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總量可能在未來四年內超過德國,在2015年超過日本,在2039年超過美國。高盛全球經濟研究部上月出版的《增長與發展:通往2050年之路》壹書做出了這樣的預測。
這份研究報告分析的主要問題包括——50年後世界經濟將如何發展?誰將最有機會從中受益?
高盛駐紐約高級全球經濟學家多米尼克威爾遜(Dominic Wilson)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他周二(2月17日)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預測的)結果令我們所有人感到驚訝!”
他同時向本報分析,隨著資本的積累和技術的發展,資源問題可以得到解決,中國的經濟發展不會受到目前石油、煤炭和電力等能源短缺的制約。
金磚國家改變世界格局
去年年底,威爾遜撰寫了壹篇題為《與金磚共夢:展望2050年》的報告,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巨大反響。在這份報告中,他預測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金磚四國)作為經濟實體將在2050年前超過西方六個發達國家(G6),即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
在“增長與發展:通往2050年之路”的研究中,高盛全球經濟研究部利用最新的人口預測、資本積累和生產率增長模型,得出了金磚四國到2050年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率、人均收入和貨幣存量變化的模型,並討論了G6的相關長期預測。
高盛全球經濟研究部的經濟學家發現,如果壹切順利,金磚國家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全球支出的新的重要來源。
威爾遜指出,按美元計算,盡管金磚四國目前的經濟規模不到G6的15%,但它可能在40年內超過G6。到2025年,它們將達到G6的壹半規模;2050年,在目前的G6中,可能只有美國和日本躋身世界六大經濟體之列。
金磚四國強勁的經濟增長也將引起全球需求格局的變化。威爾遜認為,最早在2009年,金磚四國的美元支出年增長率將超過G6,並超過目前水平的兩倍;到2025年,金磚四國的美元支出年增長率將是G6的兩倍,是2050年的四倍。
由於研究年份跨越近50年,威爾遜強調,這些預測只有在某些前提條件下才能實現。在他看來,強大的政治制度、良好穩定的宏觀經濟政策、自由開放的貿易體系和高水平的教育水平是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保障。因為每個國家在維持正常的經濟發展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條件缺乏和不充分的情況下,預測很可能不會實現。
資源不是問題。
在這項關於未來50年全球經濟形勢的研究中,高盛全球經濟學家將人口預測、資本積累和生產率增長模型作為理論基石,並將人口、勞動力和技術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但沒有考慮能源因素。
然而,自2003年底以來,中國壹直面臨著石油、煤炭和電力等資源匱乏的困境。當《金融時報》問及能源瓶頸是否會影響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時,威爾遜說:“這不是主要因素,資源問題可以隨著資本的積累和技術的發展而得到解決。按照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不考慮資源狀況。”
他向英國《金融時報》舉了壹個例子。韓國和日本在資源上都不能自給自足,但它們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資源自給自足不是核心問題,擁有自己的資源並不強大。
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巴西和俄羅斯的前景令威爾遜擔憂。他認為,俄羅斯經濟在未來的發展中可能會更加依賴資源(如石油)和其他因素,這將阻礙其更快的發展。
高盛全球經濟研究部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到2020年,中國GDP增長率將從2003年的預測值8.1%降至5%;到265438+本世紀40年代中期,增長率將降至3.5%左右。
他們強調,即使增長率呈下降趨勢,高投資率、龐大的勞動力和穩定的經濟增長仍將推動中國在2041年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威爾遜分析說,金磚國家的增長可能會給周邊國家帶來好處。由於2050年亞洲可能擁有四大經濟體中的三個,可以預測全球經濟將向亞洲地區進行重要的地理轉移。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對其他亞洲國家的增長產生了很大影響,其他金磚國家的持續強勁增長也可能對其主要貿易夥伴產生類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