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下午,像壹團火焰永遠烙在了戴碧榮的生命裏。她有過不平凡的輝煌,也有過痛苦的掙紮,在歲月的征途中,壹路風雨,壹路陽光,壹路路路歌。
很多細節,戴碧蓉都忘了,因為那時候她只是個大孩子。她只記得自己被派到北京參加國慶20周年慶典。在天安門國慶觀禮臺上,她與《草原英雄小姐姐》中的龍梅壹起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儀式結束後,戴碧榮還出席了盛大的國宴。她在桌子前面,桌子上擺滿了雞、魚、肉和雞蛋。因為她沒見過很多東西,所以不知道吃什麽。壹個老人勸她吃飯,她問:“我的飯還沒來。我怎麽吃?”壹句話惹得壹圈大人大笑。
當晚,參加完國宴後,周恩來總理還帶她進了中南海。總理把她抱在腿上,親切地問她傷勢如何,殘疾後如何生活,對未來有什麽想法。特別讓她感動的是,晚上睡覺前,總理親自給她洗腳,幫她脫鞋襪,把腳放在溫水裏。看著總理慈祥的面容,她幾乎要淚流滿面。這時候,她才深深體會到英雄二字的沈重。
當我從北京回到家時,壹切又恢復了平靜。父親對戴碧蓉說了壹句意味深長的話:從現在開始,妳不要再把自己當成英雄,把自己當成殘疾人。“壹個活潑的小女孩突然失去了壹只腳和壹只手,她的生活突然變得灰暗。”然而,戴碧蓉卻堅韌地忍受了這壹切。“作為壹個殘疾人,我們首先要學會如何在現實中生活。我學會了站立和行走,學會了照顧自己,讀完了高中;我也學會了壹個正常女人能做的家務,我受的苦太多了。”戴碧蓉說,愛美是每個女孩的天性,為了學會紮頭發這個簡單的動作,她練習了七年。
因為只能用下巴頂著筆記本寫字畫畫幾何圖形,她初中的時候高度近視。她的身高也定格在1.49米。1976,戴碧蓉初中畢業。組織上考慮到戴碧蓉的身體發育已經基本定型,在上海給她定制了壹條假腿。4斤多重的假腿放在傷口上,每動壹下都像刀割壹樣疼。
1976年8月,戴碧蓉來到株洲鐵路工務段報到,她被安排在傳達室工作。她每天都要把壹大疊報紙從底樓背到頂樓,壹背就是20多年。她摔了多少跤是數不清的。上班時,她看到辦公樓裏的職工招待所由幾個家屬管理。他們家務繁重,早晚值班有困難,就主動要求住宿登記領取,還讓他們留下招待所鑰匙,幫忙安排人住到深夜。晚上,她帶著弱視,壹腳深壹腳淺地從家裏趕到招待所,還經常在爛泥中摔倒後跌跌撞撞地跑到招待所開門,讓旅客們十分感動...
“今年我已經殘疾40年了。榮譽是過去的事,但身體的痛苦和生活的艱難是永恒的。我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身體是第壹位的,健康可以創造壹切,但我已經做出了選擇,我不後悔。”戴碧榮說這話的時候很平靜。1979開頭,她陸續收到壹位在武警部隊服役的戰士來信表達感情。戴碧蓉心軟了,開始給他回信。
這個戰士叫蘇廣國,家住瀏陽農村,是湖南湘潭縣的壹名武警戰士。壹個多月後,作為仰慕者的蘇廣國敲開了戴的門,向戴碧榮的父親說明了來意。戴碧蓉穿得很樸素,壹條腿在房間裏蹦來蹦去,壹會兒擦桌子,壹會兒在廚房做飯。
幾年後,戴碧蓉向丈夫蘇光國道出了自己的感受:她故意不戴假肢,不精心打扮,告訴對方她是灰姑娘,不是他想象中的光芒四射的英雄。但同時她也想說清楚:我不是瘸子,我不要妳的可憐。
1981年,戴碧蓉懷孕了。親戚朋友醫生都勸她不要生孩子。但戴碧蓉很堅定:“雖然我身體殘疾,但母愛不能殘缺!”今年冬天,壹個四肢健全的男嬰順利出生。但是好景不長。孩子1歲零3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戴碧蓉多方求醫,負債累累,但5個月後,孩子永遠離開了。孩子的死,對戴碧榮夫婦打擊很大。對於像戴碧蓉這樣的重度殘疾患者來說,生壹個孩子的花費是健康女性的好幾倍。
壹年多後,壹種強烈的想當媽媽的欲望讓戴碧蓉懷上了二胎。她這樣做的另壹個動力是丈夫的愛。戴碧蓉說,“我和我老公已經同居好幾年了。不管我做錯了什麽,他從不責備我。為了他,我願意獻出生命。”
