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工作室的預期目標
1.帶團隊成長。通過培訓計劃的實施,有效地推動培訓工具的專業化發展,努力使工作室成員在師德上做出表率,在授課上做出精品,在研究上做出成果,實現主要教師和工作室成員的專業化發展和專業成長。
2.搭建交流平臺。搭建實體與網絡相結合的平臺,為工作室成員提供便捷的學習交流、成果展示和資源積累方式,使工作室成為本學科教學育人的動態工作站、成果輻射源和資源生成站。
3.帶頭示範。牽頭全市高中物理學科支持,以研討會、申報會、名師論壇、開放式教學教育、成員調研、異質班、現場指導等形式,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授教育研究示範運動,傳播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教育措施,贊助本學科教師處理教與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名師的引領、示範和輻射作用,從而形成名師。
4.做好調研。工作室將堅持課題引導、研究推進的思路,引導工作室成員,瞄準新課程實施和教育創新前沿問題授課,積極申報課題進行課題研究,形成“人人有課題,人人有把握”的研究格局。在工作周期內高質量完成壹項省級教研項目。
5.產生好的研究成果。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內,努力形成壹批對教授教書育人創新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並以專著、論文、項目申報、講座、案例集(包括教書育人設計、課件、教書育人評價)等形式輸出。
二、工作室工作策略
名師團隊,培養的目標是名師,托付的力量是團隊。我們將營造卓越的學研互助型教師成長文化,激發團隊成員的自我成長欲望和內在成長動力,不斷提升團隊成員的專業成長才能,構建“互助互學、向上發展、協同進步”的團隊基礎,並采取以下策略促進團隊成員的個性化快速成長:
精準診斷,針對性培養:深度剖析教學教授、專業成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並配合工作室成員制定針對性的培訓。
理論提升,內涵成長:加強啟蒙理論學習的教與學,註重學術指導,豐富自身內涵,夯實專業發展基礎。
聚焦講堂形成特色:聚焦講堂教書育人,研究教書育人問題,觀看莫教授教書育人運動,反思教書育人實踐,積累教書育人經驗,全面提升講堂成員教書育人能力,形成自己鮮明的教書育人個性和特色。
課題研究,加速發展。針對新課程實施和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我們應該確認壹個具有實踐成本的科研課題,並以此為研究偏向,在實踐探索中解決學科教育教學問題,在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科研運動中促進發展。
三、工作室三年工作的整體規劃
(1)第壹年(2018年4月-2065 438+08年2月):
1.進行工作室支持
(1)落實工作室網站,完善設施,建立工作室網絡平臺。
(2)落實人員構成(包括線上學生),明確職責分工。
(3)構建工作室概念,形成工作室體系及相關規劃。
(4)完成工作室支持相關的備案手續。
2.開展培訓工作。
(1)診斷學員的培訓需求,分析學員存在的主要問題,指導學員進行個人職業成長規劃。
(2)隨崗學習,集中訓練。初步設想分時段在不同學校進行,並適時開展送班下鄉運動。
(3)及時組織成員到其他名師工作室學習。
(4)搭建線上工作室,接手線上學員在工作室學習。
3.對這壹課題進行研究
(1)準備以深度教學教育的研究偏向確認壹個項目(項目名稱為“基於深度學習理念的高中物理深度教學教育實驗研究”),上報市級以上項目進行研究。
(2)以課題研究為抓手,組織集體備課,壹般在網上學生中招收貼近現實生活的學生,可以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沖進學生深刻理解和運用物理知識的物理問題,讓學生樂此不疲,同時將課題研究引向更深層次,最終形成壹系列的“習題集”、“隨筆”、“實驗宣言”。以題目來達到促進成員研究匆匆忙忙的目的,帶領工作室老套路工作。
(2)第二年(2019,65438+10月—2019,65438+2月):
1.改進工作室支持
(1)重新思考工作室支持和治理的理念,完善工作室系統支持。
(2)凝練工作室的概念,初步形成工作室的品牌。
2.進行培訓
(1)組織成員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撰寫學習筆記,交流學習,完成年度在線協同培訓任務,提高學生理論素養。
(2)多次開展分段強化訓練活動。聚焦講堂教書育人,研究教書育人問題,觀看莫教授教育運動,反思教書育人實踐,積累教書育人經驗,全面提升講堂成員教書育人能力,初步形成自己的教書育人個性和特色。
(3)通過壹系列的“請進來”和“走出去”的運動,促進學生的專業成長。邀請專家到當地開展專題講座、面對面指導等運動。同時,適當控制在外的學習培訓活動。
3.深化對該課題的研究。
(1)以課題研究為起點,深入講授啟蒙問題,組織集體課,普遍收集能夠引領深入教學和啟蒙的深度問題,讓學生樂在其中,同時將課題研究引向更深層次。
