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打拼4年,定居“壓力山大”
羅,31歲,在壹家房地產中介公司工作。他在老家菏澤運城,在濟南打拼了4年。雖然他現在工作穩定,也存了壹些錢,但他還是對這座城市缺乏安全感,總是不自覺地給自己貼上“外來者”的標簽。他想在濟南買房,讓孩子上學,但目前“90平米”的門檻讓他感到“壓力很大”。
“在濟南生活工作很方便,老家根本比不上。”羅說,在他們沒有孩子之前,小兩口租房過得很愉快。現在孩子快兩歲了,必須考慮買房上學。
長期幫助客戶買房,羅對的買房政策非常熟悉。“買二手房的話,至少要拿兩年的證。”羅算了壹筆賬。按照濟南教育地產目前均價1.1,000元每平米計算,如果卡住90平米的最低要求,總房款為1,000元。“當初來濟南打拼,是為了給孩子壹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其實我可以住六七十平米的房子,但是戶口解決不了。”羅說,他的很多外地戶口的客戶,尤其是自己做生意的個體戶,為了給孩子上學買教育地產,都不好意思落戶。
羅看過的壹份調查。如果濟南購房門檻從90平方米降低到70平方米,符合落戶條件的新增市民將達到65438+萬人左右。據濟南市公安局戶政部門統計,2002年濟南市流動人口只有60萬人,2009年達到1.5萬人,201.92萬人。今年濟南外來人口總數超過203萬,創歷史新高。
毫無疑問,“移民時代”快速增長的外來人口面臨著諸多問題。“主要包括工資支付困難、醫療報銷困難、社會保障困難、權益維護困難、技能培訓困難、子女上學困難、住房困難、文化娛樂困難、家庭團聚困難、融入城市困難。”市中區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用壹連串的“困難”來形容。
有居住證,享受城市公共服務。
雖然是外地來的,目前還不具備落戶的條件,但在濟南做了兩年服裝生意的荊祥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裏,並沒有感覺到自己和市民有什麽不同,因為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完全可以靠居住證來獲得。
“來濟南後發現很多地方都需要居住證,就去給自己和媳婦辦了壹個,而且是免費的。”荊祥生說,根據《山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規定,16周歲的流動人口,應當自到達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報居住登記。“居住證的有效期為三年。只要我不換住處,就不用換。”
有了這個居住證,荊湘生不僅可以享受流動人口享受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提供的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失業登記、就業信息查詢等服務,還可以在居住地辦理駕駛證,居住滿壹年還可以在居住地辦理護照。
最讓荊祥生覺得實惠的是他媳婦辦理的壹張遊園證:“她閑著沒事就帶孩子去公園。如果她每次都買票,那就太貴了。使用通行證會便宜得多。我們也能享受濟南人享受的福利。”
最關心孩子上學問題。
但是,也有壹些事情讓井祥生覺得自己和壹個真正的濟南人還是有壹定距離的:“這種差距,到了大事的時候才會看出來。”
荊湘生從報紙上看到,濟南已經建了很多公租房。“房租便宜,房子還新,想問問能不能申請。”然而結果卻讓荊翔生有點失望。“人家說要在濟南繳納社會保險,有正式工作才能申請。像我這樣的個體戶是沒有資格的。”據了解,像井祥生這樣的個體工商戶,可以在濟南辦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而阻擋他申請公租房的,就是“有正式工作單位”。
另外,最讓荊祥生擔心的是孩子幾年後的上學問題。“我這幾年壹直在關註孩子上學的問題,發現政策越來越嚴了。”
今年,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濟南各縣(市)通過公示剩余學位、量化錄取條件等方式進行招生。具體來說,外地人需要提供社保證明、居住證、租住地證明等。,然後對這些材料進行評分。
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措施,主要是因為農民工激增,造成了“粥多飯少”的局面。天橋區教育局發起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研究》(以下簡稱《新市民子女教育研究》),課題組提供了壹組數字:外來務工人員子女2065年7200人,438+04年6888人,2065年438+03年5678人,2065年438+02年5678人。如果和2009年相比,已經是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品木曾經說過,天橋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需求很大。天橋區今年中小學生中約有62%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荊湘生有點擔心:“雖然到我們孩子上學的時候,我們夫妻已經在濟南待了四年,但肯定有比我們更好的條件,更高的分數。如果不能在濟南上學,我們的孩子就真的要做老家的留守兒童了。”
樓梯積分結算更像是壹場考試。
從目前來看,居住證還不能實現“壹站式”服務。記者了解到,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外來人口落戶,是濟南戶籍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之壹。為完善城市落戶政策,濟南適當放寬了引進人才、經商納稅和落戶條件,取消了轉戶、畢業生和安置的附加條件,以解決長期外來務工人員問題為重點,落實購房落戶積分政策。
根據方案,濟南未來將繼續降低落戶門檻,探索建立階梯式落戶通道,實行“積分到戶”。也就是說,未來濟南將制定戶籍政策,根據個人學歷、納稅、社保、房產、社會榮譽、誌願服務時間等情況對個人進行評級。達到壹定分數後,可以申請將戶口遷到濟南,改變原來主要靠買房落戶的單壹形式。
對此,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吳東民認為,積分落戶更像是壹場考試,而不是買房投靠。根據壹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作用和對城市的貢獻,為每個細節設定相應的加減分,最後設定壹個可以報考的分數。當個人各方面都達到壹定的分數,就可以申請落戶。
“這種積分很科學。如果對外來人口沒有門檻,他們就會全部湧入城市,這對壹個城市是極大的考驗和挑戰。”吳東民表示,濟南市中心城區建成區人口不足400萬,按照標準屬於“適度控制”發展的城市。去年城鎮化目標下調,也說明人口進城不僅僅是戶籍的變化,更是精神生活、社會保障、人口素質的變化。外來人口進入城市,更多的是對城市產業、公共服務、就業、醫療保障和基層社區治理的考驗。
國內很多城市都實行積分落戶。
國家近日發布的《關於進壹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要求特大城市建立健全積分落戶制度。7月30日,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北京將適時推出本地積分落戶制度。
天津、上海、廣東、浙江等城市實行了積分制,也有人通過積分制獲得了當地戶籍。以深圳的“積分落戶”政策為例,分值共有七項指標,在五項固定參考分值中,個人素質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日前,青島在全省率先出臺積分落戶辦法,讓外地人有了落戶青島的機會。辦法規定,積分落戶的積分制分為基本分、引導分、附加分和負分,總分為各項指標累計得分。累計100積分的申請人,可在其常住戶口所在地申請落戶,每年在人口計劃指標中落戶2000積分。
城市建設中左右擺心的特點沒有凸顯出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06-28。目前的購房政策請參考實際情況。)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