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普寧風格

普寧風格

普寧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潮汕平原西緣,東鄰潮陽市,南接惠來縣,西南接陸豐市、陸河縣,西北接揭西縣,東北接榕城區。位於東經115。43'10"——116。21'02 ",緯度23。05'40"——23。介於31'48”之間。北回歸線穿過這座城市的北部。屬於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國道324線、省道s236線、界(陽)深(泉)線、長(布)池(衛)線在市區交匯。市區流沙距離廣州400公裏,距離深圳300公裏,距離汕頭60公裏,距離揭陽榕城40公裏。中國的主要河流有榕江、連江和龍江。

普寧市位於大南山南部,西南部是峨眉山和南陽山,東北部是鐵山和紅山的低山丘陵,中部是廣闊的平原,在平原和丘陵之間分布著階地。市內所有的山都是蓮花山向東南延伸的支脈。

氣候:除北部少數農村地區外,全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65438±0.3℃,年平均降水量265438±0.24毫米..

全市有20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3個國營農場。有519個村委會,48個居委會。

面積1.620平方公裏,占243萬畝,其中耕地38.7萬畝,占15.9%。山區面積144.4萬畝(指林業用地,不含華僑田),占59.3%,是全省50個山區縣(市)之壹。

特別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為流沙區做了20年總體發展規劃,將城市規劃區和控制區分別擴大到22.5平方公裏和56平方公裏,確立了粵東副中心城市的發展格局。

全市總人口654.38+0.97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54.38+0.649萬人,非農業人口32.9萬人。總勞動力69萬人,其中非農勞動力39.4萬人,占57.2%;城鎮人口40.5萬余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7萬人。主要民族為漢族,有壯族、朝鮮、瑤族、黎族等28個民族的400多人定居。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6月5438+2月31,普寧轄5個街道(流沙東、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赤尾)、19個鎮(赤崗、大壩、洪陽、南溪、廣泰、麒麟、南靖、占隴、君君)。

歷史的發展

1999,普寧市轄22鎮3鄉(流沙鎮、赤崗鎮、大壩鎮、紅陽鎮、南溪鎮、廣泰鎮、麒麟鎮、南靖鎮、占隴鎮、軍埠鎮、夏家山鎮、大南山鎮、高埠鎮、雲羅鎮、大坪鎮、蒲川鎮、梅林鎮等)普寧市華僑管理區轄2個辦事處(華僑新辦和華僑東辦)。

2000年,普寧轄22個鎮,3個鄉。總人口1856402各鄉鎮人口:流沙鎮320074赤崗鎮45367大壩鎮86669紅陽鎮125489南溪鎮9516廣泰鎮47998麒麟鎮82719南靖鎮114743占隴鎮65438+438+033夏家山鎮77928大南山鎮26705高埔鎮51520雲羅鎮48933大坪鎮24905蒲川鎮32966梅林鎮37008赤尾鎮67878裏湖鎮71339石牌鎮15768梅塘鎮165438。燎原鎮72058後溪鄉10179南陽鄉17933黃沙鄉5055馬鞍山農場虛擬鎮6561普寧華僑管理區虛擬鎮10547大池農場虛擬鄉5968大坪農場虛擬鄉5484(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普寧轄5個街道(東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流沙)、20個鎮(赤崗壩紅陽南溪、麒麟南徑、高埔軍港、雲羅大坪、蒲川梅裏湖、石牌梅塘、壹場草原大火、南山夏佳山)、3個鄉鎮(環溪南洋黃沙)。

2003年,普寧撤銷南陽鄉,行政區域並入梅林鎮。調整後,梅林鎮轄原梅林鎮、南陽鄉行政區域,梅林鎮政府駐原梅林鎮政府。石牌鎮撤銷,行政區域並入蠡湖鎮。調整後,蠡湖鎮轄原蠡湖鎮、石牌鎮行政區域,蠡湖鎮政府駐原蠡湖鎮政府。

2005年5月,普寧市轄五個街道(流沙東、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赤尾)和19個鎮(赤崗、大壩、洪陽、南溪、廣泰、麒麟、南靖、占隴、軍埠、高埔、雲落、大坪、蒲川)。

