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培養積極情緒,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的生命體中歡騰地流動時,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創造壹個寬容、溫暖的課堂生活環境,讓學生獨立、自由、自信,讓學生成功、成長、成人,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在課堂上放飛,讓每個孩子擁有壹個快樂的童年。我在低年級教識字的時候,總是在學生跟著課文讀完之後,把準備好的生詞卡拿出來,用稚氣的語言說:妳看,孩子們,這些生詞寶寶太孤獨了。他們不想安靜地呆在書本裏。他們想和妳交朋友,是嗎?如果妳能準確地叫出它們的名字,那麽這些單詞寶寶就會成為妳的朋友。妳可以把妳的新朋友介紹給妳的同學,讀壹讀,認壹認。然後,我讓同學們去臺上找word baby,介紹給我的同學。這壹節重在自我觀察,壹個學生。在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基礎上,讓學生走向前臺,展示自己的思想,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喜歡閱讀、樂於閱讀、學會閱讀。互動和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方式。在交流中,學生們成功地進行了情感與思維的對話。
新課標要求教師放下架子,做學生真正的朋友。課堂上,老師壹個鼓勵的眼神,壹句親切的話語,就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老師應該學會欣賞學生,讓他們昂首挺胸,充滿自信。有句話說得好:欣賞如溫暖的春風,謾罵如寒冬。在不笑的老師面前,學生的心會受到傷害。課堂教學中難免會有批評,但壹定要慎重選擇批評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平等友愛地對待每壹個學生,就能讓我們的批評變得溫柔親切,就像春風融化了雨水,變得委婉睿智;像壹顆青橄欖,苦過之後特別甜。
二、千招之後如何改善山勢。
孩子的壹言壹行,既是父母的壹面鏡子,也是老師的壹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教師不良的心理行為很可能導致學生產生質疑教師的心理問題,即教師自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學會為人師表,為人正直,才能讓學生親師信道。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老師要用真誠的愛去面對所有的孩子。用寬容的心包容每壹個學生;用壹顆善良的心去關愛每壹個學生;用壹顆感恩的心鼓勵每壹個孩子;用智慧的心靈去引導每壹個學生,用健康的心靈去感染每壹個學生健康的心靈。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壹起成長和提高。
三、吹開萬株梨樹的花瓣多路1,分組開展心理活動。
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會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感染。比如,根據高中生參與感強、表達欲強的特點,可以利用辦報、校刊、開展知識競賽、各種表演等多種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下,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養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小學到初中的入學心理指導也很重要。畢竟中學和小學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區別。做好心理工作,防止學生因不適而產生心理問題。比如可以定期舉辦講座。需要強調的是,開展這些教育活動,既要註重針對性,又要註重規律性。任何教育活動對學生的心理影響,都不能指望春風化雨,吹開萬株梨樹的花瓣。2.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咨詢。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各科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鍛煉,同時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和鍛煉。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心理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其實,各科教材中有很多適合心理咨詢的內容材料,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有利於心理咨詢實施的教育情境。只要教師認真挖掘,善加利用,壹定會收到心理輔導的實際效果。3、個別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指導和訓練。這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影響最大,當然也是最難做好的工作。壹把鑰匙開壹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於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癥下藥。常見的方式有個別談話、電話咨詢、信函咨詢、案例分析等。在學校開展知心姐姐的郵箱活動,是信函咨詢的壹種形式;或者通過寫周記,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並給予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壹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秀的學生、有情緒困擾的學生、行為偏差的學生、家庭弱勢的學生)的壹種深入持久的個別輔導方法。需要廣泛收集信息,客觀分析問題的性質和原因,根據診斷結果制定輔導方案,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因為心理咨詢的本質在於個體化治療,所以可以說個體化咨詢是壹種不可替代的咨詢方式。無論學校以何種方式優先進行心理輔導,如果不與個別輔導相配合,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當然,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顯然是不可能的。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密切配合,共同營造優良的環境,發揮自身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地對其進行影響和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