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單位輿情日記訪問記錄

單位輿情日記訪問記錄

單位民情日記走訪記錄(8篇精選)

壹天就要過去了。在這壹天裏,妳身邊壹定有壹些有趣的故事。是時候認真寫日記了。然而,我發現我不知道該寫些什麽。以下是單位人民日報的采訪記錄,我整理的。歡迎大家借鑒,希望對妳有幫助。

單位的民情日記訪問1。天氣晴朗,桂花飄香。我來到江口,我駐紮的地方。早上陪區財政到我村驗收飲水工程。他們走後,我拜訪了三位老黨員的家。

中午,老百姓張冬梅在家裏吃了壹頓餡餅。為了不增加農民負擔,老百姓吃什麽我們就吃什麽。她自己閹割的方竹筍,自己種的大白菜,自己打蠟的肉,都很好吃。壹頓飯15元。我們個人要向政府買飯票,我們出4塊錢,政府補貼11元。這個月自費買了80元的飯票,已經送出了四張。

下午召開兩委會議,討論江口村美麗鄉村建設、農民公園、土地增減掛鉤項目等事宜。也希望能為自己居住的村子做點公益。如果江口村公園建成,我轉學後會去王臺旅遊,肯定會留在公園裏。目前,我們都在努力籌集資金。如果不夠,我願意捐1000元。

會後,我抽空和從龍巖嫁過來的金梅聊了聊。今年第壹年,她自己種了很多栗子和南瓜,壹定要我帶壹個回來,還有她家門前長的壹小袋柿子。她說她家人不喜歡吃,讓我帶,所以我現在不能吃。我必須把它們和蘋果混合在壹起,直到它們變成黃色。”我說,“我連群眾的針線都拿不走,怎麽能要妳的南瓜和柿子呢?”她說,“妳不喜歡。“從她的語氣來看,我不帶點回去,她會生氣,認為我看不起她,我不帶點回去,她就吃不完了。我還在她家吃了壹個紅薯。如果金梅給我的這些東西是賄賂,紀檢部門會來調查,我肯定會主動上交。我親自去她家後門摘南瓜和柿子。這是賄賂嗎?那天在她家吃了壹頓餡餅飯,今天補了壹張飯票。她說:“我能付什麽錢?我吃不起壹頓飯。很高興妳能來我家。“當然,付給她現金是絕對沒有必要的。我們會給她壹張飯票,村裏用壹個月後由政府報銷,把錢給他們,讓他們收下。

晚上在德龍家用餐,也可以在人家過夜,當然可以住在李家的樓裏。金美還想讓我在她家過夜。我得跟小姐姐說壹聲失陪,改天我們在妳家好好聊聊,睡個午覺。

明天我要陪黨委書記去焦坑村看看。現在大部分村民都搬到集鎮去了,只有少數人不肯下來。他們說,妳看,我的財產在這裏,那麽多山和田,我們也會去看看,收集民情民意。

夜幕降臨,滿天繁星,桂花飄香。深呼吸,享受鄉村的空氣。在村裏真好,今晚真好!

探訪單位民情日記2萬川鎮位於湖南醴陵市南門,北鄰攸縣、泗汾鎮。106國道和玉茶鐵路縱貫南北。在這次大走訪中,我走訪了這個鎮的星橋村5個組90多戶人家,分布在進山的山溝或路邊。該村位於萬川鎮東南部,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民風較為淳樸。

今天是我參觀的第壹天。我去的第壹站是星橋村唐光組組長的家。那是路邊的壹家小商店。店裏有三五個人,但組長不在。據說隊長開著碾米機幫人碾米。村書記伊朱敏給他打電話,說他已經通知妳了。早點回來。聽到我坐立不安,我覺得有擾民的嫌疑,但秘書壹擺手,不,應該是。女主人在我們落座後馬上給我們送來了冰鎮礦泉水,很有禮貌地塞到我們手裏。我們有備而來,每個人都準備了水,我們的款待被婉拒了。沒多久,組長回來了,壹個微胖的中年人。介紹完之後,我問他家裏的情況,五十個有七個,真的不像。組長家裏沒毛病,也沒什麽好說的,就說走吧,我們去別家。