改革開放成就了普寧的繁榮和雄心。1994年,全市社會總產值1004億元,國內生產總值501億元,財政收入3.05億元,工農業總產值70.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3.5%、52.8%、67.9%和67.6%。

工業是普寧的主要經濟支柱。1994,全市工業總產值為613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7%。目前,全市共有工業企業5000多家,形成了服裝、食品、機電、化工、塑料等支柱產業。普寧是著名的“水果之鄉”。全市擁有高值優質水果基地3.53萬公頃,水果產量位居全國百強縣(市),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青梅之鄉”稱號。

普寧第三產業發達,貿易活躍。水果、布匹、服裝、藥材等十大專業市場,商家雲集,覆蓋全國117城市,年營業額50億元。普寧投資環境優越。市區流沙位於324國道、1930省道與安陽前線交匯處,市內公路四通八達。電力和電信建設突飛猛進。全市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5座,35千伏變電站4座,熱電廠3座,電網覆蓋率100%。這個城市已經實現了電話程控和數字傳輸。目前程控電話1.2萬門,通信能力在全國百強縣(市)中排名第九。

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建市兩年來,累計投入市政建設配套資金6543.8+0億余元,城市流沙按照粵東以首都為中心的城市格局進行規劃、建設和管理。目前,壹個以流沙為中心、衛星鎮為重點鎮、全方位開放、壹二三產業布局合理、富有現代色彩的“組團式”文明新城正在崛起。

普寧民風淳樸,社會穩定,享受沿海經濟開發區、山區、老區、向巧、工業衛星城鎮等優惠政策,享有相當地級市的經濟管理權限,設有海關、商檢、衛檢、動植物檢驗等口岸聯檢機構。普寧已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的熱土。

普寧是嶺南著名的僑鄉,每年有數萬人回鄉探親。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商人在普寧投資經營工業。1988年,普寧成立旅遊局和旅遊總公司,拓展旅遊業務。到1995,普寧已有金葉大廈、普寧中國旅行社、蘭花酒店、僑聯溫泉酒店、豪門之夜酒店、廣東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普寧分公司旅遊部等重點旅遊企業。

壹、旅遊資源

市區有得天獨厚的溫泉,還有流沙人民公園、“八壹”南昌起義南軍指揮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馬嘶巖、三坑花園等。龔雪德安裏、林則徐逝世舊址等紅陽鎮古建築有文昌閣、培風塔,還有大理巖、白水巖、嚴玉龍、紅山華嚴寺、張崗巖、鄭達金金墓、後山古文化遺址、虎頭鋪古窯址等名勝古跡。有正在建設的盤龍閣旅遊區,有規劃建設的漢馬旅遊度假區、湯頭溫泉養生館。

第二,旅遊服務

普寧的旅遊服務在住宿、飲食、交通、觀光、購物、導遊等方面都有相當的設備和服務水平。流沙現有賓館、招待所63家,其中溫泉設施10,床位5148張,配備空調、電視、電話的客房4000余間(套)。華僑大廈、金葉大廈、僑聯溫泉酒店接待海外遊客2萬余人次,流沙有150家餐廳。除了潮汕菜,普寧炸豆幹、蘿蔔、炸花卷、韭菜粉糯米都是傳統小吃。每秒鐘有300多輛旅遊出租車,日夜往返於廣州、深圳、珠海、汕頭、香港。

第三,旅遊路線

普寧市提供流沙-廈門5日遊、流沙-桂石1遊、普寧1遊和內地各景點遊,以及香港遊、泰國-香港遊、泰國-新加坡-香港遊、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遊、新加坡-馬來西亞-。

