥使用量,將蔬菜農藥殘留控制在允許範圍內,做到安全、合理、高效。
示範區蔬菜產品由鎮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室按不同品種取樣,用快速測試儀測定。無公害蔬菜合格率為100%。
1,農藥選擇龍頭使用上級蔬菜技術推廣部門推薦的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農藥主要有:奧盧壹號、海正三靈、美全、解毒、綠卡、楚雲、愛美樂、千克、辛硫磷等。主要殺菌劑有福星、阿米西、農力靈、農用鏈黴素。
2、註意農藥的交替使用,合理搭配,不要隨意增加劑量。
3.嚴格控制蔬菜上市前的間隔時間。
不及物動詞探索與建議
1,探索:目前,由於蔬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多由個體生產經營者完成,在市場經濟下發展無公害蔬菜是壹個現實問題。我們必須探索、研究、規範和培育國際和國內市場。
2.建議:發展無公害蔬菜,從目前從業者來說:
壹要大力宣傳;
二要控制農藥化肥,禁用劇毒農藥,推廣綠色農藥應用;
三要示範帶動努力;
四是加強市場監管,嚴格執法,通過檢測依法查處超標高殘留蔬菜。
蔬菜生產概述3蔬菜是中國主要的農業經濟作物之壹。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實現小康更加需要蔬菜。“抓蔬菜就是抓經濟;抓蔬菜就是抓產業結構調整;抓蔬菜就是抓富民工程。”通過近兩年的努力,我的家鄉蔬菜產業化已初具規模,今年蔬菜生產形勢很好。為便於上級領導到我家鄉檢查工作,現將XX我家鄉蔬菜生產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壹、基本思路
年初,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藍圖”,按照縣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有新突破的指導思想,結合本鄉實際,我鄉切實研究出“蔬菜產業興鄉,科技推廣先行”的思路,切實加強蔬菜產業化指導, 並依托全鄉“四季蔬菜花卉批發市場”牢牢抓住高效種植的牛鼻子。 大力推廣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調動壹切科技信息力量做好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促進全鄉“三線十基”全面發展,為完成年初計劃目標開了個好頭。
第二,圍繞目標,完成指標。
黨委政府依托發達的交通優勢、充足的光、熱、水、土等資源和傳統的蔬菜種植習慣,梳理工作思路,轉變幹部作風,變指導為引導。特別是以示範村典型(典型模式、典型效益)為重點,加強溫室保護區培育,投入人力、財力、物力,基本實現年初目標:
(1)蔬菜區-發展到1。1萬畝,效益2800萬元。
(2)蔬菜人均收入-550元。
(3)張官畝等6個蔬菜專業村人均收入——1200元以上。
(4)大棚、小弓棚面積5500畝,占蔬菜面積的50%以上。
(5)蔬菜種植收入萬元以上、4000元以上、2000戶以上的有450戶。
(6)蔬菜科技戶1500余戶,培養蔬菜科技人才600人。
(7)實現蔬菜基地10個(張官畝、崔老家、快莊、賈巖墩、胡老家、高莊、李漢樓、田莊、元村寺、張莊)。
(8)推廣15先進生產方式。
(9)引進新品種69個。
(10)先進技術普及率達90
(11)優良品種覆蓋率100_
三是“三線十基地”蔬菜高效發展
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鄉黨委、政府著力打造“三線十基地”,重點抓好g310國道、203省道、魚枷路、金十字沿線基地建設產業化。目的是快速形成規模化、市場化、商業化的格局,突出形成種植模式的十大公文寫作風格:
(1) 1500畝以張官木村為中心的大棚無公害“番茄-夏玉米-香菜(芹菜、大白菜)”
(2)以崔老家為核心的1200畝無公害“春白菜(番茄)-秋黃瓜”模式。
(3)以袁老家為核心的3500畝優質“黑西瓜、八裏香瓜-大白菜”模式。
(4)以田莊為中心的架空山藥和大計算模式。
(5)以胡故裏為中心的“大蔥—菜花”模式。
(6)以高莊為中心的“辣椒菜花”模式。
(7)以李漢樓為中心的山櫻椒模式。
(8)以夾煙墩為中心的“啤酒大麥配甜玉米—大白菜”模式。
(9)以張莊為中心的“早菜花-大白菜”模式。
(10)以快裝為中心的“春棚番茄-秋棚黃瓜辣椒”模式。
