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目標有機結合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感受到了科技進步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的巨大變化。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深深感受到信息技術對我們教學的深刻影響。我結合自己十幾年的工作經驗,談談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中的壹些感受。
首先,我們來讀壹段話:“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鼓勵信息技術手段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將信息技術教育融入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每壹個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這是原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同誌在2000年全國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錄。每次想到今天的這個講話,我都由衷地佩服國家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從1999開始工作十幾年了。在這十年間,我經歷了我們教學方式的轉變,尤其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不斷成熟,讓上壹屆的學生受益匪淺。好的教學方法不僅影響學生短短幾年的成績,還會影響他們壹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可以說得益於國家對教育的正確引導。
近年來,我的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單壹輔助教學到有機整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對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也是壹步壹步的。作為壹名語文教師,我把自己在信息技術與這門學科整合的經驗總結如下:
首先,理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手段獲取、傳遞、存儲、處理、顯示和發布信息的技術,是信息技術在詞典中的解釋。在我們的教學中,很多老師認為信息技術就是電腦、投影儀、幻燈片等。,這其實很片面。我認為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該包括所有的電子產品,相應的影像設備和計算機網絡,尤其是網絡的重要性,網絡中的海量知識存儲是我們寶貴的教學資源。
二、為什麽信息技術與教學要整合?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第壹,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學生可以每天從社會上接收大量的信息來填充大腦,但是如果我們的課堂還是壹如既往的沈悶,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的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如果信息技術應用到我們的課堂上,情況將會非常不同。利用教學媒體,可以將原本枯燥、最難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轉化為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聲音和畫面。這些有形的形象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註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調動他們的學習情緒,使他們在情感的參與下從事理性的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其次,從語文單科的特點分析,也可以發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巨大優勢。我們知道,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以下四種能力:1,閱讀能力:背誦與默讀,精讀與略讀,速讀與聽讀。2、寫作能力:審題、構思、選材、策劃文章、選詞造句、修改。3、聽話能力:聲音辨別、認識、記住要點。4、說話能力:講普通話,發音清晰,意思連貫,文明得體。在培養四種能力的過程中,如果利用信息技術,會事半功倍,比如背誦。我們可以從網上下載壹些著名的背誦錄音給學生聽,效果會很明顯。學生在寫作中最頭疼的就是信息的匱乏。這個時候,我們很容易為他們找到足夠的資料和例子。可見,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後,我們將如魚得水。
第三,如何整合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我國教育技術領域權威專家李克東教授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完成課程的教學任務的壹種新的教學方式。整合的三個基本點是:(1)在基於多媒體和網絡的信息環境中實施課程教學活動。⑵課程教學內容的信息化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⑶利用信息處理工具讓學生重構知識。可見,整合並不是用幻燈片或者在課堂上播放壹段視頻那麽簡單。它必須是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有機整合,成為壹種全新的現代教學模式。如何實現真正的融合?信息技術有其突出的優勢,但並不排斥傳統的教學媒體和手段;傳統的教學媒體和手段也各有優勢。為了改變信息技術的盲目使用,信息技術的使用必須表達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表達或無法表達的教學內容。比如在教《劍家》時,學生往往很難理解詩中的意境。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畫面選用厚重、冷峻的視覺,配以同風格的音樂,如《在水壹方》,以低音量渲染氣氛,從而釋放學生心靈,馳騁想象力。讓學生徜徉在想象的天空中,感受那美好的意境,那悲涼的氣氛,那愛人對伊人悲苦的心情的向往,那無盡而長久的情懷,那上下執著的追求,那失意失望的情懷,那聖潔美好的情懷,效果肯定是和傳統教學大不相同的。只有將傳統教學媒體與手段、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才能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
以上是我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壹些體會。其中肯定有不盡如人意或值得商榷的地方,懇請同仁批評指正。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術將在我們的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的教學水平也將得到相應的提高,這將最終惠及我們數百萬千千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