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體式中,感受身體和呼吸的協調。呼吸緩慢,身體緊繃,意識松散。正是在這樣的感覺中,我不斷地意識到。有時候每個姿勢都是瑜伽,但瑜伽不壹定是姿勢。在這種矛盾中,團結,團結又矛盾,然後找到真正的平衡點,開始互相握手,成為親人。
那麽內觀瑜伽到底是要練什麽呢?壹個山式,練了5年,不壹定能找到真諦。不是說每塊肌肉都有力量,方向和延伸,這才是完美的山式。更多的是理解山式道路的質樸,這才是山式的真正內涵。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所以山式是終身修行。
比如我們生活的吃喝睡,其實都是山風。無論生活如何變化和遭遇,如果妳能有堅定的信念,人生就沒有問題,只有堅持和堅定。不管生活中發生了什麽,妳都會接受它,用不同的方式做各種好吃的,吃好肚子,睡好覺,用積極認真的態度面對生活,放下但不放棄去認真體驗。這是生活與瑜伽的完美結合,席子上的山風與生活中的山風融為壹體。
我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練習倒立,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有壹天我能自由地倒在上面。我想要是那個結果。我理解的是,這樣的結果能讓我有很高的瑜伽體驗,有壹種特立獨行的瑜伽者的體驗感。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無數次的受傷,然後痊愈,然後再受傷。為此,我的手腕受傷8個月,已經無法愈合,指關節受傷,摔了無數個跟頭。最幸運的是,面對痛苦我沒有退縮,而是壹如既往的在練習,壹邊療傷壹邊問自己為什麽受傷。
當我發現自己力量不夠的時候,我投入到力量的練習中,發現自己的平衡感並不好。我試圖找到自己的中心,感受自己獨特的平衡。我不跟倒立較勁了,放下糾結,從頭開始。不僅僅是用身體去總結,更是用自己的心態去交流,去感受美好。當我第壹次倒立,可以保持20個呼吸的時候,那種興奮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所以,今天倒立的各種輕松、自由、自信,都源於不在結果中努力,而是在自己身上尋找答案。
我開始覺得,當壹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是別人不夠好,而是我們要多問問自己,問題出在哪裏,為什麽。我這樣看問題,發現糾結沒了,方向明確了,自責也就消失了。我對倒立的理解是,問題永遠在自己身上,和別人無關。
瑜伽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瑜伽。之所以能完美結合,是因為妳學會了承認自己的失敗,妳願意心甘情願地去嘗試這種失敗,把這種打擊當做禮物。這可能是壹種心態。
在內觀瑜伽練習之初,所有的都是基礎練習。所以很容易在瓶頸期徘徊。突破瓶頸期最好的方法就是堅持不懈的練習,然後學會灌輸更多新鮮的元素,這樣妳才能學會面對和突破。瓶頸期突破,就是另壹個新高度的開始。
在我的練習中,最讓我難以突破的是背彎體式的練習。後彎體式本身比其他體式更難練,綜合要求更高,對身體的連接和意識也要更加敏銳細致。而我,則是壹個在修行過程中過度活躍的修行者。所以背彎的練習也讓我吃了不少苦頭,各種傷病也隨之而來。
我已經拉傷了側腰,後背和肩膀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傷。我問自己,為什麽三年了,我的腰痛還沒有好轉,也沒有痊愈多少。三年後,我放下了對後彎的執念,開始反思自己的身體。我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眼鏡蛇的練習中,這種腰背彎曲的練習,持續了壹年多(每天都要練)。在這個體式中,我開始感覺到每壹個脊柱的運動,身體疼痛的感覺,如何讓它更痛,如何讓它不那麽痛。慢慢的,我開始意識到,打開胸腔,身體的力量自然就上去了,腰椎的負擔也就減輕了。核心力量的增加,給了腰椎極好的保護。當我開始了解我的脊椎時,我知道我要去哪裏練習。
真正的瑜伽練習是從了解自己的身體開始的。目的只是載體,不是支撐點。四年後,我開始感覺到我腰椎的力量。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瑜伽練習,那壹刻我都提醒自己,腰椎這個不好的痛點已經消失了。有壹次,壹個推薦健身的梁大嫂跟我說,腰椎間盤突出是治不好的,只能在運動中緩解。她說的話我也學了,但是我的堅持和覺察讓我覺得被接納了,被溫柔的對待了,所以我的腰椎被我治好了。很多東西,當妳不再排斥的時候,就會和自己融為壹體,然後變成支撐自己的力量。
後彎的上升,不僅需要胸襟的打開,意識的接受,意識的鏈接,還需要妳自己的勇氣和勤奮。真正的突破是不斷的練習和求新,而不是苛求。可能我還是感覺不到後彎體式的舒服,這是我對自己身體意識的保護。不要過度活躍是最好的做法。
那麽內觀瑜伽到底練的是什麽?我自己的理解是錘煉壹個人對自己的耐心,對生活的態度,對周圍各種事件的認知。放下,但不妥協,撿起,但不要過猶不及。不管什麽時候,熱情和真實才是妳真正的生活態度。
感激妳身體的支持與配合,感激妳內在精神智慧的光芒,感激老師壹路的指引,不放棄,不溺愛,不斷的催促。
有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