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作為資源型缺水城市,水資源極其匱乏,水危機紅燈自上世紀70年代就已亮起,民諺“天津四大怪”之壹就是“自來水,腌鹹菜”。當時,水質差,水源缺,甚至連喝鹹水都難以為繼。如今,通過引灤入津、引黃濟津,應急調水,人均本地水資源占有量也只有160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15,遠低於世界公認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屬重度缺水地區。
天津市水利局局長王宏江告訴記者,面對水資源日益短缺的矛盾,天津市把節水作為壹項戰略方針。缺水逼出節水。由於節水成績突出,天津市被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命名為全國節水型城市,同時被水利部確定為南水北調東中線受水區全國第壹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
“九河下梢”遭遇嚴重水荒
天津因水而立,依水而興,歷史上曾經水量十分豐沛。地處海河流域下遊尾閭,史稱“九河下梢”的天津市,以1萬多平方公裏的面積,承擔著26萬多平方公裏中75%的泄洪任務,水患十分嚴重。為了根治海河,天津在上遊修建了許多攔洪工程,興修河道、興建水利。上遊的水害、水澇沒有了,但下遊的水漸漸少了。經天津入海的水量,已由上世紀50年代的年平均140億立方米降至90年代的不足10億立方米。
王宏江介紹說,天津逐漸由壹個水資源豐沛的地區,演變成為壹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資源型缺水城市。近年來幾乎沒有入境和入海水量,特別是1997年以來海河流域持續嚴重幹旱,導致天津被迫在2000、2002、2003和2004年實施4次引黃濟津應急調水,解決城市用水的燃眉之急。水資源日益短缺的矛盾,已成為制約天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壹。
如何以有限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來保障全市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這是擺在天津市決策者面前的壹大難題。天津市城市用水主要依靠引灤和引黃水源,灤河水和黃河水分別需奔流234公裏和440公裏調入天津市。面對來之不易的水資源,天津市遵循“先節水,後調水”的原則,從行政、政策、法規、經濟、市場等多個方面入手,全力創建節水型社會。
來自有關方面的數據表明:近年來,城市用水總量不升反降,實現了負增長。城市自來水日供水量已由1999年220萬立方米降至目前的151.7萬立方米的低水平。同時,全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8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4個百分點;計劃用水考核率達到95%以上;節水器具普及率提高到55%;萬元產值取水量降至24立方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
在農業上,天津市投入資金 5.4億元,用於農業節水工程建設和推廣管道輸水、噴微灌等節水技術,改變農業大水漫灌的傳統灌溉方式,已建成19個國家級高標準節水灌溉增效示範區,完成4個國家節水增產重點縣建設任務,年節水能力達到7億立方米。全市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5.3%,用水量卻沒有增加。
2005年,節水型工業產值已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3,用水量不到壹半。以天津鋼管公司為例,節水在全國冶金行業特鋼系統中創造了三個第壹,即:萬元產值取水量降至5.7噸/萬元,噸鋼耗新水量降至2.97噸,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97.2%。在生產能力翻壹番的基礎上,用水量卻不足原設計總用水量的壹半。
王宏江說,向大海、向汙水要資源、要效益,已成為天津市開發新的水資源、彌補常規水資源不足問題的重要途徑。目前,天津市年海水淡化能力達到500萬噸,在建項目海水淡化能力達到6000萬噸,直接利用海水14億噸,在全國保持領先。同時,積極開發利用再生水資源。全市日處理汙水能力達到115萬噸,鋪設再生水回用幹管87公裏,約1000萬平方米住宅實現中水入戶,6000萬噸再生水用於生態環境。
生活節水也不再難管
梅江芳水園小區是天津市近年新開發的居民小區。記者走進這個小區采訪時,72歲的吳乃申與幾位老人正在小區的人工湖邊聊天。他告訴記者,這個小區與其他城市小區的不同之處在於,每家有3個水表,分別控制著3套管道供水系統,使得每個家庭可以接進3種標準的水——第壹套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水;第二套是自來水廠供應的自來水,用於洗菜、洗滌和淋浴;第三套是再生水廠深度處理後達到生活雜用標準的再生水,用於沖廁。
據該小區負責人介紹,在居民家庭中,再生水已占到家庭總用水量的40%。同時,小區內的人工湖和綠化的景觀和綠化、環境用水使用的全部是再生水廠深度處理後達到景觀用水標準的再生水,並建設了循環回用系統,使湖水能夠流動起來,解決了需要定期更換湖水的問題,節約了用水。
這樣的分質供水、優水優用,在天津大部分新建小區已經普及。天津市水利局局長王宏江介紹說,天津市早在2001年就出臺了壹部地方法規,規定必須在新建小區中建設入戶的再生水管道,否則建設規劃將不被批準。
針對在校大學生人數多、用水量大的情況,天津壹些高校將節約用水的責任量化到每壹個學生身上,促進了節約用水。
2004年3月,天津財經大學開始用智能IC卡節水控制器對開水房和洗浴中心進行控制時,當時很多學生不理解。洗浴中心原來的票價是每人兩元,使用了智能IC卡節水控制器後,用IC卡讀取出水量時間,每分鐘0.15元。另外,開水房、宿舍單元也是持卡消費。國家規定的每個學生每月150升開水、每人每年18噸自來水用於洗漱,超出部分另行收費。此舉壹出,在校內引起軒然大波。
天津財大公寓管理中心主任靳術海給學生算了壹筆細賬:不用卡消費時,壹次洗浴造成的浪費平均計算下來,每個學生兩元的收費,學校要倒貼4.41元的成本。也就是說,看上去只有兩元的票價,但實際成本卻高達6元多。另外,壹些男生洗浴時間短,大多時間沖壹下澡就出來了,也是每人兩元,票價有不合理之處。
為了有效地解決學生用水的節約問題,學校下定決心強力推進該項改革。壹年多來,系統運行情況良好,學生態度也經歷了由很難接受到歡迎的轉變,學生節水意識普遍提高。經過實際測算,實際上改革後的票價合理而省錢。正在上研壹的曾欣同學說,她們女生每次也就花1.5元,夏天1塊錢就夠了。壹些男同學只用兩三分鐘。
天津財大副校長王建忠告訴記者,該體制運行到現在,還沒有出現壹次學生認為開水和自來水不夠用要來買水使用的情況。通過用水計量,節水率在60%以上,僅用於洗浴壹項每年就可節水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