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誇,妳聽。
2015年9月,麻花FunAge團隊將壹部舞臺劇搬上大銀幕,走進影院,最終收獲近15億票房。
在這部電影誕生之前,它已經在大大小小的舞臺上表演和打磨了幾十遍。正是這種不斷的打磨和修正,終於讓馬花FunAge團隊掌握了壹個核心秘訣:“他們知道觀眾需要什麽,想看什麽”。通過無數次的院線外舞臺表演和反復修改,最終打造出了壹部具有市場號召力的現象級爆款產品,而這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濃厚色彩的電影,就叫《再見失敗者先生》!
觀眾沒有等太久。兩年後,麻花FunAge的另壹部作品《可恥的鐵拳》同時上映,獲得了更高的22億票房!
多少人攻擊但是聚在電影院喊有多好吃!是心理隱疾的畸形嗎?還是影片本身質量過硬?
兩者都有,而且都不重要!
麻花FunAge的電影能紅的原因只有三個(包括這個“可恥的鐵拳”)!
第壹:如上所述,舞臺劇不斷打磨修改,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二:沈騰、瑪麗、艾倫、田豫,壹群喜劇明星,凝聚力和號召力超強。這就是李察阿姨在麥城失敗的原因!
第三:看電影不累,不累是個神奇的詞。有的人看電影是為了享受畫面,感受劇情,有的人(目前以可見的速度增長)真的只是想放松壹下,所以不累很重要!
《可恥的鐵拳》中的任何元素都趨向於沒有意義,比如“兩性互換”、“上山學藝”、“反擊”。這些都是演的很爛的梗,甚至很多新生代導演都棄用了,堅決不用!
但馬華·富納格把它們不分青紅皂白、毫不生硬地放在壹起,卻總能化腐朽為神奇。
如果從哲學範疇、內涵、意義上寫《恥辱的鐵拳》影評,妳會生病。並不是說沒有,比如《每個人都是為了夢想而偉大》,但相對於影片的其他元素,會顯得稍弱壹些。
說點內涵之外的。恥辱的鐵拳羞而硬,甜而不膩,壹拳到肉,擊中了妙處。
表演:
同壹部電影,角色互換需要演員演技的支撐。
在交換身體之前:
艾迪森(艾倫飾)是個鋼鐵直男,猥瑣的那種。馬驍(瑪麗)害羞而可愛,正直而正直。
交換身體後:
艾迪生:《害羞的玫瑰》以謙卑的姿態開放,馬驍:《腫脹的心和咆哮的聲音》。
劇社的演員演技真的更好,甚至比很多班的戲骨都好。
簡單:
最近五年,如果有機構調查,電影院觀影時觀眾爆笑的次數和分貝。
不出意外的話,《再見失敗者先生》和《恥辱的鐵拳》應該能蓋過前兩名。
對於定義喜劇的電影,如何讓觀眾笑、笑、笑是重點,也是看點!
劇情和內涵:
前面說了,其實這就像《恥辱的鐵拳》的缺點和軟肋,劇情不夠,內涵單壹!
在愛情的反轉中,有點短,不夠溫暖。
在夢想反攻中,有點牽強,不夠豐富。
在家庭團聚中,有點拘謹,不夠落淚。
但也有人愛它,贊美它。電影院裏淚流滿面的觀眾不在少數。
《可恥的鐵拳》和以麻花FunAge為代表的壹批舞臺劇商業劇的成功多少有些偶然,下壹次的爆款能否持續也難以預料。