景點介紹

普寧八景

普寧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了“八景”。這些景點都在洪陽老城區周圍。這八個景點的名稱是:昆鋼松韻、張鐵蘭粉、惠玲甘泉、千戶漁船、培風塔、紅寺遊潭、南巖王源和雲石橋步道。八個景點,只剩下培風塔、南巖、馬龍派。培風塔位於洪陽鎮五裏村西,俗稱五裏塔。建於清乾隆七年,七層,八角形。塔高31.7m,砌體框架混凝土結構,塔內石階120。這座建築很有特色。1926年是普寧縣黨組織領導的農民運動中心。彭湃代表廣東省農民協會來到普寧慰問農民,並壹度在縣城向農民代表發表演講。該塔是普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壹”南昌起義南軍總部軍事決策會議舊址

流沙鎮新河東路1,原為流沙基督教堂。1927“八壹”南昌起義後,部隊南下,敗在潮汕。前敵委員會、革命委員會和中共中央的壹些領導人,如、劉伯承、聶、郭沫若、李、顧排,以及從揭陽山湖戰役撤退到流沙的起義軍總司令,會見了前敵總司令葉挺,並在教堂左廳召開了軍事決策會議。遺址改建為1962舊址紀念館,展廳內陳列著起義軍留下的珍貴文物。郭沫若於1965年6月15日重訪流沙,並在此親自鑒定會址,轉述會議情況,為舊址題詞。1984年7月,聶元帥在京為舊址題詞。舊址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嘶搖滾

在赤尾鎮馬山。乾隆《普寧縣誌》記載的馬嘶巖,是“自唐代初創道場,贈馬山寺而建”。相傳韓愈曾在此拜訪大典和尚。寺廟旁邊的壹塊巨石叫做“馬鐵石”,是韓愈去馬嘶巖時拴馬的地方。巖石中有壹個巨大的石室,寬約7米,深約3米。石廟建在石室的西面。現在巖寺重建於清代。它是壹個正廳,兩廂,門前有圍墻,兩邊有山門。巖廟頂部與懸崖相連,底部面向壹條深溪。小溪像壹塊蹲伏的巨石,群山環繞,巍峨聳立。周圍的巖石都是古藤裏的老樹,遮天蔽日,流淌的泉水從廟裏穿過供飲用。巖谷、春石、森林的勝利,是萬山之冠。1957後山水庫建成後,山上銀湖在山溝之下,風景秀麗,情趣高雅,是避暑勝地。

宮鴻

又稱革命紀念館、革命文物陳列館,位於流沙人民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西側。建於1958,是傳統的宮殿式建築,三面墻,三面瓦。壹座大殿兩側各有三間房,紅墻紅柱,故稱“紅宮”。紅宮建成後,作為普寧市革命文物和革命烈士遺物陳列館開放,* * *展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四個時期,中國* * *產黨領導下的普寧人民的革命鬥爭。展出照片50張,實物131件。兩側大廳為輔助展廳,陳列革命烈士畫像和英國手表。

雲石巖

月庫管理區內,大理巖山海拔160米。群山綠蔭環繞,中間的山峰直沖雲霄。在半山腰修建大理石巖石,巖石下的石階鋪到山下470級臺階。古時候叫“大理石柴道”,上面的巖石必須沿著石板路踩上去。

鄧。巖石後面有鋸齒狀的巖石,有龍躍臥虎藏龍之勢。他們要直奔淩雲,泉水在石澗間流出,擅長山川奇觀。寺門上的“雲石巖”四個字,寫於乾隆十壹年(1746)。前座為藏經樓,樓後有壹秘泉,名為“雲泉”。爬石壁上的梯田是正殿,上下梯田有兩面。它的石頭建在高高的石頭上的小樓上。前庭左側壹座石塔墓,乾隆九年(1744)重修。巖石中的梯田和樹木映襯著,雄偉而奇特。遊客有句話,“坐石看雲起,倚石待雲歸”,寫的是大理石的勝利。今天山門,噴池等。增加了登山石階,改為水泥路,汽車可直達山門。1961被列為普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寧歷史悠久,三四千年前就有民生,普寧人民富有革命傳統。境內有許多歷史遺跡、古跡和革命遺址。經發掘管理,發現全市有古文化遺址13處,古墓葬8座,古建築11處,名勝古跡7處,古代碑刻65438+處。有革命遺址39處,革命紀念建築5座,革命烈士墓6座,革命文獻文物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