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世界上有哪些偉大的藝術家?五個就夠了。

世界上有哪些偉大的藝術家?五個就夠了。

可以參考壹下

達芬奇(1452—1519)

達芬奇是人類智慧的象征。他像神壹樣有著無限的理想,試圖再造世界的美好,丈量世界的浩瀚,解釋世界的奧秘。但他只有平凡的生命和力量。他的誌向是發現壹切,研究壹切,創造壹切。他的人生是壹條沒有盡頭的路,路上充滿了崇高的未完成的作品。臨死前,他悲傷地說:“我這輩子壹件工作也沒做完。”列奧納多出生在佛羅倫薩郊區的芬奇小鎮,所以取名芬奇。5歲時,他就能憑記憶畫出母親在沙灘上的肖像,同時還能即興作曲,陪自己唱歌,引得在場的人贊嘆不已。身為律師的安東尼奧神父意識到兒子的繪畫能力,決定送他去佛羅倫薩藝術家委員會的羅基奧畫室學習。在那裏,他不僅受到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的教育,還受到其他科學的影響。芬奇在羅基奧的畫室裏研究了雞蛋的明暗關系,發現了明暗漸變的畫法。他在威·羅基奧的工作室裏度過了六年,成長為壹個具有現代科學思想和人類智慧的模特。芬奇無法在佛羅倫薩施展才華。他壹心要把自己的藝術和智慧帶入現實世界,大放異彩。31歲時,他給米蘭大公盧多維科·斯福爾紮寫了壹封信,信中列舉了自己的各種才能。最後,他說他可以為大公爵的父親創造壹個騎馬的雕像,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型雕像。在41歲完成這壹傑作的大師的陶制雕像,因為沒有足夠的銅鑄而沒有完成,在1499年法軍入侵時被毀,否則就是世界奇跡了。大公對他的天才和努力的獎勵不是金幣,而是金字玉言,這讓芬奇非常不安。為了安慰他,大公讓他為米蘭格雷西神廟的食堂畫壹幅畫。這是最後的晚餐。如果說《最後的晚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宗教畫,那麽芬奇51歲從米蘭回到佛羅倫薩時畫的《蒙娜麗莎》無疑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幅舉世聞名的作品,讓達芬奇的名字永載史冊。列奧納多·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光影創造出壹個立體的平面形象。他曾說:“繪畫最大的奇跡是使壹幅平面的畫顯得凹凸不平。”他利用壹個球體的光變原理,首創了明暗轉移法(又稱漸變明暗法),即圖像中由亮到暗的過渡是連續的,像煙霧壹樣,沒有明顯的邊界。《蒙娜麗莎》是這種繪畫方法的典範。瓦薩裏認為這種光影畫是繪畫藝術的轉折點,芬奇壹生都在探索藝術的高貴氣質,只有在美的創造中才能感到滿足。15世紀,意大利對科學、理性和美的追求和創造,因為達芬奇而達到頂峰。但是大師的才華在晚年並沒有得到重視和欣賞,教皇的冷漠讓他很難過。1515年法國國王弗朗索瓦壹世重新占領米蘭時,邀請大師定居法國克魯堡,應聘為宮廷畫師。1519大師在異國去世,享年67歲。他的學生弗朗西斯科·穆奇(Francisco Muecki)說,“芬奇的去世是每個人的損失,造物主無法創造出另壹個像他壹樣的人。”

蒙娜麗莎(約1503-1506)(木油畫77 x 53 cm)

據說法國著名的盧浮宮有三件寶物:壹件是米洛斯的阿芙羅狄蒂;第二個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第三個是蒙娜麗莎。前兩部作品是誰寫的不得而知,但《蒙娜麗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所作,卻幾乎家喻戶曉。《蒙娜麗莎》中那神奇而專註的眼睛,那柔和而微紅的臉頰,那打動人心的嘴唇,那含蓄而曖昧的微笑,總是讓人迷惑不解...

