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關於孝道和對父母的愛的詩歌和散文

關於孝道和對父母的愛的詩歌和散文

孝順親人,愛親人,是做人的根本。

諸德孝為先,這是人類感情永恒的旋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唐代詩人孟郊有句名言,“可是壹寸長的草有多少愛,回報的是三縷春光”。孝順不僅要孝順父母和公公婆婆,還要關愛那些認識的和不認識的老人。尊敬、愛護和幫助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孝順老人,關愛家人,是做人的根本。

第壹,盡最大努力孝順父母。

我父母同歲,都快八十歲了。他們為我們五個兄弟姐妹辛苦了壹輩子,也為孩子傷透了心。現在他們老了,身體不好。作為子女,他們應該孝順父母。五個兄弟姐妹中,我是唯壹壹個有固定工作的,所以給父母看病拿藥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雖然哥哥姐姐都很孝順,但我總覺得自己的收入比他們高,多為父母付出是應該的。老公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讓我很感動。

我父親從小就患有支氣管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病情比以前重了很多,尤其是冬天。聽著他咳嗽,我聽在耳朵裏,疼在心裏。平時總喜歡收集壹些治療咳嗽的資料,比如食補、藥補、針灸、膏方等。只要是對治療氣管炎有效的,我都會壹直記在我的專用本子上,咨詢醫生,以後給父親試用。同事們都笑說我算半個專家。每年冬天來臨之前,我都會從專賣店買壹大桶優質蜂蜜,每天煮冰糖梨水給爸爸喝,緩解咳嗽。夏天帶爸爸貼三天貼。好事多磨。父親咳嗽的癥狀這兩年沒有加重,反而減輕了。我媽身體壹直很好,平時也很少感冒。但三年前,她患上了腦白質脫髓鞘,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她四肢無力,連吃飯都很困難。她不能拿筷子或移動碗。漸漸的,我走不動了,站不起來了。雖然我接受了多方面的診斷和治療,但什麽也沒有實現。醫生說這是老年病,沒有什麽好辦法。現在媽媽完全不能自理,生活起居都要靠人照顧。母親辛苦壹輩子,從來不想麻煩別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事情總是那麽不可預測。我以為身體壹直很好的媽媽最終會照顧好爸爸。誰曾想到,壹場病會如此嚴重,壹個堅強的母親再也離不開對孩子的照顧。媽媽對我們比較依戀,總想多陪她壹會兒。有時候爸爸會說,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壹直陪著妳。這時候我媽會像壹個犯了錯的孩子壹樣沈默,這時候我心裏會酸酸的。母親每天陪在病床邊。她太孤獨了。身體上的不便也引起了母親思想上的變化。她變得特別脆弱,特別喜歡流淚。每當我看到她這樣,心裏就特別難過。眼淚只能偷偷流,不敢讓她看見。表面上我還得笑著安慰她沒事。只要我按時吃藥,積極治療,就沒事了。壹個同等關註的母親,需要的不僅僅是關心,還有陪伴。自從母親生病後,我每天中午和晚上至少回家兩次,風雨無阻。照顧她吃藥,喝水,大小便,給她捶背,按摩。因為要趕去我媽那,每天中午下班就趕回家做飯,然後趕去我媽那。沒有閑暇,沒有娛樂,沒有假期,沒有午睡。只要母親能多壹點快樂,少壹點痛苦,努力都是值得的,這和母親為孩子付出的努力比起來不算什麽。不管人長到多大,只要有還能孝順的父母,就覺得幸福。

第二,對待公婆,真心像父母。

雖然公公婆婆不是我生的,但他們是她老公的親生父母。如果妳愛妳的丈夫,妳就應該愛她的父母和他的家人。俗話說,進了家門,就是壹家人。所以,從我嫁給我老公的那壹天起,我就把公婆當成了自己的父母。都說婆媳關系難,但我和公婆壹起生活了十幾年。無論是女兒小時候壹起吃住,還是後來壹個人出來生活,我們都沒有和公婆臉紅過,吵過架,壹直以孝順之心孝敬公婆。我和婆婆有很多話要說,鄰居都說我們比母女還親。我覺得作為兒媳婦,我應該對公婆體貼,尊重,善良。

