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作為老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作為老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第壹,讓父母感受到愛。

1,讓學生感受到妳的愛

案例“第壹類”

通過這個案例,學生感到平等,我尊重他們,我接受他,學生接受我,我們是朋友,我們有肢體語言交流,我們營造了和諧的氛圍。同學們感受到了我的愛,給了我。這些都是有效溝通的先決條件。

2.讓父母知道妳愛他們的孩子。

案例《家長須知》

這是給壹個拖延的學生的通知。上面寫著:妳珍珠般的眼睛充滿熱情和智慧。在課堂上,妳機智活躍,見解獨到,令人欽佩。每個人都被賽場上深情優美的演講所感動。如果在好的基礎上再加快壹點,還能批評什麽?

這個通知講了孩子的優點,講了未來的期望,鼓勵了孩子。為什麽父母會感動?父母為孩子的優秀而高興。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好,老師剛剛說了這麽多孩子的優點。父母會不開心嗎?妳對孩子的關愛讓父母感動。老師不關註這個孩子,怎麽知道他有那麽多優點?父母被妳對孩子的鼓勵所感動。妳不僅鼓舞了學生,也鼓勵了父母在未來更加努力地教育孩子。像上面兩個案例就是有效溝通,因為老師有效的表達了自己的信息,學生和家長的反應也正是老師所期待的。

第二,改變不利於溝通的方式和習慣

老師的評價是壹個學生壹生的標桿。他用妳的評價來衡量他的生活和人生。

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被父母和老師催眠的。妳總是發出積極的信息,他也會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妳給他發負面信息,他就會往負面方向走。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和交流中有沒有用負面信息催眠學生?

否定確認:妳什麽都好,就是學習不好。誰也不要和他(她)玩,免得妳學壞。妳是個白癡。妳是班上最差的。妳根本不是寫作文的料。妳唱得很差,聲音也很大。閉嘴!分享故事

破壞性批評:妳在撒謊。妳是個小偷。妳是個騙子。(這是私人恩怨)妳遲早要坐牢的。(此為惡毒言論)去死吧!(這很危險)

惡性比較:妳太累了,趕不上某某妳看某某多好。妳和別人比較。被這樣比較的同學會感到自卑和無力。他和那個同學的關系惡化了,他討厭那個老師。

有條件的愛:妳這次考得好我就讓妳坐前排,考不好我就坐後排。讓學生感受到只有我好好學習了,老師才是愛我的,老師的愛是有條件的。

高壓管理:老師說的就是權威,學生必須執行的,無論學生接受還是反對,都是高壓管理。

不承擔責任:在我的咨詢工作中,很多學生反映,他們最不能接受的是老師錯了,但他們不承認錯誤,用暴力壓制我們。我們不敢反駁,但是很不服氣。所以我們老師做錯了事壹定要找合適的時機認錯。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地位,還可以建立和提高妳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還要讓學生向妳學習做錯事不要害怕承擔責任。

急於拿分:很多家長老師都這麽說過,只要妳好好學習,其他的什麽都不用管。這意味著告訴孩子,妳不是壹個人,而是壹臺學習機器。(互動)不要只關註考試成績,請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

壹個孩子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消極的肯定,破壞性的批評,惡性的比較,有條件的愛,急於拿分,高壓的管理等等。,而老師給孩子貼上“妳很笨,妳很壞,妳不夠好,妳什麽都不是”的標簽,意味著老師參與制造問題,讓改變變得更加困難。妳是在給人的弱點和困境分類,這樣會讓問題透明化,更難處理。被貼上標簽的孩子會自卑、悲觀、過度敏感、缺乏安全感、消極、叛逆、逃避、失敗、孤僻,整個自我價值感會大打折扣。我們要做的不是給學生貼標簽,而是和他合作,去發現他的優點,幫助他明白自己是好的,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實力,相信自己可以更好。

偉大的教育是教心的,我們要做的教育是靈魂的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獲得成功幸福的人生。教育是愛的教育。其實老師的用心是好的,只是學生感受不到老師的愛。這是成功的教育嗎?是有效的教育嗎?妳覺得這樣的交流能讓孩子學習好,素質高,成功快樂嗎?這不是我們想要的反應和效果吧?如果妳的孩子每天都收到妳的這些負面信息,學生們還能和妳搞好關系,願意學妳教的東西嗎?所以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壹定要刪除消極的肯定,破壞性的批評,惡性的比較,有條件的喜歡,急於求分,不承擔責任的高壓管理,這些都不利於交流。我們不要再用這些負面信息繼續催眠我們的孩子了。

第四,播下有益於孩子和父母的種子。

分享故事“給他他所需要的”

我想問壹下:“老師是想強迫學生前進,還是應該給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來帶領他們前進?”?