(2)圍繞課題研究,組織課題討論、專家指導、同行評價等運動,深化課題研究的組織。
(3)對項目進行中期總結。
4.開展送教活動
組織教師下班、下校交流討論、教師結對幫扶調研等活動,展示工作室的示範、輻射和引領作用。
5.接受中期反思
(3)第三年(65438+2020年10月-65438+2020年2月):
1.深化工作室支持
(1)重新思考工作室扶持和治理的理念,進壹步深化工作室制度扶持。
(2)進壹步明確工作室的概念,形成工作室的品牌。
2.開展培訓活動
(1)把學習、實踐、研究、考察等運動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
(2)多次開展分段強化訓練活動,全面提升講堂成員的教書育人能力,形成自己的教書育人個性和特色。
(3)多層次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系列體育活動,沖進學生的專業成長。
(4)完成年度在線協同培訓任務。
3.繼承和深化研究。
(1)繼承深化研究,在中期總結的基礎上發明問題,尋求新的突破。
(2)提煉項目成果,希望通過發論文和發表作品的方式,把項目成果提煉出來。
(3)完成任務。
4.簡明扼要地宣傳工作室的成就。
(1)工作室的辦學理念是通過請示、發布、推廣項目成果等方式來體現的。
(2)通過發布論文、作品等形式,可以讓工作室成員得到快速提升,也可以讓工作室的相關成果得到快速沈澱和轉化。
(3)加強交流討論,開展名師送教運動,分享工作室經驗,提高工作室成果的展示和影響力。
(4)完成入校學生的畢業審核,接受工作室的定期審核。
第四,工作室治理制度
為加強名師工作室的規範治理,更好地發揮名師工作室的示範、引領、帶動、輻射作用,特制定以下治理制度。
1.例會制度
(1)建立月會制度,每月最後壹周的周五上午召開核心成員會議,總結前期工作環境,處理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和疑惑,討論部署下壹階段工作。
(2)每學期初召開工作室計劃會議,討論本學期的工作室計劃,確認工作階段的工作目標、工作室的教研內容和專題講座內容。
2.訓練系統
(1)制定個人年度成長計劃(包括成長目標、成長進度、成長節奏)。
(2)根據個人自我成長目標、研究課題和教學專長,有選擇地學習和講授教學理論,每學期至少閱讀壹本理論專著,撰寫不少於3000字的學習心得,參加工作室組織的集體交流和研討活動。
(3)每學期帶壹節以上公開課,提前報工作室備案,提供相關教案、講堂記錄、教學反思、評價記錄(力爭為壹位老師提供壹個優秀的課程平臺)。
(4)每學年提交壹篇獲獎或正式發表的教授教育論文。
(5)每月在平臺上組織壹次市級集體備課,每月結合課題研究在平臺上提供10以上的“深度物理問題”。
(6)每周在網上搜索學習至少壹篇對自己工作有較強指導意義的教學教育論文,上傳到工作室平臺分享。
(7)每學年寫壹份子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報告。
(8)每學年認真總結個人培養環境,撰寫反映自身發展成長的年度報告,對自身成長進行診斷。
3.檔案管理系統
(1)給每個成員建立壹個培訓業務檔案,工作室助理會管理好檔案。
(2)將工作室成員的計劃、總結、講座、評課記錄、公開課、示範課、教案等按期收集、整理、歸檔,為個人發展和工作室的成長提供依據。
4.審計系統
審核小組由演播室主持人、主持人助理和演播室特邀專家組成。每年從師德師風、理論進步、教學科研成果、教書育人、教學科研人才五個方面對學員進行審核,並評選出優秀成員進行鼓勵。
5.主持人助理工作職責
(1)執行制度,負責工作室日常管理;
(2)組織工作室運動;
(三)實施工作室檔案管理;
(4)協助實施工作室月度和年度審計。
(5)負責工作室體育的費用。
6.主持人的工作職責
(1)制定工作室的工作計劃和對學員的階段性培養計劃,建立工作室的相關制度,聯系指定學校和工具。
(2)帶領會員和學生增強職業道德、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教書育人,提高綜合素質。
(3)組織開展教授教書育人研究,期間內至少完成本學科教授教書育人的1次詢問訪問或研究申報,至少發表本學科教授教書育人的論文1篇。
(4)審核會員和學員,建立工作室學員發展檔案。
(5)建立名師工作室專用網頁,負責本工作室的網頁管理,上傳教學資源和學生成果分享資料,建立相關網絡交流平臺。
(6)必要時介入省市級教師培訓,接受主管部門的指導、反思和評價,並向主管部門報告請示。
(7)按照專款專用的原則,負責工作室經費的管理,並接受上級部門的審計。
動詞 (verb的縮寫)預期結果
工作室以名師公開課、研討會、報告會、專題講座等形式向外輻射,展示和引領全市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進步。
65438+
2.培育工作室專用網絡平臺,形成高水平的當代教授教育資源庫。
3.編寫優秀教案、教學啟發設計、論文等。,形成高質量的館藏,在教學報刊、雜誌和CH刊物上發行或發表。
4.借助網上教研平臺,形成網上教研機制,使教研運動有效、常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