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人可得1000元。
東方起點公司員工冒充慈善人員、醫生,帶領患者到三家定點醫院就診;每住院壹人可以拿1000元提成。
接線員打開成都西南腦科醫院的咨詢系統打了壹個電話,“數據篩選語音流程”的資料就在旁邊。接線員打開成都西南腦科醫院的咨詢系統打了壹個電話,“數據篩選語音流程”的資料就在旁邊。
8月29日,雲南人艾華(化名)帶著患有腦癱的大兒子來到北京郭康醫院。因為聯系不上文醫生,擔心被騙。A10-A11版攝影/新京報記者大路
8月29日下午,雲南人艾華帶著患腦癱的大兒子從老家來到北京郭康醫院。因為找不到之前聯系過他們的醫生,他不敢進醫院,怕被騙。
事實上,並不是這位醫生把愛華帶到了北京郭康醫院。所謂的“文醫生”不過是壹個冒充醫生的接線員。這背後,是壹家名為北京東方起點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起點公司”)的“網絡醫療保健公司”在暗中運作。
東方起點公司利用連環談冒充慈善人員和醫生的身份,騙取全國各地腦癱患者到與其合作的定點醫院就診。每成功壹個人,公司員工可以拿到1,000元的提成。
今年8月,新京報記者以求職為名臥底,發現該公司有三個部門負責為某醫院尋找患者資源,分別是北京郭康醫院、北京景俊醫院和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從聯系病人到讓病人住院,經歷了幾個公司人員設置的壹系列局。有的人冒充慈善人員收集患者信息,有的人冒充醫生遠距離診斷患者,最後將患者引到上述三家醫院。
東方起點公司的辦公地點在豐臺區豐北路關靜大廈5樓。走廊沿線的十余間辦公室大多大門緊閉,但仍能清晰聽到各辦公室傳來的呼喚聲。
8月24日上午,在壹間門上掛著“成都回訪”牌子的辦公室裏,7名員工正在他們的工作站上不停地打電話,話題都是圍繞著“腦癱”。
他們工作站的電腦都開壹個窗口,裏面有病人的相關信息和病史。他們在打電話的同時,還翻看了桌上的壹份書面材料,擡頭寫了“西南腦科醫院講話”。
科室負責人於飛說,他們接觸的都是腦癱患者,主要工作就是通過打電話,“也就是成都西南腦科醫院”,壹步步把患者介紹到公司指定的醫院。
7個員工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身份”和分工。
24歲的趙軍和壹個剛入職的姑娘要做最前端的工作,就是打電話篩查患者,準確掌握患者的基本情況。
接下來,輪到胡兵在趙身後“表演”了。他自稱是“成都西南腦科醫院的彭醫生”,從遠處給患者診斷,提供醫療咨詢服務,分析病情。還有另外兩個人壹起冒充醫生。
最後,監工於飛等人出面,冒充北京專家組成員,邀請患者到指定醫院治療。
24日上午10,趙軍開始打電話。如發言材料中所寫,他介紹自己是四川腦病救助基金會的工作人員。
“妳好,我是四川腦病救助基金會的工作人員。現在國家要對腦病患者進行全國範圍的調查。請問妳叫XXX嗎?”隨即,趙軍開始核對對方的身份信息和病情。
在了解患者病情後,謊稱根據國家規定,會出具腦病康復指南和腦病救助基金救助申請表,以獲取患者家庭住址。
趙軍掛了電話後,輪到胡兵以“彭醫生”的名義為患者診斷,介紹西南腦科醫院的治療方法。
24日下午2點,胡兵像往常壹樣,以假醫生的身份撥通了趙軍等人篩選的患者電話。
“妳好,我來自成都西南腦科醫院。妳可以叫我彭醫生。妳家裏有個腦癱患者吧?”胡兵按照演講開場白向患者家屬介紹自己,並表示患者信息由四川省腦病救助基金會提供。
電話那頭,患者家屬相信了胡兵的話。
沒聊幾句,胡兵就對患者家屬說,“患者用藥效果之所以不明顯,主要是因為大腦有血腦屏障,藥物很難通過血腦屏障,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
沒有醫學背景的胡兵,憑借壹份演講材料和壹些基本的醫學知識,在患者面前成為了壹名專業的腦科醫生。
8月25日上午,壹名員工打開患者資源數據庫,準備給患者打電話。8月25日上午,壹名員工打開患者資源數據庫,準備給患者打電話。
“我之前在很多醫院看過,但並不樂觀。這應該如何看待?”電話裏,患者家屬急切地向胡兵提問。
胡兵馬上轉話題介紹西南腦科醫院的治療方法。他壹邊看著桌上的發言材料,壹邊向患者家屬介紹:“我們醫院主要是用機器人進行磁共振CT的三維立體輔助精確定位,藥物可以直接作用於病竈,可以修復受損的神經細胞。”
見患者仍有疑慮,又補充道:“這項技術是從北京引進的。如果恢復得好,壹周左右就能看到效果。”
通話結束後,胡兵沖於飛說,在他與患者家屬溝通的過程中,對方壹直在傾聽。如果他不質疑,他什麽也沒說。
於飛笑著說,“這就來了。恭喜妳又完成了壹筆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