學生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愛,表揚,鼓勵,積極的肯定,尊重,信任,理解正確的批評。

無條件的愛:“雖然這件事妳錯了,但在老師心裏妳永遠是最好的”。妳這次考試成績好不好,都不會影響妳媽媽對妳的愛。妳接受並愛妳的孩子,不管他是好是壞。

表揚:要經常講表揚,讓老師表揚孩子成為壹種習慣。表揚講的是事實和行為,就是壹定要說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表揚細節。妳的贊美會改變壹個人壹整天的心情。

鼓勵:有問題需要鼓勵,平時也需要鼓勵。(讀課文)

鼓勵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鼓勵,還有語氣、眼神、肢體上的鼓勵。

壹位美國心理學家在多年前發表了他的研究經驗。傳播效果的來源是:傳播中的文字意義占7%,傳播中的語音語調占38%,傳播中的肢體語言占55%。我們通常會給孩子壹個擁抱,壹個微笑,拍拍肩膀,豎起大拇指,這些都是對學生的鼓勵。

積極確認(教孩子自我激勵和自我確認的方法):妳很棒!妳的書法像壹個書法家。妳是壹個積極向上的人,妳是壹個優秀的孩子。妳希望壹個學生成為什麽樣的人,就在那個方向確認他。

尊重:妳應該把學生當成和妳完全平等的人。妳不逼他,妳不虐他,妳尊重他,讓他打開心門。“我教妳壹個教育孩子的大秘密。如果妳像對待上級壹樣對待學生,妳們之間就不會有問題。”

壹個真正有教養的人,就是對待孩子,對待比他地位低的人。判斷壹個人是不是大人物,要看他對小人物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時候,體現了壹個人的基本性格。當我們覺得在孩子面前可以橫行霸道,為所欲為的時候。沒有比這更糟糕的教養了。

信任:信任學生的性格和能力。只有妳信任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妳的信任。如果妳不信任他,他能感覺到。妳信任他,他才有信心和能力。他做事成功了,他就有能力了,他就更自信了。

2.引導家長正確做,讓家長受益。

老師給孩子種下正確的價值觀,然後要求家長用正確的方式去照亮他。

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各種形式與家長溝通妳對學生的正確做法,以及妳所學到的育兒教育知識,引導和引導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用無條件的愛、表揚、鼓勵、積極的肯定、尊重、信任、理解和正確的批評。這些方法被用來教育他們的孩子。這樣,老師和家長,家庭和學校就可以壹起培養孩子。

反面案例“學生不做作業”應該做別人誇妳的事,而不是別人批評妳的事。

和家長溝通也要講究藝術。

3與父母有效溝通的藝術

記住:老師和家長的溝通不是抱怨、埋怨、發泄,而是配合家長,引導家長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孩子的問題,讓孩子越來越好。無論任何時候,情緒飽滿的時候不要交流(生氣的時候壹定要管住自己的舌頭),但是壹定要表達出對學生的關心。家長真正關心的是老師是否關心我的孩子。無論什麽溝通方式,家長都要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

電話溝通方便、普及,是壹種很好的家長教師溝通媒介。老師用好了,那條線就會成為拉近距離、凝聚力量的“情感專線”。

電話交流壹定要多表揚,少批評。孩子都是家長心目中的寶貝,沒有哪個家長喜歡聽老師只講罪行。所以老師要多表揚孩子的優點和成績,比如“這個孩子很可愛”、“挺聰明的”。聽了這些好話,家長自然會聽老師講孩子的其他缺點,以及家長需要如何加強管教孩子的方法。同時註意電話裏的聲音和語氣。電話裏看不到對方的表情。所有的感受和印象都來源於電話裏的聲音,與父母的語氣和言語無關。老師應該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贊美肯定時,語氣要堅定;講孩子的問題時,語氣要委婉。電話溝通的時間也要把握好,大多是晚上比較好,因為人在晚上會更放松,在放松的狀態下接受信息的能力更強,在放松的狀態下情緒也比較穩定,間接幫助和保護了我們的學生。

還要註意不同的人,使用相同的語言。如果老師和家長不懂語言,或者教育水平不壹致,不註意語言的使用,溝通起來會很困難。對於文化程度不高,平時不關心教育的家長來說,滿腦子都是“教育改革”和“期望教育”,家長是無法理解的。要針對不同的對象,翻譯成家長能理解的語言,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強調對不對沒有意義,重要的是有效。

有的人需要指導,有的人需要引導,有的人需要妳直接告訴他們方法,讓他們去做。個案分析

家長有時會在路上遇到老師,或者直接來學校找老師。氣氛可能平和,也可能緊張。父母可能是溫和理性的,也可能是粗暴的。因為這種見面不是老師策劃的,所以老師在沒有準備,資料不全的情況下要小心。明白父母的目的。也許父母會開門見山地解釋他們的意圖,或者他們會拐彎抹角地問壹些事情。老師可以禮貌地詢問對方對事件的理解和看法,把握他說話的目的。對父母的感受表示理解。沒必要和父母爭論,只要用心聽,理解他的感受就好。也表示理解他的感受,肯定他的用心。等妳冷靜了再解釋。

假設父母在人群中看到妳就開始抱怨,我們該怎麽溝通?先離開人群,再拿出筆和本子,認真聽他講,認真記錄,然後答應父母,最後解決問題。這是用安靜來控制運動。

總論:十個優點壹個缺點。

對於壹些自以為是的家長,我們要多聽聽他們的偏見;

對於信任我們父母,缺乏教育方法的人,要多引導;

對於那些看不起老師的家長,就讓我們容忍他們的無知吧。糾纏他們沒有用。

對於那些支持學校工作的開明家長,團結他們,多和他們溝通,通過他們宣傳我們的做法。

第五,學會溝通

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心理和情緒波動)的原因,大部分是由事件引起的。老師、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準確,各種問題都可以通過恰當的方法輕松及時的解決甚至預防。老師要積極與學生和家長溝通,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