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資助充滿“科技感”
在上海農商銀行普陀支行營業部門前,上海市民陳大爺憑身份證和“申請碼”迅速通過“數字哨兵”驗證,成功進入網點;
在上海市靜安區的教學室內,音樂老師張小姐通過微信小程序上傳了疫情期間的創傷救治資料和電子簽名,時間聽壹首歌收到了720元起的理賠款。
面對疫情防控和復產的“大考”,上海金融業的“科技脈搏”正在加速跳動。在上海銀保局的指導下,上海銀保公司持續精準發力:對外,持續打造重點科技企業專項融資計劃,助力疫情防控常態化;對內,我們將繼續加快數字化轉型,提高流程效率,滿足人們對智能便捷金融服務的期望。
日前,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首批客服中心恢復營業,上海居民通過“數字哨兵”進行入場驗證。金傑/攝
金融科技可以解決企業的後顧之憂。
隨著上海全市進入全面復工復產階段,“循申請碼”、“數字哨兵”等科技防疫工具成為人們出行、工作、生活的“通行證”。目前,“碼帶使用”單日訪問量已超過3536.8萬,累計掃描至“碼帶使用及場所”次數超過6543.8+億。
作為國內領先的數據智能服務商,上海德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拓信息”)壹直承擔著上海大數據中心數據管理技術的運營任務。3月以來,企業下遊客戶因疫情被隔離,無法按時付款,嚴重影響企業回籠資金;近期恰逢企業現有貸款到期,德拓信息面臨著及時還款和企業日常經營的雙重資金壓力。
“了解相關情況後,銀行第壹時間成立工作組,設計德拓信息專項方案,開通貸款審批發放綠色通道。”浦發銀行徐匯支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全力保障企業日常資金周轉和業務經營,該行通過高效的內部聯動,快速完成了3000萬元貸款和15萬元貸款的審批,幫助企業解決了燃眉之急。
003010據悉,針對重點科技型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融資“痛點”、“難點”、“堵點”,上海銀行業近期在科技金融方面持續發力,通過產品和模式創新,積極提升服務水平。
數字化轉型“在雲上賣貨”
“銀行的科技平臺幫我們賣西瓜,訂單量遠超預期!”5月初,上海南匯的“8424西瓜”開始成熟。看著短短半天654.38+萬斤的銷售預訂單,當地合作社的工作人員臉上露出了笑容。
這壹箱箱綠綠甜甜的西瓜,是農民辛勤勞作的果實,也是上海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縮影。早在疫情爆發的2020年,多家銀行和保險機構加速pa。
在企業服務方面,招商銀行上海分行積極推進“遠程免見面”前置審批,支持企業發起最高額度654.38+00萬元的小微企業貸款網上申請,遠程自動匹配個性化貸款方案,幫助客戶鎖定優惠利率。上海農商行推出“戰疫融資直通車”特色服務,提供724小時業務申請服務,包括電子保函、信用證、銀行稅快貸等。對於有資金需求或其他金融服務需求的企業,通過“在線掃碼”。截至目前,該服務掃碼客戶數量超過2100,對接率達到100%,意向授信總額近90億元。
創新“觸手可及”
6月上海交通恢復正常,車險報案率上升。近日,上海車主文先生開車時不慎擦到墻角,車輛後視鏡和車漆受損。在使用平安視頻查勘服務的過程中,他驚喜地發現“完成所有查勘理賠只需3分40秒,無需聯系任何人,也無需等待查勘員,真是高效!”
這種“觸手可及”的便民服務背後,是科技在保險領域的加速運用。“在傳統的車險查勘模式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等待查勘員現場拍照,或者車主需要反復拍照上傳定損。在視頻查勘模式下,車主只需將手機攝像頭對準車輛受損部位,客服人員就可以通過系統的智能識別遠程取證。”據平安進富相關負責人介紹,視頻調查時間比傳統模式平均減少58%,從打電話到完成調查平均只需5分鐘。自第壹次試用以來,調查模型已經服務了超過50,000名客戶,客戶的凈推薦值增加了6%。
在車險查勘理賠方面,除平安客服創新推出車險視頻查勘新模式外,中國人壽上海分公司還通過“中國人壽”、“雲賠”、“新人身傷害工具”等線上工具,實現了全程“快賠”。
隨著金融科技運用的深入,溫先生壹個電話就完成了報案、查勘、理賠,繼續執行保供配送任務;張小姐逛了逛手機銀行的商城活動區,用賬戶裏的申領款買了三張糧票,準備和家人享受壹頓大餐。吳老師在申請貸款後2小時內成功完成取款操作,並及時發放到員工手中。
“疫情正好給了我們壹個假期。去年年中是商業最繁忙的時候。現在每個人都受到影響,但這是壹個機會。我們應該積極準備。”吳老師信心滿滿地說,得益於線上操作的便利,他通過平安普惠申請了540萬元隨時可用的貸款額度;惠特尼的“家庭電子貸款”,“為復工後擴大生產”充分“蓄力”。
相關問題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