智毅是個好男孩。從她會說話開始,她說的最多的壹句話就是:“媽媽,小心,別摔倒了。”雖然陪著媽媽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但小智壹並不知道媽媽是怎樣的英雄。有壹次,他陪母親去長沙參加“相聚雷鋒故鄉”聯誼活動時,兒子好奇地問她:“媽媽,戴碧榮是不是就是姑姑介紹的那個小英雄?”媽媽回答:“沒有,同名的人很多。”我兒子覺得很奇怪。直到有壹天,思想品德課本上,出現了戴碧榮當年救人的插圖。老師很肯定地告訴智毅:“書是寫妳媽媽的。”肖誌毅壹下子明白了,媽媽沒有告訴他真相,只是想讓他走自己的路。1996結束時,戴碧蓉經常感到身體莫名其妙的疼痛。她太敏感了,她的身體會出問題。丈夫上班,兒子上學後,她壹個人悄悄走進醫院。
三天後,醫生通知戴碧蓉去拿檢測報告。老醫生不忍直言,打了個比方:“象棋裏有壹招叫丟兵保車。我們現在要采取行動了。”戴碧蓉平靜地回答:“謝謝,我知道我得了什麽病。我沒有妳想的那麽脆弱。只要告訴我是癌癥早期還是晚期。我看看我還有多少時間來安排我的生活。”得知消息的丈夫從單位趕到醫院。握著戴碧榮的手,蘇廣國忍不住為妻子的堅強哭泣。
經過五次化療,戴碧蓉終於走上了手術臺。實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她曾對丈夫說:“妳背我去湘江,我真想死!”丈夫安慰她:“這麽多人來看妳,希望妳能堅強地活下去。有這種想法怎麽配得上別人?”
愛在地球上創造奇跡。慢慢恢復的戴碧蓉,在無私奉獻中更有活力。戴碧蓉的生活並不寬裕,但當壹些公司來找她掛個榮譽稱號什麽的,廣播電視等媒體來找她打廣告,她都拒絕。戴碧蓉淡然道:“我不能用英雄的稱號來換取物質享受,這是褻瀆。”在社會的幫助下,戴碧蓉以自己的名義開通了“戴碧蓉熱線”。戴碧蓉想用自己的經歷去幫助殘疾朋友或者活在悲觀中的人。戴碧榮接到的最長電話是七個小時。從晚上10開始,她穿著衣服對著話筒說話,壹直到第二天早上5點半。
通過“熱線”,戴碧蓉結交了許多朋友,她總是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現在,戴碧蓉已經邁出了第二步:它成立了“株洲戴碧蓉制衣廠”。戴碧榮說,可能有人會嘲諷“英雄要下海賺錢”。她很淡定,是的,她也需要賺錢。她心中壹直有壹個強烈的夢想,她也可以創造財富去幫助那些殘疾人或者赤貧的人,實現平等參與,享受生活。戴碧榮同時代的英雄大多被送進了大學或者享受了幹部的高待遇。20多年來,只有她默默無聞地在工務段工作,直到1994才調到幹部。她的假腿已經用了20多年了,是過時的款式,膝蓋處不能彎曲。她的身體接觸經常被假腿弄得血肉模糊,身體變形。因為經濟原因,她沒有能力更換假肢。1997年初,她去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 * *與國英模》壹書的首發儀式。天津“十傑”青年、長汀假肢公司創始人孫長汀得知後,當即決定免除部分費用,為戴碧榮安裝新假肢。戴碧蓉的生活並不安逸,但她始終視榮譽如生命。有公司來找她做合夥人,或者掛個榮譽稱號,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也來找她打廣告,她都拒絕了。1998 65438+2月3日,在株洲市委領導的關心下,“戴碧榮熱線”開通。她還成立了“戴碧蓉工作室”,並雇傭了五名員工在熱線上工作。通過“熱線”,戴碧蓉結交了許多朋友,她總是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每次看到那些在底層掙紮的殘疾人,戴碧蓉都有壹種實實在在的痛。現在戴碧榮已經向殘疾人事業邁出了第二步:為殘疾人辦企業、辦工廠。2000年9月,“株洲戴碧榮制衣廠”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