我們早上走了大概十五家,大部分都是老人,還有孩子跟著我們。路邊的水稻長勢良好,很快就要收割了。因為靠近酒埠江灌區,今年的幹旱對其沒有影響。可能是因為中老年人居多,大部分都說幫黨的政策好,沒什麽大問題。大部分是男的要修壹公堂水庫或者孩子上學遠的問題。在壹家服裝廠門口,打工的服務員笑著說,給我們發點錢就好了。我也回復說我會回銀行多商量打印的事。下午我們去村組搬集鎮和另壹個組。萬川發展很快,集鎮規劃很好。很多人搬過來,宅基地在30萬左右。建成後有壹百多萬人裝修得比較好。這些人屬於發展良好的村莊,他們也尊重陪同他們的村長。他們大多理解我們的大訪問,讓我感覺很好。

今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裏的民風真的很淳樸。無論走到哪裏,都沒有多談問題,也沒有冷嘲熱諷,有點出乎意料。但其實有壹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地下水源被上遊的養豬戶汙染嚴重,吃水全是從外面買的桶裝水。我問了長塘組的組長,他告訴我大概有七個組,幾百戶人家都是吃飯買水。之前也試過找政府和相關部門,都不了了之。這讓我很沈重,接下來幾天我們去過的地方也為此困擾。查出問題後想跟船灣鎮政府好好匯報。同時,根據走訪要求,對相關部門發現的問題進行登記,以便解決。我想我會盡我所能敦促和解決這個問題,就像我告訴人民的那樣。

今天是個大晴天,久違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容。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走在鄉間的壟道上,處處聞著春天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

中午,正是午飯時間,我和謝來到家。他還沒回來,他的老母親在家。聽老人說,謝夫婦壹大早就去車不韋賣豆腐去了,壹時半會兒回不來。每天都是這樣。老人熱情地端來茶水,招呼我們坐下,讓我們在她家等著吃午飯。我們只是在等夫妻倆回來的時候,和老人聊了聊他父母的缺點。

十二點半左右,謝彭穎夫婦回來了。壹輛摩托車載著他老婆,後面架子上放著十幾個高的壹壘豆腐架,他老婆肩上還扛著壹個籃子。沒有很高的騎行水平真的是不可能騎的。看著夫妻倆臉上的喜悅和欣喜,我知道他們今天的生意很好,這麽早就把豆腐賣完了。

壹停下來,老謝就熱情地跟我們打招呼,跟我們聊他的生意,聊他們忙碌有趣的壹天。他們每天早上四點左右起床磨豆腐。早上六七點鐘,夫妻倆就帶著幾十斤豆腐出發,趕到車不圩,每天都在那裏賣,而不是每天挨家挨戶去賣。平時每天磨四五十斤,節假日會多壹些。他說,因為現在磨豆腐腦賣的車只有壹兩輛,生意比較好做。壹般每天十壹點或者十二點就能賣完。中午,他回家吃午飯,下午,他的妻子收拾房子,做壹些農活,種菜和澆地。他自己在磨豆腐、磨豆皮、泡豆子、處理豆腐渣、打掃衛生等方面為第二天做壹些準備,壹直忙到天黑。

我們聊了聊,問了他家的收入和打算。夫妻倆說,雖然每天起早貪黑,從早忙到晚,雖然有點累,但收入還不錯。我們明白,他們的言語和臉上充滿了喜悅和自豪,他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不知不覺,我們聊了壹個多小時。走出他家的大門,看著溫暖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給三個幹部全覆蓋,零距離為民服務”是黨和政府在“十二五”期間為人民做的壹件實事。相信以後會有更多更好的措施,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和溫暖。

今天在大福地村黨總支書記xx的陪同下,早上10去羅月全家拜訪。壹進門,就看到了破舊的房子和古老的羅曼月泉。她看到我們,只是冷冷的打了個招呼,慢慢的給我們搬來壹個板凳,和我們打招呼。我覺得有點冷。我想她家壹定是遇到了困難。所以我說話的時候很小心,生怕說錯話得罪了主人。我首先向她介紹了我自己和我今天的目的。