上述模式的推廣應用,極大地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顯著增加了今年我鄉菜農的經濟收入。
四。“四季春蔬菜花卉市場”建設
1,圍繞領導決策做好科學規劃,願意投入人力物力。加大四季春蔬菜花卉市場三期建設力度。在原有基礎上,今年將投資350萬元硬化兩條街道,建設三排門面房,開發50畝停車場,使市場蔬菜日吞吐量達到300噸以上。
2.實施“市場驅動”戰略,促進基地發展。通過市場引導,種植的品種和結構有了很大的轉變,形成了出口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大白菜、黃瓜、香菜、辣椒、白菜、芹菜、菜花“產業化-商品化-市場化”結構,拓寬了銷售渠道,使家鄉的蔬菜走出家門,銷往全國和國外。
動詞 (verb的縮寫)典型的經濟效益:
1和××××村是我家鄉的專業蔬菜村,人口1134,土地面積917畝,人均0。8畝地,97年剛解決溫飽。近年來,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大棚發展到480個,人均蔬菜收入達到2000元,占人均收入的75%以上。
2.近幾年XX鄉的秋黃瓜稱霸商丘市場和周邊縣城市場,但在秋澇之年是如何獲得大豐收的?鮮為人知的,其實是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典型。入秋以來,連續下了50多天的雨,各種作物內澇外淹,造成不同程度的絕收。壹般常規管理的黃瓜很難忍受50天的低溫陰雨,導致90%或絕產。而崔老家村的數百畝秋黃瓜,卻是另壹番枝繁葉茂、碩果累累的景象。究其原因,是在農村科技人員的精心指導下,及時采取了“前期重化控、中期重護瓜、盛期重根外噴肥”等補救措施,並依靠科技進步,在災年取得了豐收。每畝效益3000多元;崔福明等科技意識強的戶,畝產都在5000元以上。
3.崔老家村卞莊組菜農張益昌投資3500元建起大棚,面積0。42畝,采取“冬種番茄、套種西瓜、辣椒、絲瓜、豆角”五種種植模式,每季度收入9600元。
冬季絲瓜茬後種植茄子樹1100株,收益11000元。
4.在胡老家村,李電池菜農建了四口人六畝地,其中蔬菜四畝,建了兩個大棚,修了1。6畝大棚,采取規模化種植(全是西紅柿),“抓早抓巧,精細化管理”,經濟收入2萬多元。
5.張官木村高建華5口人,大棚蔬菜5畝,采用“春番茄-夏玉米-套種香菜”模式。上半年番茄收入1.6萬元(品種好,方法好)。
6.韓春生4口人,3畝大棚蔬菜,采用“春番茄-夏白菜-臭香菜”的模式。春季番茄進行三層覆蓋栽培,收入12500元。
六、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促進支柱產業高效發展。
依托農村科技站和農技站,先後引進國內外優良蔬菜新品種69個。經過試種示範,已推廣穩定了45個有價值的品種,如大白菜品種:夏陽、四季旺、青雜3號等。番茄品種:金鵬1號、以色列148等。辣椒:洛椒98a、項燕16、黔椒1等。
西瓜品種:黑金剛2號、黑寶等。
甘蘭種:金春早8398;
黃瓜品種:津優1、津春2號等。
虎杖種類:泰國耐熱虎杖、長貴雜交虎杖等。
豆類:田字三足驢、春條901等。
推廣了35項新技術:
(1)溫室多層覆蓋技術;
(2)中晚熟番茄早熟栽培技術;
(3)西瓜嫁接防連作技術;
(4)西瓜近地面覆膜栽培技術;
(5)黃瓜“浸瓜保瓜”;
(6)無公害生物農藥應用技術;
(7)配方平衡施肥技術;
(8)套種瓜菜的幾種高效栽培模式等。
(9)吡唑醚菌酯高效甜瓜種植技術。
(10)防病治蟲混配農藥新技術。這些優良品種的引進和先進技術的推廣,給我們家鄉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效益。
七。未來計劃
1.增強科技意識,轉變幹部作風,“轉變權力角色,充分發揮知識作用”,實施科技興國戰略,充分認識科學技術,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2.突出支柱產業,唱響蔬菜亮點,形成壹村壹式金融格局,促進產業升級。明年增加面積2000畝,人均效益增加80元。
3.鞏固沿線發展蔬菜示範和高效園成果,以主要鄉鎮幹部產業結構調整示範點為重點,爭取每年都有突破。
4.加大科技投入,每月辦好兩次蔬菜科技培訓班,讓每個人都有壹技之長,每個家庭都能靠蔬菜致富。
5.做好四季搞活蔬菜花卉市場,向基地要資金,向市場要效益。
6.計劃明年建設保鮮倉庫(500噸以上)。通過冷藏加工,增加反季節市場份額,走生產生鮮加保鮮的道路,節能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