要體諒老人,就要尊重他們,不要和他們爭論。經過幾十年的生活,他們形成了對世界上各種事物的看法。我們不必試圖去改變它們。在這裏,服從意味著體諒。我公公三年前去世,走的時候八十六歲。這位老人退休前是壹名建築工人。他壹生吃苦,非常節儉。他負擔不起任何浪費。哪怕是壹些沒用的瓶瓶罐罐扔進垃圾桶,他也會撿起來,他會訓斥扔的人。吃剩的食物不允許扔掉。他總是說把它們留著下次給他吃,如果發現扔了會很生氣。那時候家裏沒有冰箱,夏天的剩菜根本保存不了。扔掉它們會讓老人生氣,為老人保留它們會損害他的健康。因為這件事,好幾個老公和哥哥都和嶽父吵了起來。後來我發現,雖然老人不肯倒剩菜,但他已經記不清剩了什麽。於是,我當著他的面把剩菜收起來,然後偷偷倒掉。下次做壹個菜,少炒壹點,放在他面前。壹邊吃,他壹邊說菜還不錯,還挺香的,我們偷偷的吃。要體諒老人,在不惹他們生氣的情況下,壹定要盡量讓他們開心。這個不難,只要我們多花壹點時間。這也是尊重老人的表現,尊重老人,最重要的是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在幾十年的人生歷程中,習慣變成了自然,如果妳刻板地改變習慣,就會發生意外,所以尊重勝於改變。

八十歲的人就像頑童,有時候要像孩子壹樣耐心哄他們開心。婆婆年紀大了腿冷。天冷或者陰天下雨的時候特別疼。她老是用蒜錘砸腿,有時候腿都淤青了。看了很多醫院,都不好。後來發現有個老中醫對這個病有很好的療效,就陪著婆婆去了。他壹次給她吃了40多種中藥。我覺得她婆婆因為腿疼晚上睡不好,所以每天早起,上班前給她婆婆煎好藥。我婆婆我婆婆誇我懂事,對誰都孝順,讓她的老姐妹們羨慕不已。孝順老人也是壹種社會道德,可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孟子曰:“人皆親其親,和其長,天下太平。”也就是說,“只要每個人都愛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長輩,那麽這個世界自然就太平了。”

三、兄妹相濡以沫,骨肉相攜。

有人說兄弟姐妹多,尤其是在婆家,麻煩更多,但我不這麽認為。古語有雲,“兄弟在陣,父子在陣”,血濃於水,骨肉至親無可替代。只要我們付出真誠,就能得到同樣的禮物。所以在處理兄弟姐妹的關系上,我壹直堅持兩個原則:真心相待,能幫就幫;婆家壹視同仁。如果連妳的兄弟姐妹都不願意幫忙,那別人就更難相處了。這些年來,不管是我媽的哥哥,還是我老公的哥哥,我總是盡力幫助任何人。孩子叔叔的工廠倒閉了,工作沒有著落,嫂子也沒有穩定的工作。兩人因為經濟狀況經常發生矛盾。我和嫂子在同壹家醫院住了五六年。這期間,我從來沒有讓他們交過水電費,總是要我壹個人承擔。平時我總是壹起給他們買菜,買壹個西瓜要半個家庭。我總是給孩子買兩件衣服,給孩子買什麽就給小侄女買什麽。在對公婆的孝順方面,我更值得信任。平時給老人買東西,給生活費。我從來不在他們面前看嫂子,怕他們覺得尷尬。有時候公公婆婆覺得同壹個兒子兒媳吃的用的都要靠我們家,覺得不好意思,就跟我說不要他們的生活費,妳不給。我們不能用妳嶽父的養老金。我總說妳辛苦了壹輩子,不能再委屈自己了,養兒防老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對老人盡心盡力,互相孝敬。孝不能等,孝不能靠。讓父母安度晚年,是子女的責任和義務。

第四,教孩子,尊老愛老的習慣。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今天,我們應該發揚這種美德,代代相傳。但在日常交流中,經常發現很多子女對待老人不夠尊重。比如頂撞老人,不服從紀律;生硬地命令老人為他做這做那。所以要教育孩子從小就要懂得尊重和愛護老人。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孩子理解膚淺,判斷力差,缺乏獨立性,心理活動具有暗示性和模仿性。在他們眼裏,父母的行為就是壹把尺子,以為父母做什麽他就能做什麽;父母做什麽,他就應該做什麽。所以我和老人相處時(無論是在自己家裏還是其他老人家裏)總是盡量做到謙和、禮貌、關心、體貼,比如在家給老人端茶倒水,在公共場合給老人讓座。父母的壹言壹行,孩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上。他們會像對待父母壹樣對待老人。我還註意利用相關的節日來啟發和誘導孩子們尊敬和熱愛老人。比如利用老人生日、重陽節(重陽節)、元旦、春節等有利時機,通過談話、點撥、暗示等方式誘導良好行為。比如問孩子,“明天是XXX日。妳該怎麽辦?”?如何讓爺爺(奶奶)開心?“孩子會很認真地說“我幫爺爺切蛋糕,祝他生日快樂,健康長壽”“我給奶奶送禮物”“我給爺爺奶奶拜年”...長此以往,尊老愛老的種子就會在孩子心中發芽。孝老愛親,尊老愛老的美德是黑暗中的壹盞燈;是寒冬裏的壹把火;這是沙漠中的春天;久旱逢甘霖。孝敬父母,照顧老人,不分時間地點,與條件無關。愛,妳得從眼神開始,也就是真正的行動;愛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愛,妳要說出來;愛,不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