壹開始我覺得她的內心似乎不太接受我們今天的到訪。她面無表情,對我們的談話感到厭煩。這時我向她借了他的戶口本,想了解壹下她的家庭成員。她給我帶來了2017人民日記訪問記錄範文。我看了壹下,原來她今年79歲了。經過壹段時間的交談,她接受了我,和我聊了很多。她說丈夫10年前死於肺癌,現在只有她和兒子。丈夫去世後,由於經濟困難,她經常向鄰居借錢,欠了很多債。她兒子殘疾,47歲還沒結婚。家庭收入主要是只種2畝地和兒子偶爾出去打零工,年收入不到3000元。她告訴我這件事時,忍不住哭了。

從她家出來的時候,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想到快80歲的老人要下地幹農活,心裏很不愉快。這就是山區窮人的真實生活。我覺得我真的過得很幸福。農村和基層有太多不幸的家庭和貧困的農民。我們應該學會感恩,學會知足。回來的路上,我想了很久,想了很多,感觸很多。我覺得如何脫貧致富,其實是新農村建設的壹個重點。今後要加大對貧困戶的走訪力度,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幫助他們落實幫扶政策。但像羅月全這樣的家庭情況,單靠物質支持是解決不了的。我們應該弄清楚他們到底需要什麽。今天,我的靈魂得到了洗滌。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深入農村基層,精於農事,能抓大事、勤於小事,在壹線改變作風,在壹線磨練意誌,為民、為民做出自己的努力。

人民的感情日記單位參觀記錄5。災民新村的供電、排汙等工程進展順利,手頭其他工作也不多,所以我決定到結對聯系戶的家裏走壹走,特別是新店組的胡長紅、胡冠明,他們正在蓋新房。我得去看看有什麽困難可以幫忙解決。

在去新電集團的路上,正好碰到上段集團的胡金友拿著鐵鍬出門。他見到我後,熱情地招呼我去家裏喝茶。我想我應該先去他家。尤金和大多數留在村裏的村民壹樣,不善於表達,但憨厚樸實,容易親近。幾年前,因為孩子多,負擔重,金家裏過得很苦。但是近年來,孩子們陸續離開社會,生活條件逐漸改善,蓋起了兩層半的樓房。尤金的大女兒胡小玲在深圳富士康工作,雙胞胎姐妹胡雙鳳和胡雙娣也在深圳工作。四女兒胡從縣職業中專計算機文秘專業畢業後去了浙江紹興,小兒子從縣職業中專模具專業畢業後在廣東東莞定居。尤金和他的妻子勤勞節儉。他們在地裏忙農活的時候,就去山裏撿柴火或者在家門口打零工,賺點錢貼補家用。家庭井然有序。

沏茶後,尤金在我面前放了滿滿壹盤橘子、燙過的皮和花生。他說,去年教體局為村裏修了水渠,平了路,裝了路燈,讓所有村民受益。大家非常感謝“三送”工作組。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深有感觸,因為“三送”工作實施以來,我們經歷了從陌生到熟悉,從疏遠到理解,從懷疑到信任的全過程。

簡單的鄉親就是這樣。妳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群眾會銘記,會感恩,會真心實意回報。雖然只是簡單的壹頓飯,但鄉親們的熱情總是讓我感動。

當我問金有什麽困難的時候,金壹臉無辜的笑著告訴我,現在黨的政策好,只要勤快,生活還是過得去的。我想這就是定南蘇區悠久深厚的傳統,讓他們相信並始終堅持艱苦奮鬥、善解人意、自力更生的作風,始終堅持從容淡泊、不畏艱難、樂觀豁達的態度。所以每次進村,總能看到很多笑臉,聽到很多感謝的話語。雖然歲月的刻刀在他們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皺紋,生活的艱辛磨礪了他們勤勞的雙手,但在他們的眼裏,卻始終閃耀著堅毅和樂觀的光芒。

這才是可敬可愛、誠實淳樸的鄉親們!

