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嚴查中介虛假價格行為。
澳洲的房地產行業比較成熟規範,所有從業人員包括中介都要有註冊職業資格,才能持證上崗,參與交易或者提供咨詢。然而,隨著近年來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升溫,也出現了房地產中介利用信息不對稱壓低報價、誤導海外買家等違規行為,成為澳大利亞政府整治的對象。
據悉,澳大利亞壹些房產中介為了加快商品銷售速度,在報價時故意壓低價格,以吸引大量買家,然後伺機提價。
在澳大利亞房地產拍賣市場,壓低報價的情況並不少見。房產中介往往虛報待拍賣房產的價格,在前期廣告中故意壓低出價,但實際上這些房產往往通過競價賣出更高的價格。這種壓低報價的行為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對真正的投資者也有非常負面的影響。
此外,由於近年來中國買家對澳洲房產的熱情越來越高,很多房產中介在推銷過程中利用信息不對稱誤導海外買家,導致他們非法購買並持有澳洲房產物業。
鑒於房產中介虛假定價泛濫,澳大利亞各州政府開始采取措施填補法律漏洞,維護消費者利益。2015年,新南威爾士州議會通過了修訂《2002年房地產銷售和商業中介法》的決議,對房地產中介如何營銷房地產做出了更嚴格、更細致的規定,加大了對壓低報價行為的查處力度。
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對消費者和房產中介都非常重要,將為房地產行業帶來更大的透明度,促使經紀人在確定當前市場價格時更加負責,並為買家提供更加透明的價格。
日本:中介規範經營有門道。
同樣,由於相關法律相對完善,執行有效,日本房產中介公司的運作普遍規範有序,哄擡房價、偽造合同的情況非常罕見。日本法律對中介有非常嚴格細致的約束,行業協會有很強的執行力,違法違規成本很高,房產中介不敢以身試法。
擁有壹家房產中介公司的ABC公司代表董事孟凡海告訴記者,在日本設立房產中介公司有三個條件:壹是如果之前從事其他行業的公司增加了房產中介業務,其在申請開辦房產中介業務之前在本行業的結算必須是盈利的。二是聘請具有國家資質的房產交易專員在公司全職工作。三、房產中介必須繳納1000000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6日元)作為業務保證金,由當地法務局管理。壹旦中介有欺詐等違法行為,給客戶造成損失,法務局會直接用保證金賠償客戶,然後走法律程序。
日本房產中介的所有合同按規定都要保存10年。壹旦合同有問題,房屋有缺陷,代理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涉事員工要負責不說,領導和負責人也要對任何員工在任期間簽訂的任何合同負責。即使問題發生時前任負責人已經離職,也要承擔賠償責任,甚至解除合同,把錢還給買家。
行業協會執行力強,也是日本房產中介公司運作相對規範的重要原因。孟凡海說,日本無論什麽行業,壹般都有行業管理,行業管理基本靠行業協會。房地產有房地產協會,中介公司必須加入協會。
英國:清晰的流程有助於解決消費者和中介之間的糾紛
總的來說,雖然沒有明確的監管機構,但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規章制度仍然使英國的房地產中介行業健康運行。房產中介大多數情況下是鉆不了空子的。當消費者發現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可以通過向公司和行業協會投訴或向法院起訴要求判決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如果英國的買方或賣方與中介發生糾紛,通常的解決流程如下:消費者可以先向房產中介投訴,如果無法解決,可以向監察專員投訴。如果申訴專員仍然不能解決問題,消費者還可以向貿易協會投訴。消費者也可以尋求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訴訟。仲裁和法院判決是不動產領域僅有的兩種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渠道。
盡管如此,英國的房地產中介市場仍然缺乏監管。有業內人士呼籲進壹步監管,但被政府以影響市場競爭和消費者為由拒絕。英國政府認為,如果所有中介都需要政府監管並發放許可證,可能會導致交易費用增加,最終損害消費者權益。
美國:房地產“不投機”的根源。
記者調查發現,美國房子之所以“不能炒”,是因為相關稅費制度設計給普通投資者的炒房沖動戴上了“緊箍咒”。
紐約瑞熙地產創始人唐立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房地產投機”的概念在美國並不適用。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商業化歷史悠久,法律完備。次貸危機已經過去10年了,美國房地產市場基本回歸理性。即使在紐約這樣繁華的大都市,房價年均漲幅也是有限的。計算房地產稅、管理費、保險費、維修保養費、資本所得稅等成本,“炒房子”短時間內賺很多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價格漲幅有限的情況下,扣除上述成本,在美國投資房產,短期內幾乎不可能盈利。唐立淇說,也有許多美國人買房是為了投資,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是做長期租賃的。他們首先關心的不是房價能漲多少,而是房子的價值能不能抗跌,更關註房子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程度。相比之下,投資房地產的吸引力遠不如投資股票、基金和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