據史料記載,蒙娜麗莎是當時佛羅倫薩著名銀行家焦孔多的妻子。為了喚起她發自內心的感情,達·芬奇曾經邀請壹位鋼琴家為她演奏,邀請壹位小醜為她表演。然而,這位見多識廣、冷漠理智的女子並沒有讓畫家得到他想要捕捉的東西,於是畫家不得不斷斷續續地將畫作推遲了三年。有壹天,富人在翻看畫家的素描時,突然發現上面有壹張畫著鴨腳的畫,她感到很疑惑。畫家說他畫這個是為了飛行器的研究和設計,因為水流和氣流;水浮力和大氣浮力;鴨子在水中滑行和鳥兒在空中飛翔有壹些相似之處。鴨掌滑雪雖然簡單,卻隱藏著飛機飛行的壹些秘密。當這個冷漠而理性的女人聽到這些話時,她認為壹旦飛機設計成功,人類就可以在空中自由飛翔了...頓時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露出了由衷的笑容。這種難得的發自內心的微笑立刻被達芬奇捕捉到,並成功塑造。事實上,列奧納多·達·芬奇寫下的這壹令人難忘的“微笑”不再是焦孔多夫人的具體表達,而是壹種抽象的、普遍的、典型的微笑,它屬於蒙娜麗莎,屬於列奧納多·達·芬奇,屬於我們所有人共有的人性中的某種微妙的東西。也許這就是蒙娜麗莎的巨大魅力。顯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繼承了希臘古典主義的莊重、典雅、平衡、穩定和理想主義、理性的表現規範;但它進壹步突破了希臘古典藝術在人文特征上的局限,為後來的藝術進壹步走向真實、客觀、更深刻、更內在、更微妙的表現樹立了典範。

最後的晚餐(約1498)(壁畫460 x 880 cm)

在慶祝逾越節的前夕,耶穌和他的十二個門徒坐在桌前,吃晚餐慶祝逾越節。桌子旁邊有十三個人。這是他們最後壹次共進晚餐。

飯桌上,耶穌突然覺得很煩。他告訴他的門徒,其中壹個會出賣他。但是耶穌沒有說自己是猶大,門徒也不知道誰會背叛耶穌。

偉大的意大利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是所有關於這個主題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壹部。他直接在米蘭壹所修道院的餐廳墻上畫了這幅畫。十二個門徒坐在餐桌旁,分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中間。他攤開雙手做了壹個悲傷的手勢,表示他的壹些弟子背叛了他。

大多數門徒都興奮地跳了起來,但耶穌的形象卻是如此平靜。在背景墻的窗戶映襯下,我們可以看到他清晰的輪廓。透過窗戶,我們可以看到寧靜的風景。藍天就像耶穌頭上的光輪。

在耶穌右邊的那壹組,我們看到壹張黝黑的臉,向後仰著,好像在躲避耶穌。他的胳膊肘擱在餐桌上,手裏拿著壹個錢包。我們知道他就是叛徒猶大。

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征,提醒我們他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包裏裝著賣耶穌獲得的三十個銀幣的報酬。

即使他沒有錢包,我們也可以通過達芬奇的畫來辨認出邪惡的敵人猶大。

猶大的剪影旁邊是聖彼得,我們還可以看到他銀白色的頭和白色的手。他傾向於年輕的聖約翰。彼得右手拿著壹把掛在臀部的刀,好像不小心,刀尖對著猶大的背。聖約翰的頭垂向彼得。在所有的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歡的。約翰像耶穌壹樣冷靜,他已經明白了主人的話。