《單位民情日記》走訪的第四個農戶是水產規模養殖戶。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承包經營30多畝魚塘。承包經營面積在村裏45個規模養殖戶中並不是最大的,因為兒子媳婦在村裏非公企業上班,壹個在照明器材廠,壹個在木器加工廠。所以30多畝魚塘都是戶主壹個人在經營。壹說到養魚,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從魚苗的引進、魚塘的消毒、飼料的采購和投餵,到疫病的防控、接觸侃侃的銷售。記得去年蹲著的時候,壹個養殖大戶跟我說,養魚的效益比種糧食好太多了。我承包了200多畝魚塘,壹年能凈賺30多萬。但是養魚也是壹項非常辛苦的工作。不僅要掌握好飼養,及時換水灌溉也很重要。晚上要在池塘巡邏怕魚缺氧,還要守夜怕被盜。那時,他家正在蓋新房子。

他說現在有錢了,也想過得更好。但是,因為要養魚,他沒有運氣活下去。他選擇了養魚,註定要常年住在池塘邊的窩棚裏。這是普遍現象嗎?這裏的居士告訴我們,養魚的時候晚上要巡視池塘。通常每晚巡視池塘兩次。當然是很辛苦的,但是沒必要在這裏守夜,因為這個村子從來沒有被偷過東西。他說,雖然養魚很辛苦很累,但比早些年好多了。他說現在再累再苦也沒什麽,只要養的魚能賣個好價錢就行。

我們被農民群眾的樸實和勤勞所感動,欽佩他們樸實而真實的辛酸和樂觀。但仔細想想,當比較效益充分顯示了發展效益農業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和福祉時,農民的勤勞也掩蓋了很多農民實際承擔而沒有承擔的工作。

他們對黨和政府永遠心存感激,在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時也不要求更多。

應該說,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土地承包責任制壹樣,是農民在實踐中的創新改革。當它成為發展趨勢,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全村45個養殖農戶沒有壹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因為我們宣傳不到位,實際工作的具體指導跟不上。農業技術服務、農資供銷服務、農民創業發展融資服務等。都需要農民努力,遇到的問題需要農民自己解決。

記得我們剛到村裏時村支書說的話,他說那是市、縣、鎮領導,尤其是鎮長第壹次來村裏實地調研。那時候,我真的為自己能成為這個歷史空白中的壹員而沾沾自喜。此時此刻,我擔心的是農民辛苦背後的社工服務差,以及這種服務不到位所反映出來的我們工作的漂浮。

7 2XXX年春天的第壹場雪比往年都要冷。從農歷正月初壹開始,上帝就壹直悶悶不樂,伴隨著霜凍的寒風吹著先開的花,把它們凍僵了。

立春了,雨季早已過去,氣溫還在個位數徘徊。昨天最低氣溫降到了-2℃,中午飄起了雪花。在參加了車易鎮扶貧班子成員和各村總支書記會議後,及時與中寨村“三委”班子壹起修改完善了發展規劃和扶貧實施方案。為了加快工作進度,楊建軍和我分頭行動。他聽了村黨總支書記紀家條介紹實施方案和項目規劃,我去火燒寨村民小組做了入戶調查。

“掛包幫扶”“轉走訪”活動開展以來,省市縣反復強調要精準識別貧困戶,開展了兩輪“回頭看”工作,按照“五看、五記錄、六重點”(看住房、看大件、看勞力、看產業、看負擔;機動車不記錄,新房不記錄,城市商品房不記錄,公職人員不記錄,大型實體產業不記錄;對重病患者、重殘學生、無強勞力學生、危房和重災戶要優先考慮,做好前期建檔立卡工作,為精準扶貧打好基礎。作為壹個新人,我感到不安,所以我決定親自走壹走,看壹看。

