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高考不是決定人生成敗的唯壹機會,但正是因為高考,才讓更多的人有了改變命運的可能。雖然我們對高考又愛又恨,但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著名作家莫言也曾說過,“高考不好,沒了高考更不好”,事實確實如此。
2006年有個考生寫了8000多字批評高考卷子。我故意違反規則得了零分。這個候選人為什麽要這麽做?考了零分之後她平時的生活怎麽樣?這位名叫奧利維亞的候選人在2006年多次登上新聞熱搜,成為中國的熱門人物。
然而,她之所以成為新聞,並不是因為她得了高分,而是因為奧利維亞公然挑戰高考制度。在試卷上寫壹篇批評高考和教育制度的文章,她為什麽不理會我的出路?到底是什麽原因?奧利維亞是河南省南陽市的壹個農村女孩。她的父母是農民,奧利維亞有壹個姐姐和壹個弟弟。雖然家裏窮,但父母還是起早貪黑,努力供他們讀書。奧利維亞的大姐如願以償,考上了重點大學,成為這個150戶人口的村子裏的第二個大學生。奧利維亞的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欠了很多外債。
而她的父親,為了孩子的學費,成了保險采購員,早出晚歸,為錢奔波。父母唯壹的願望就是三個孩子都上大學,將來有所進步,走出國門。不要像自己壹樣受窮。奧利維亞沒有和父母獨處的希望,她繼續取得優異的成績,在班上首屈壹指。她家從小到大都是獎狀。高壹高二還是班裏的劣等生。如果他們按照她的成績,考上大學應該沒有任何問題。
然而,從高二下半學期開始,性格內向的奧利維亞突然愛上了寫小說。她的短篇小說在雜誌上發表後,她更加堅定了自己寫小說的決心。於是在課堂和自習中,奧利維亞花了很多時間在寫作上,基本沒有時間學習,成績也受到了影響。而且她的文筆很好,贏得了同學們的口碑。但在老師眼裏,壹個臨近高考的學生,天天寫小說,幾乎是無所事事。於是老師們壹再教育奧利維亞,奧利維亞卻認為老師們在阻止她,不理解她。
從此,奧利維亞對自己的學習和高考產生了厭倦。而這壹切都無法傾訴,她就拿高考卷子當發泄對象。按照我的計劃,奧利維亞帶藍黑筆進考場答題,違反了高考規則。奧利維亞在高考試卷上寫了8000多字。文章中的每壹句話都是針對中國的教育體制。奧利維亞寫道,“只要星星在自由的天空中閃耀,它們到達地面時就會變成冰冷的隕石...人有不同的天賦,老師只需要發現學生的興趣並挖掘出來”。諸如此類的壹些觀點抨擊了當今的應試教育。
奧利維亞也在試卷上寫下了自己的筆名,然後分開了考場。雖然奧利維亞的行為有些極端,但她指出的壹些教育問題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其實奧利維亞很害怕,她不敢面對辛辛苦苦供她上學的父母。考慮再三,奧利維亞帶著自己僅有的200元存款,坐車去鄭州找正在讀大學的姐姐。妹妹得知妹妹的行為後,憤怒地罵她幼稚,說她是在自毀前程。姐姐不認識我,奧利維亞帶著遺憾離開了鄭州,準備去外地打工。
但是因為我太小了,沒有人願意用她,所以奧利維亞回到了她姐姐的學校,在她的宿舍住了幾天。但是在姐姐的大學裏,她壹點也不喜歡這裏的環境。她覺得大學生很理想,不是在看錢就是在談戀愛。她越覺得自己不上大學是對的。奧利維亞後來回到老家,躲在叔叔家,不敢回家。但是紙包不住火。當關於奧利維亞高考違規的通知送到奧利維亞家裏時,勤勞的父母都知道了這壹切,他們無法理解女兒的行為。奧利維亞對當時高考制度的批評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註。因為她的部分論點並非完全錯誤,所以有兩種觀點可以評論奧利維亞的做法。
有人認為奧利維亞是高中生的叛逆行為,傷害了我,讓我的家人孤苦伶仃。也有人認為奧利維亞是壹個敢說敢做的勇敢的孩子。當時著名作家二月河對奧利維亞的行為大加贊賞,評價奧利維亞是“新青年、新思想、新行為”,呼籲社會關註。二月河認為奧利維亞敢為人先,很有氣魄。後來奧利維亞沒上大學,更別說完成自己的作家夢了。脫離農村,外出打工。只要有高中學歷,就只能在家種地。通常我只能娶壹個普通的農婦,繼續做壹個面朝黃土的農民。
而且她以前學習那麽好,結局真的很尷尬。如果她當初忍著理想,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恐怕畢業後就能成為壹名作家了。人是環境的產物,要先適應環境,這樣才能生存,再去改變環境,完成人生理想。毫無疑問,奧利維亞搞錯了人生第二名,過於看重幻想在我心目中的分量,從而忽略了壹個窮考生必須經歷的過程,那就是高考。應試教育有其弊端,但沒有應試教育,窮孩子壹輩子都無法和富二代競爭。這是我們普通人和奧利維亞的機會,但她沒有抓住。也希望高考考生認清自己的理想,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