在耶穌的左邊是小詹姆斯。他試圖理解他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張開雙手,他喊道。

從雅各布的肩膀上看過去,我們看到了聖托馬斯,困惑的托馬斯,他的懷疑的目光通過他直立的手指表達出來。

雅各的另壹邊,聖斐理伯俯身向耶穌,雙手放在胸前,仿佛在說:“妳知道我的心,妳也知道我絕不會背叛妳。””他的臉因愛和忠誠而痛苦。

耶穌身邊的六個門徒是故事的中心。

巴塞洛繆和老雅各布向他們靠過來,旁邊的老安德魯沒有站起來,但他想聽,於是舉起了手,似乎要求安靜。

右邊還剩三個徒弟。他們正在討論耶穌所說的話,他們的手指指向桌子的中央。

他們看到的壹切都發生在這部巨著中,但我們每壹次欣賞,都會從弟子們的感受和品格中獲得新的意義。

我們的巖石女士(約1503-1506)(祭壇畫189.5 x 119.5cm)現藏於倫敦國家美術館。

這幅畫是應壹個宗教團體的要求,為米蘭聖弗朗西斯科教堂的壹個禮拜堂所作的祭壇畫。在這幅畫中,聖母住在畫的中央。她右手抱著聖嬰聖約翰,左手坐著聖嬰耶穌,壹個天使在耶穌身後,組成壹個三角形構圖,用手勢回應對方。背景是壹個很深的洞穴,點綴著花草,洞穴完全暴露。這幅畫雖然屬於傳統題材,但表現手法和構圖布局顯示了達芬奇深厚的藝術水平。人物和背景的精妙刻畫,煙熏筆法的運用,科學寫實,透視與還原,表明他在處理現實主義寫實與藝術處理的辯證關系上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這幅畫標誌著達芬奇創作時期的開始。

達芬奇和他的畫。

蒙娜·麗莎。亦稱LA GIOCONDA

最後的晚餐

聖母和聖安妮。

有集市的女人

巖石處女

母親和孩子

米開朗基羅(1475 ~ 1564)

米開朗琪羅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畫家和建築師。1475年3月6日生於阿雷佐附近的卡布裏塞,1564年2月8日死於羅馬。早年在佛羅倫薩畫家D. Girandayo的作坊裏當學徒,後來因為對雕刻的愛好,轉到美第奇花園工作,那裏保存著最古老的雕刻遺物。他早期的作品是創作於65,438+07歲的浮雕《樓梯旁的聖母》和《桑托爾之戰》。它們簡單而堅固,寧靜而莊重,深得古典風格的精髓,表明他從壹開始就追求激烈運動中的人體表達。

米開朗基羅雕像

從1494到1499,米開朗基羅的《酒之女神》和《悼念基督》更是出類拔萃,以至於整個羅馬藝術界都很難相信這些傑作是他寫的。1501 ~ 1505當時主要在佛羅倫薩,大衛雕像、卡西納壁畫和神聖家族都是不朽的作品。其中《大衛》凈高4.1米,展現了猶太傳奇少年英雄大衛以全裸的姿態擊敗敵人歌利亞的故事。大衛的身體強壯而雄壯,有鋼鐵般剛強的含義,意味著他可以抵抗權力,保衛佛羅倫薩人民,具有明顯的政治意義。這件作品原本計劃放在大教堂裏作為裝飾雕塑,但因為它的巨大成功,政府決定把它放在市政廳前作為城市的象征。後來為了保護原作,被搬到了佛羅倫薩美術博物館。1505年,米開朗基羅受邀前往羅馬,為教皇朱利葉斯二世設計制作陵墓雕塑。由於計劃的幾次變動,他在大約40年的時間裏無法斷斷續續地完成這項工作,這是他壹生的壹大遺憾。

1508米開朗基羅接受了教皇和政府的任務,為西斯廷教堂的頂壁繪制壁畫。為了完成這項龐大的工程,經過多次鬥爭,教皇答應不幹涉他的工作。在獲得充分的創作自由後,他以無比的激情投入到創作中。整個壁畫以宏偉的建築結構為框架,整個長方形大廳的屋頂分為中央部分和周邊部分,以中央部分為主體,均繪有宗教故事和人物。中央是以《聖經》中從世界之初到洪水方舟的故事為藍本的9幅畫作,周圍是12男女先知、摩西、大衛等。所有畫作的面積超過500平方米,其中大部分都創造了比真人大的343個角色。在四年的繪畫過程中,他拒絕與助手合作,壹切都是自己做。努力工作受到了高度贊揚。這幅壁畫揭開面紗後,被公認為史無前例的作品。藝術界甚至認為他塑造的眾多氣魄宏大、體態矯健、意誌堅強的人物形象是文藝復興全盛時期藝術最完美的創造。

