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認為此計懸而未決,主要問題是魏延能否在短時間內拿下長安,否則在對抗中隨時可能被與他關系密切的永州刺史郭淮和來自馬平川的關東援軍包圍。其次,魏延拿下長安後能否堅持到諸葛亮援軍到來,局勢也是郭淮和關東援軍。
1.魏延從褒出發,沿秦嶺以東,入子午谷,循子午谷至長安。此行軍必須在10天內完成。諸葛亮的軍隊必須在20-30天內從顧頡到達長安(或潼關)迎接魏延。
子午通道,全長300多公裏,兩邊高山對峙,中間水流湍急。在這種路況下,連汽車都很難全速前進,更別說人走了,整個子午通道就靠岫巖上的棧道。缺點多的話要花很多時間去修復,嚴重影響行軍速度。在這種情況下,魏延能保證在10天內穿過子午谷到達長安城的城門嗎?同理,諸葛亮的軍隊從斜谷出發,也走了棧道,面臨著和魏延壹樣的問題。它能在30天內到達長安嗎?顯然,它也是壹個未知數。
其實兩年後,曹真西征時,軍馬在子午谷走了壹個月,其艱難可想而知。
2.卻說曹魏長安都督夏侯懋,聞兵至,棄城而逃。
夏侯茂是個花花公子,是個紈絝子弟。我不懂兵法,不懂戰略,沒打過仗,沒有勇氣,沒有計劃。魏延認為夏侯茂認為諸葛亮會按照套路出兵,必然會把所有的兵力都派到前面來阻擋諸葛亮的軍隊。長安不能有太多駐軍。即使他的兵力比魏延多,但他沒打過仗,適應寒冷天氣的能力差,智力機能低。他不知道魏延有多少人,壹定是嚇得棄城而逃。
但如果他堅守城市而不是逃跑呢?魏延行軍匆忙,不可能帶夠攻城器械。長安更是又高又深,易守難攻。永州刺史郭淮近在咫尺。夏侯楙堅守,郭淮以最快速度趕來救援。魏延的幾支部隊不是包在交子裏嗎?
第三,夏侯茂逃跑時不得不留下大量糧食。
魏延突襲長安能帶多少糧食?就算帶再多,估計長安城下也要斷糧了吧?那糧食怎麽運到那裏,因為運糧路線都是曹魏的地盤,就算夏侯太祖真的跑了,他會在城裏給妳留下足夠的糧食嗎?他會順手銷毀食物嗎?
第四,偷襲保持零信息泄露,讓魏冠中和南陽徹底聾了。
由於長安當時的戰略地位,又有守衛,曹魏設置了很多防線,所以魏延即使快速奇襲成功,也必須保證消息完全保密。曹魏關中、南陽壹帶的軍民都渾然不知,才能順利到達城下長安,否則直接被當地守軍發現,那就是不歸路。
5.曹魏的關東援軍要20天後才能到達長安。
再說,魏軍從關東到關中,交通便利,有馬平川。而諸葛亮的軍隊要走斜谷的千裏棧道。如何保證在關東援軍之前到達長安?萬壹掉隊了,魏軍正好先吃了魏延,然後封鎖消息,越來越早,把諸葛亮的主力兵團撈出斜谷路,就這樣聚在壹起了。之後,後果不堪設想。如果這樣,諸葛亮的主力軍團就全軍覆沒了。
所以在諸葛亮看來,奇襲是註定要失敗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與其白白送死,不如穩紮穩打。
從當時蜀漢的政治角度來看,諸葛亮將劉禪的統治權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壹旦諸葛亮攻占長安,蜀漢肯定會遷都長安,諸葛亮的壹系列舉動會讓世人認為蜀漢的諸葛亮會是第二個曹操,由此產生的輿論壓力是巨大的。劉禪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從劉禪在諸葛亮死後的壹系列舉動來看,他本人對諸葛亮的圖釘是反感的。諸葛亮作為壹個聰明人,壹定會預見到攻下長安後,整個蜀漢都會因為自己而瀕臨破產。為了延續蜀漢,諸葛亮不得不做出西進隴右的戰略部署,希望自己不斷北伐,北伐屢敗。他的底線是不能攻下長安,因為諸葛亮很清楚攻下長安的後果,很清楚蜀漢朝廷會發生什麽變化。
諸葛亮的最終目標是北伐,看似很有把握,是壹個穩妥放心的計劃。然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從歷史現實來看,諸葛亮所謂的完美計劃,在228年至234年的五次北伐中,從來沒有完全成功的希望。客觀上的結果是遏制、騷擾、削弱魏。只要他存在,魏涼州和永州就不敢繳械,魏國對他的遠征始終緊張,不敢加兵。這可能是他真正的策略。北伐自然會成功。如果不行,至少讓魏頭疼壹下,他就可以安全回去了。就像他自己在《隆中對》裏說的,北伐成功的前提是中原變了,所以諸葛亮的進攻大多是以攻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