村委會宣傳員吳啟成帶我去火燒寨的時候,村小組長李幼平正在準備萬家的春宴,李廣。李幼平又瘦又能幹,從他的外表看不出他是個62歲的老人。我隨機挑選了、李和劉誌龍,請他帶我去他們家看看農戶的實際情況。李友的臉很難露出來。見我態度堅決,我只好直接說:“名單上的劉誌高名字不對。他的本名是劉誌富,已經外出打工了。只有他父親劉廷賢在家。”沿著泥濘的小路,我拐了三個彎,轉了五排房子,才來到壹個局促的院子。壹輛車上堆滿了鋤頭、耙子和其他農具。兩座民用建築年久失修,破爛不堪。西邊夯的墻裂開了,傾斜了,冷空氣直接灌進屋裏,屋檐下掛著幾串玉米。李隊長在黑屋子裏探出壹個黃灰色的腦袋前,反復喊著“先上法庭,先上法庭”。他就是劉廷賢,46歲,頭發稀疏,腰彎,老態龍鐘。20年前,妻子因為他窮,離開了他,留下兩個兒子和他相依為命。現在,他的兩個兒子劉誌寬和劉誌富已經長大,但他們在外面遊蕩,無所事事,春節期間他們必須寄錢買票才能回來。劉廷賢冷冷地說:“我在這破房子裏找不到媳婦也沒關系。我兩個兒子在家都蹲不下,更別說媳婦了。我壹直夢想著蓋壹棟新房子!”看完之後,我鼻子酸酸的,真的很擔心他的家人。拐了個彎,來到劉誌龍家。前門關著,人不在家。低矮的門楣黑漆漆的,大壩裏有壹股腐爛的味道。他家的情況也不會好多少。李組長說,劉誌龍年紀不大,但常年有病,缺勞力。他媳婦得了白血病去世了,他兩個娃娃都在讀書,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我讓李組長帶我去的家。李組長說,李在馬路巷做生意。要了解情況,他只能問他的父親李世成。踩著豬糞和雞糞,翻過幾個土堆和糞堆,跳過壹條臟兮兮的水溝,來到壹個開闊的平臺,我終於見到了壹位80歲的李世成。他正準備吃飯,看到我們來訪,高興地和我們打招呼。這位老人精神矍鑠,威嚴有加,但有點耳聾。他需要大聲說話才能聽見。老人自豪地說:“我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李光洙在村裏打工養家。他的孩子很成功,不用大人操心。二兒子李廣學,住老地方,有車接送。小兒子李在馬路巷做生意,兩個娃娃也不負眾望。大壹點的女生徐莉,已經考上曲靖衛校,去實習了。小壹點的男娃娃李偉,在會澤壹中讀高中,學習很好!“從李世成老人家出來,我走在壹條水泥路上,碰巧遇到李幼平的妻子高文秀在掃地。她有點胖,行動遲緩。高文秀說,她幾年前才看醫生回來,醫生診斷是骨膜炎。多虧了黨的農村合作醫療政策,住院花了四千多,政府幫忙報銷了壹大半,只出了八百多。

李組長告訴我,火燒寨有118戶455人,其中貧困戶26人,外出打工30多人。希望上級領導支持我們為我們村修壹條排澇渠,這將惠及100多畝糧田。如果能拿下這個項目,我們村可以集中規劃建設80棟左右的新房,這將大大改善村子的面貌。後山種植了10000多棵核桃樹,但由於嚴重缺水,結果不多。如果能在山上建個水庫,加強灌溉,產量會提高。我們還想嘗試種植100畝軟籽石榴。我由衷地佩服老組長的勇氣,告訴他會積極匯報項目情況。但目前要想辦法治理村裏的臟亂差現象,以及扶貧的產業支撐。

單位的民情日記走訪記錄8。又是春雨,又是壹年谷雨。帶著興奮和焦慮,走在井坑村的鄉間小路上,呈現出壹幅農民壹路忙著播種和耕作的美麗畫卷。

井坑村的灌溉渠只是村民在路邊挖的土溝。土溝小而淺,寬度不壹,嚴重影響雨季排水,但卻是附近大面積水田、菜地、果園的唯壹灌溉渠道。我們“三送”隊經過入戶走訪,了解到村民們急於修渠,及時與村委會進行了討論和研究。經過幾次實地考察,我們決定集資修建這條運河。今年3月,開始修建灌溉渠,村民們投入了勞動力。為了保證工程進度和質量,我們經常留在施工現場,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的問題,監督施工人員進行整改。而我也成了“泥水匠”,和村民們有說有笑,氣氛十分融洽。

到了4月,運河建設接近尾聲,工人們小心翼翼地進行著最後幾道工序。他們看到以前的運河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不再是雜草叢生,淤泥堵塞的樣子。村民和工作隊由衷地感到欣慰。村民們為有壹條好渠而欣慰,工作隊為給群眾辦了點實事,解決了他們的農業生產困難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