西斯廷教堂頂畫

他的建築設計大膽運用古典柱式,創造了新的風格,善於突出柱式結構的立體感,對以後的巴洛克建築影響很大。

晚年,米開朗基羅不僅負責了聖彼得大教堂的建設,還參與了法爾納塞宮、皮亞門和卡皮托廣場的建築設計。其中,代表作是為聖彼得大教堂大廳設計的大穹頂。這個大穹頂底座裝飾古典風格,檐板雕有花環,給人壹種立體而豐富的感覺;穹頂本身的形狀曲線充滿了生命力,是他在建築設計中固有的雄偉有力的藝術風格的典範,為日後歐美的大教堂和政府建築的屋頂建造樹立了典範。其他重要作品還包括晚年創作的祭壇畫《最後的審判》和為教皇朱利葉斯二世陵墓雕塑;雖然這座陵墓尚未完工,但許多雕塑都是他最成熟的作品,比如《摩西,垂死的奴隸》,以及後來的《日與夜》、《丹與Xi》為美第奇家族的陵墓所做的雕塑。

拉斐爾

拉斐爾

拉斐爾(1483 ~ 1520)拉斐爾意大利畫家。1483於4月6日出生於烏爾比諾,1520於4月6日死於羅馬。原名拉斐爾·聖喬治。他從小跟隨父親(烏爾比諾公爵的宮廷畫家)學習繪畫,後轉到佩魯吉諾的學校,在1500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拉斐爾的早期作品顯示出非凡的天才。《聖母的婚禮》畫於21歲,不僅說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魯吉諾的藝術精華,而且後來居上,在構圖和形象塑造上有所創新。尤其是畫面的平衡、背景的描寫,以及聖母瑪利亞和她丈夫約瑟端莊典雅的形象,都是以往畫家作品中少有的。

1504年至1508年,他居住在佛羅倫薩,在這裏,他曾受到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思想的恢復和影響。同時,他認真了解各畫派大師的藝術特點,博采眾長,特別是潛心研究達芬奇的構圖技法和米開朗基羅的人體表現和英雄風格,使其具有獨特古典精神的優美風格日臻成熟,從而迅速取得了與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齊名的偉大成就。他的聖母瑪利亞肖像系列不同於中世紀畫家所畫的類似題材,都以母性的溫暖和青春的健美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著名的有《黃鸝聖母院》(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草地上的聖母院》(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和《花園中的聖母院》(盧浮宮博物館)。1512 ~ 1513繪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人物與真人大小相似,聖母和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而平衡。聖母和耶穌堅強有力,顯示了母愛的幸福和偉大。另壹個,比較高的,是祭壇畫形式的佛利諾聖母像,以及後來創作的椅子聖母像和阿爾巴聖母像,都是他的完美作品。

1509後受教皇朱利葉斯二世之邀繪制梵蒂岡宮壁畫,其中以簽名廳壁畫最為傑出。這些遍布大廳墻壁和屋頂的畫作分別代表了人類精神活動的四個方面: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律。他的作品除了具有獨特的繪畫風格外,還特別註重繪畫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給人以莊重、豐富的感覺。這壹時期的其他重要作品有:埃利奧多羅大廳的《埃利奧多羅被逐出聖殿》和《博爾申納彌撒》,消防部的《波爾戈之火》,法內西納別墅的《加拉蒂亞的勝利》。這些作品的形象塑造和光線色彩的運用都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被譽為古今壁畫藝術的巔峰之作,拉斐爾23歲就畫出了西斯廷聖母像,他的肖像畫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神兼備,充滿魅力。大多采用微側半身姿勢隱藏背景,只有人物自然友好的神態在畫面中凸顯出來。代表作有《卡斯蒂利奧內的形象》和《壹個穿紗的女人的形象》。前者描寫壹個書生,風度翩翩,學識淵博,展現得淋漓盡致。後者描繪了壹個女孩,其外貌與作者作品中的聖母形象相似,但其優雅的穿著和強健的身材恰如其分地代表了生活中的女性。1520年春天,他病重,還在畫基督的變容。雖然沒能完成,但出自他手的部分依然輝煌壯闊,說明他在生命的最後壹刻還在探索、豐富和完善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