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俗話說“壹句好話暖三冬,壹句壞話傷六月人。”文字的力量是非凡的。表揚能讓孩子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走嗎?誇孩子其實是壹門藝術,更是壹門學問。妳掌握了合適的表揚方式和方法了嗎?
俗話說“壹句好話暖三冬,壹句壞話傷六月寒”,文字的力量非同壹般。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以前人們相信“不戰而屈人之兵”,但中國的孩子已經受夠了“虎媽”的咆哮,賞識教育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接受。現在的父母都懂得表揚和贊美自己的孩子。“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壹觀念在美國教育中壹直盛行,並付諸實踐,但沒有壹個觀念可以是絕對的。現在,美國各地都開始反思這種觀念。表揚能讓孩子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走嗎?誇孩子其實是壹門藝術,更是壹門學問。妳掌握了合適的表揚方式和方法了嗎?
例子
善意的謊言和贊美創造奇跡。
兒子上幼兒園,媽媽參加家長會。幼兒園老師告訴她,他兒子有多動癥,坐板凳坐不了三分鐘,她最好帶他去醫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媽媽老師說了什麽,媽媽差點哭出來。因為班上30個孩子,只有兒子表現最差;只有對兒子,老師表現出不屑。但是,母親還是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了妳,說寶寶壹分鐘不能坐板凳,現在可以坐三分鐘了。其他媽媽都很羨慕媽媽,因為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兒子第壹次吃了兩碗飯,沒讓她餵。
孩子上了初中,老師告訴母親,“按照妳兒子現在的成績,進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妳很滿意。他說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第壹批大學錄取通知書發下來的時候,兒子手裏拿著清華大學招生辦的專送。
因“殺人”而被鼓掌稱贊的孩子
壹天,鄭州的壹對夫婦帶著他們的兒子蕭藝(化名)來到壹家心理咨詢中心。蕭藝今年9歲,上小學四年級。他是全家唯壹的孩子,深受父母和家裏老人的喜愛。據蕭藝的父親說,他的兒子從小就聰明、懂事、多才多藝。從上小學開始,他的學習成績就壹直名列前茅,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四年級後,蕭藝的學習成績略有下降。起初,他的家人並不在意,但沒過多久,蕭藝就表現出不感興趣、冷漠、厭倦等負面情緒,甚至表示不想上學。家長們很驚訝,仔細詢問後得知,考試結束後,老師找蕭藝談話,指出他的成績下降是因為他的驕傲和粗心。小怡看到自己壹直喜歡的老師突然批評自己,覺得很委屈。
蕭藝的母親說,她的兒子壹直生活在掌聲和贊揚中,幾乎沒有遇到挫折。“在家裏,小燕被大家捧在手心裏,聽到的都是表揚、肯定、贊美。從來沒有人批評或否定過他。”曾經在學校和家庭被關心、被表揚、被鼓勵的蕭藝,現在變成了壹個經不起挫折和失敗的孩子,他經不起老師的任何批評。
損害
欣賞不應被濫用或誇大。
國家心理二級咨詢師、鄭州壹中專職心理教師許表示,欣賞孩子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欣賞孩子的優點,“表揚他們”,讓孩子在“我能行”中獲得成功,是賞識教育的核心觀點。“賞識教育是對傳統的‘棍棒教育’的否定,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啟發孩子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要全面辯證地看待事物。“賞識和懲罰都是極端情況下使用的教育手段,要慎用。”許說,要仔細觀察孩子行為的優缺點,該批評的要正確批評,該欣賞的要適當欣賞。挫折教育是在困難和挫折中有意識地訓練孩子提高克服困難和應對挫折能力的教育。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是教育孩子的手段。
許指出,真誠地尊重和贊美孩子的具體行為對孩子的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如果用“妳真棒!”妳是個天才!“而其他語言會不利於孩子良好人格的培養。有些孩子表現好是為了得到父母或他人的欣賞,讓他們相信自己的個人價值就是取悅他人。這時候“欣賞”就變成了“毒品”。
“孩子的成長當然需要父母的認可,但對孩子的表揚也需要技巧,否則會適得其反。”中國心理學會會員、全國首批高級心理咨詢師蔡金林表示,表揚和贊賞應該是有條件、有原則的,不能無中生有、無限誇大,更要杜絕以偏概全。“壹味的表揚有時候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造成很多問題,助長孩子的驕傲自大。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壹切都好,對自己的壹切都無條件認可,會降低孩子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
原則
表揚孩子的事,而不是人。
“我記得大概四五年前,我給當時剛上壹年級的孩子上了壹堂關於自我認識的課。當被問及對他們的評價時,大多數孩子都說他們很棒。當被要求具體說明他們哪裏偉大時,幾乎所有的孩子都不能明確地說出來。”國家心理二級咨詢師、鄭州四十七中專職心理教師馬新院說。壹個孩子說:“我不知道是什麽讓我偉大。我只知道我很棒。”這句話乍壹看感覺孩子挺自信的。仔細品嘗後不難發現問題。孩子對自己的品質沒有最起碼的具體認知。馬老師說,對於初中的孩子來說,這種不明確的自我認知會給他帶來困擾,他會在自信和自卑之間徘徊,情緒也容易隨之波動。
“父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以物待人。他們只應該評價孩子做過的壹件具體的事,不要因為壹件事而評價孩子的整體,更不要讓孩子錯誤地把壹件事的成敗作為衡量他們整體成敗的標準。”好”是壹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如果家長長期掛在嘴邊的“好”字,會讓孩子厭煩,不是鼓勵,反而會變成壓力。表揚要及時適當,不是隨時隨地越多越好。表揚孩子的成就,以激勵他獲得更多尚未取得的成就。所以,表揚要有目的性和引導性,家長要在表揚後幫助孩子。制定壹個踮起腳尖或跳起就能達到的新目標,這樣孩子就不會停滯不前,也不會失去信心。”蔡金林說。
方法
妳必須有話要說才能說到點子上
馬新院指出,欣賞壹詞中的“欣賞”,即欣賞,是因為知道壹件事物的價值而欣賞,是欣賞壹個人的才華或壹件作品的價值。很多家長的誤區是,不理解和關註孩子行為的內在本質,而是敷衍地表揚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壹種不清晰、不正確的認識。家長要表揚孩子,首先要關註孩子的具體行為、內在品質以及努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表揚孩子,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被人欣賞是為了什麽。
那麽,怎麽誇孩子才算誇到點子上呢?例如,馬新院舉了壹個例子來贊揚兒童的聰明。對於4到5歲的孩子,當孩子在遊戲中表現良好時,家長可以說:“寶貝,妳真聰明。妳知道什麽是聰明嗎?妳已經記住並理解了妳媽媽告訴妳的所有遊戲規則,並且用妳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了它們,遊戲已經非常成功了。”這樣的表揚,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聰明就是耳朵要能聽出所有的信息,眼睛要仔細觀察事物。
對於大壹點的孩子,父母盡量去表揚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比如孩子做了對父母體貼的事情。父母可以用自己的切身感受來贊美孩子,比如“媽媽吃著兒子做的飯真的很開心,感受到了妳對她的愛。”這樣的表揚,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給媽媽帶來了快樂,增加了自我認同感。
現在的父母都知道怎麽誇孩子,誇什麽,怎麽誇,什麽時候誇,這比豎起大拇指說“妳很棒”更值得父母思考。仔細觀察孩子的具體行為,用孩子的行為帶給家長真實的感受,在孩子需要肯定的時候,用不做作不做作的話語肯定孩子,孩子會在這樣的欣賞中找到自我價值,追求自我卓越。(記者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